东辽县:以“三化”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体系 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发布时间:2025-08-13 16:22  浏览量:2

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真正“活”起来、参与“热”起来、影响持续“广”起来,东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刻把握工作要义,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动阵地功能转型、开展多样化活动、培育特色项目、拓展线上传等方式,不断拓宽文明实践天地,将文明实践工作从“形式创新”推向“实质成效”,为培育文明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精准化阵地转型方面,东辽县以“新思想学堂”“书香东辽·公益阅读空间”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核心载体,实现了阵地从“重建”向“重用”的深度转变。通过收集群众对阅读、活动、志愿服务的多样化需求,阵地功能拓展至非遗展示、志愿对接、项目交流等领域,实现了阵地资源“按需配置、高效利用”。以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为纽带,东辽县联动各所站在学雷锋日、清明节等节点开展活动超千次。

中心还承办了2025年吉林省“我们的节日·端午”示范活动,举办了“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文艺演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七一文艺演出,开展了“小积分‘兑’出大文明”、“花韵时光 绽放风采”母亲节插花活动等80余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据统计,这些活动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释放了文明实践阵地效能,让文明实践阵地“活”起来,让群众生活“乐”起来,使其成为群众身边的“幸福驿站”。

品牌化活动矩阵的打造,让群众参与“热”起来。东辽县对接不同群体需求,聚焦文化传承、民生服务、青少年成长等领域,培育特色化项目,实现“一项活动影响一群人”。“东辽‘遗’脉相承”项目针对东辽本地特色非遗项目,开展绳编体验、非遗作品展、设立“东辽非遗产品集市”等活动,累计吸引千余人次参与,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重焕生机。

“小小解说员”项目让几十余名青少年转变身份,用童声传承民俗文化,通过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导游讲解等志愿服务活动,展示青少年的文明形象。“微光筑梦”项目通过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还举办小学生演讲赛等书香文化活动20余场,覆盖青少年上千人次,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素养。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项目为即将走入大学的考生家长搭建专业指导平台,切实解决志愿填报中的困惑与难题。“遇见图书·遇见美好”开展图书漂流活动7期,流转图书千余册,通过多种形式让图书流动起来,点亮“书香东辽”城市文明之光。

数字化传播赋能,则让文明实践的影响“广”起来。东辽县依托“e东辽”APP打造文明实践线上阵地,开设“文明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培树新风尚 文明月月行”专栏,累计发布活动新闻、图文海报150余篇,其中20条被省级媒体采用,形成“线下活动有温度、线上传播有广度”的传播格局。同时,畅通线上直播平台,开展线上活动直播11场,累计观看人次超1万,通过“活动现场直播+成果图文展示+群众互动留言”的模式,打破时空限制,让文明实践影响力从县域向更广范围延伸。

东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实践,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是关键,通过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开展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活动和项目,让群众真正参与其中,自觉践行文明新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提升成效的重要途径,上下联动集中开展活动,培育特色项目,使文明实践工作更具规模和影响力。线上线下相结合是拓宽覆盖面的有效方式,既能让群众亲身参与,又能让更多人了解,提升群众知晓率。

未来,东辽县将继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加强项目培育和发展,完善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机制,让文明实践工作在更广阔天地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