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A指标超标?肠癌复发预警!这类患者用细胞疗法生存率提升近27%

发布时间:2025-08-13 16:16  浏览量:2

2024年,刚庆祝完60岁生日的李女士拿到术后复查报告时,笑容凝固在脸上——CEA指标从术后的1.8ng/mL飙升到12.5ng/mL,这个数值变化让主治医生立刻安排了PET-CT检查。三天后结果证实:肝脏出现两个微小转移灶,每个直径不足5毫米。

CEA是临床常用的肿瘤标记物,广泛用于预测CR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在首次诊断之前,CEA水平可能在癌症相关症状出现前4至8个月升高,在随访期间,CEA似乎对检测肝和腹膜后转移最敏感,而对局部复发和腹膜或肺部疾病最不敏感。

结直肠癌(CRC)目前是全球第三大癌症,也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全球185个国家或地区中,中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位居中等偏上水平,且我国CRC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由于早期CRC无特异性症状,诊断率低,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手术及化疗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据报道,早期诊断的CRC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90%,而晚期诊断的患者5年生存率下降至5%~10%,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图源摄图网(已获授权)

沉默的警报,CEA指标背后的复发危机

这时,一个名为癌胚抗原(CEA)的指标进入医患视野。CEA是一种存在于结直肠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健康成人血清中CEA浓度通常低于5ng/mL,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这种由肿瘤细胞分泌的物质会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肿瘤存在的“信号灯”。

“CEA超标是肠癌复发的重要预警信号。”一位肿瘤科医生在门诊常这样解释,“它像身体里的警报器,提示癌细胞可能又开始活跃了。”

CEA水平升高的背后,是肿瘤微环境的改变。高CEA水平可能暗示着肿瘤负荷较大,或存在免疫抑制状态,这会影响各种治疗的最终效果。

对结直肠癌患者而言,CEA监测具有特殊价值。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明确指出:CEA和CA199组合检测是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复发监测的首选,尤其适用于高风险人群。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免疫学杂志》发表的研究首次揭示:术前CEA水平可预测CIK细胞疗法的疗效。术前CEA

随着精准医学发展,ctDNA(循环肿瘤DNA)检测成为CEA的有力补充。在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JAMA Oncology》上刊登的一则关于ctDNA(循环肿瘤DNA)甲基化监测肠癌术后分子残留病灶(MRD)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研究学者们得出结论:ctDNA在预测结直肠癌复发方面比CEA更精准,尤其在识别适合接受转移灶导向治疗的患者方面优势显著。此外,该项研究还通过将ctDNA分子残留疾病检测与癌胚抗原水平分析相结合,提高了患者复发转移的预测效果。

细胞疗法革命,四大“武器”狙击肠癌复发

当CEA发出复发警报,传统化疗往往效果有限。2025年,细胞免疫治疗在肠癌领域取得系列突破,为患者带来全新选择。

CIK细胞疗法:低CEA患者获益显著

2025年4月,《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发布了一项历时十余年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对近百位肿瘤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该研究得出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疗法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CIK 细胞疗法利用患者的免疫细胞靶向并摧毁癌细胞。

图源academic.oup官网

而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有了新发现:术前 CEA 水平<5 ng/ml 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 CIK 细胞联合治疗后,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都得到了显著延长;然而,对于术前 CEA 水平≥5 ng/ml 的患者,并未观察到明显的生存获益。

研究分析了 2008 年至 2014 年间某三甲医院的 98 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接受 CIK 细胞联合治疗的患者总体生存率达到 66%,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2%,而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分别为39.6%、29.2%,CIK细胞联合治疗的总体生存率比传统治疗方法提高了26.4%!

此外,研究根据癌症分期(早期 I-II 期、晚期 III-IV 期)分析发现,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 CIK 治疗后生存期均有明显改善。这一结果打破了以往 “免疫疗法仅限晚期使用” 的传统观念,表明 CIK 细胞疗法适用范围广,能为不同阶段的癌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CAR-T疗法: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惊艳!

约75%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因循环肿瘤细胞和微小残留病灶,在术后两年内复发。CAR-T 细胞疗法对血液肿瘤有效,也可能用于治疗复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2025年ASCO大会上公布了CAR-T疗法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截图源自ascopubs官网

该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共12例接受CAR-T细胞输注(1×10^6/kg 组和 3×10^6/kg 组各2例,6×10^6/kg 组8例)的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在6×10^6/kg 剂量组中,4例受试者在输注后分别维持了5个月、7个月、10个月和15个月的无复发生存,目前仍在随访中。通过CAR-T细胞输注,6×10^6/kg 剂量组中57.14%的受试者在根治性切除术后两年内未复发。

这是首个探索抗CEA CAR-T疗法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疗法无严重不良事件,且高剂量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在此之前,第三军医大学钱程教授团队曾报道了CEA CAR-T细胞在1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其中7例患者疾病稳定,2例出现明显肿瘤缩小,所有患者均观察到血清CEA不同程度下降。

在之前的新闻稿中报道,临床前小鼠体内研究结果显示,C-13-60具有明显的有效性,有望帮助更多的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患者成功摆脱病痛的折磨。

除了上述小编提到的热门靶点CEA外,还有很多治疗靶点,特整理如图所示。

WT1树突状细胞疫苗:肠癌患者的“生死逆转”

命运的风暴,在 40 岁这年狠狠砸向了一位正值壮年的男性。起初,四肢上肆意生长的皮疹与如影随形的肌痛,让他被诊断为皮肌炎。然而,噩梦远未结束,抗 TIFγ 抗体阳性的检查结果,如同一把冰冷的钥匙,打开了更可怕的 “潘多拉魔盒”—— 恶性肿瘤检查证实,他患上了小肠癌,且癌细胞已疯狂地向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并在腹膜散,肆意扩张着 “黑暗版图”。

此后,他踏上了艰辛的抗癌征程。一线 FOLFOX + 贝伐单抗(Bev)方案、二线恩科拉非尼 + 西妥昔单抗方案、三线 FOLFIRI(叶酸、氟尿嘧啶、伊立替康)+ 贝伐单抗方案、四线曲氟尿苷 / 替吡嘧啶(FTD/TPI)+ 贝伐单抗方案,一次次治疗,就像与癌细胞展开的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但癌症的凶猛超乎想象,随着病情进展,十二指肠及胆管梗阻接踵而至,无奈之下,他只能接受胆管支架置入及中心静脉营养治疗,以维持生命的运转。

腹部如刀绞般的癌痛,几乎将他吞噬。即便接受了 8 Gy 的单次姑息性调强放射治疗 (IMRT),疼痛依旧顽固地纠缠着他,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医生诊断他的预期寿命仅剩两个月,那时的他,虚弱得只能依靠轮椅行动,体能状态 (PS) 仅为 4 分。但求生的意志支撑着他,继续选择 FTD/TPI + Bev 化疗,与死神顽强抗争。

转机出现在 2024 年 2 月,他寻求到了新的免疫治疗方案。在 IMRT 放疗三周后,一场全新的治疗拉开帷幕 ——WT1-DC 和 α-Galcer-DC + nivolumab 20 mg 输注治疗,共 6 个疗程,期间还接受了两次活化淋巴细胞治疗,这场治疗持续了约三个月。WT1-DC 如同 “侦察兵”,经皮下注射于左右侧副神经节淋巴结,去寻找癌细胞的踪迹;α-Galcer-DC 则像 “冲锋队”,通过静脉注射,直接向癌细胞发起进攻。医生们采用常规方法测定针对抗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最大直径,作为 DTH max,密切监测着治疗的反应。

治疗初期,仿佛是身体在与新疗法进行激烈的 “磨合”。接种第一剂 DC 疫苗后三天内,高烧如汹涌的潮水般袭来,最高体温达到 38.9℃,但却未观察到 DTH。高烧持续不退,体温始终在 38℃或以上,一直到接种第六剂 DC 疫苗。而在第二剂后,终于能测量到 DTH max,只是除了第三剂外,其直径都小于 40 mm 。

奇迹,在坚持中悄然降临。治疗前后三个月的腹部 CT 扫描,清晰地展现出小肠癌显著减少的惊人变化。血液检查的数据也传来 “捷报”:CA19-9 显著下降,胆红素降低,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随着病情的好转,折磨他许久的腹痛也逐渐减轻。他终于能恢复流质饮食,体能状态 (PS) 评分从 4 分提升至 2 分。曾经依靠轮椅度日的他,如今无需拐杖,就能自行步行前往医院,还能独立完成如厕、洗澡等基本日常活动,重新拥抱生活的曙光。这场与癌症的生死较量,他用顽强的意志和先进的治疗,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

CAR-NK疗法:肿瘤快速缩小

在2020年一篇广州医科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中,我国研究学者采用靶向NKG2D的CAR-NK细胞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其初步疗效值得肯定,且具有安全性。

本研究中,采用局部输注 NKG2Dp CAR-NK的方式治疗了3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前两例患者腹腔输注低剂量 CAR-NK 细胞后,可观察看腹水生成量减慢以及腹水样本中肿瘤细胞的数量急剧减少。第三例肝转移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瘤内经皮注射和腹腔内灌注方式输注 CAR-NK细胞后,多普勒超声可见肝部肿瘤快速缩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提示经治疗的肝病灶为完全代谢反应。3 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出现3级或以上的不良事件。

第3例患者多普勒超声成像显示局部注射 CAR-NK 细胞降低肝转移病灶肿瘤负荷

CAR-NK 细胞治疗后肝转移病灶 PEC-CT 结果对比图

(患者肝Ⅵ段的最大氟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值从 8.2 降至 0.14,经评估为完全代谢缓解)

本项研究结果初步显示 NKG2D mRNA CAR-NK细胞局部输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未来可期,癌症防治新纪元

距离改写肠癌复发命运,人类医学从未如此接近。随着英国首批肠癌疫苗受试者成功治疗,中国原创抗CEA CAR-T疗法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开始拥抱新生。

当CEA指标再次波动,恐惧不再是唯一选择——在精准监测与细胞免疫构筑的双重防线下,肠癌复发终将从必然变为偶然。

本文为无癌家园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