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发声!马库斯捐赠照片后,恶心一幕上演,日本连夜修改教科书
发布时间:2025-08-13 16:29 浏览量:1
终于,又有人带着731部队的罪证,把日本的谎言,推到了所有人的面前!
2025年8月,法国青年马库斯向中国捐赠618张记录日军侵华暴行的历史照片,引发了国际震动。
别看这些照片都泛黄发脆了,可每张都是铁证,上面清清楚楚拍着近百年前,日军在中国干的那些丧尽天良的事。
但谁能想到,这些照片刚一露面,日本那边就坐不住了,又是改教科书,又是收禁书,忙得那叫一个团团转...
马库斯是个普通的法国青年,去年他在整理外祖父劳伦斯的遗物时,在阁楼角落发现了个落满灰尘的木箱。
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泛黄的照片和底片,还有本写着法文的日记,可等他一张张翻过去,冷汗却顺着后背往下淌.....
600多张泛黄照片里,全是1937年日军在上海、哈尔滨干的那些血腥事:被炸塌的火车站、难民营里骨瘦如柴的孩子、黄浦江面上密密麻麻的浮尸……
甚至还有731部队拿活人开膛破肚,军医举着量杯接鲜血的照片,而照片的背面,留着劳伦斯手抖写下的“1937.12.13 南京城破”....
而日记里还藏着更揪心的故事,1937 年,劳伦斯作为商人定居上海,本来是个爱逛菜场、爱吃小笼包的普通老外。
闲来无事,他总爱拍中国的小吃摊和秦淮河的夜景。
可日军侵华的炮火一响,好日子全没了,他在日记里写:邻居王夫妇被拖走时,孩子的哭声像刀子割耳朵,茶馆被烧那天,我在墙角数到 27 具尸体。
后来劳伦斯有了个念头:得把这些都拍下来,他冒着枪林弹雨,在闸北的火光里拍过奔逃的百姓,在南京的废墟里拍过挂着血的军装。
最让他崩溃的是黄浦江边的场景,照片背面用颤抖的字迹写着:“937 年 12 月,江水红得像葡萄酒,全是血。
可这事让日军发现了,一天下午,日本兵闯进劳伦斯家,当着他的面杀了他两个放学回家的儿子,底片被他藏在地板下才没被搜走。
回国后,劳伦斯再也没提过中国的事,这些照片就这么在阁楼里躺了近百年。
马库斯花了半年时间研究这些照片,越看心里越沉,就在今年2月,他抱着档案袋飞到北京,把 618 张照片捐给了纪念馆。
专家一鉴定,倒吸一口凉气:其中 37 张拍的是 731 部队的解剖室,里面的实验器械、墙上的标语,跟哈尔滨遗址现存的一模一样,拍摄时间正好是 1938 到 1940 年。
但是即使赤裸裸的真相放在面前,还是有一些人,不知道收敛!
照片一公布,网上就有人跳出来找茬,有人放大照片说 “日军纽扣样式不对“,还有人说 “这是电脑合成的网图“,甚至给马库斯扣上 “炒作“ 的帽子。
可专家们早就准备好了后手,37张哈尔滨解剖室的场景,和731部队的绝密档案完全对得上,分毫不差!
日志里1938年9月12日的记录写着,平房区解剖室,活体实验编号731-45,旁边还附着石井四郎的签名,这跟马库斯捐赠的第217 号照片完全吻合。
还有1940 年宁波鼠疫的记录,照片里有张培养鼠疫跳蚤的玻璃罐,罐身上的编号“NO.1940”,跟宁波市档案馆里“1940 年 10 月大规模感染”的报告对得上。
这些证据一公布,之前吵得最凶的那些账号,连夜就删了帖子,《人民日报》更以“跨越国界的正义接力”为题,记录下这一感动世界的时刻。
但与此同时,日本也“急不可耐”了....
今年 3 月,文部省突然改了教科书标准,把“731 部队进行生物实验”改成“战时防疫研究”,“强征劳工”换成“动员民众”,连“慰安妇”都成了“特殊服务人员”。
7 月份更离谱,东京、大阪的书店接到通知,凡是讲 731 部队和南京大屠杀的书,全得下架回收,理由是“影响中日友好”。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广岛原子弹纪念活动,日本首相在台上讲了半天 “要和平、要无核”,可对旁边坐着的中韩代表团,连个正眼都没瞧。
更别说提一句731部队的受害者,提一句南京大屠杀里的遇难者了,就好像那些被活体实验的中国人、被强征去当牛做马的劳工,压根就没在这世上活过。
但是,日本人咬死的“没证据”,马库斯的照片可不答应!
上个月,马库斯去了哈尔滨 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在留言簿上,他写下一行字:他们能改教科书,改不了我外祖父镜头里的真相。
现在这些照片被扫描存档,做成了数字展览,从劳伦斯冒死拍摄,到马库斯跨越重洋捐赠,再到张纯如写《南京暴行》时搜集证据,三代人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不让历史被擦掉。
上了年龄的人可能还记得,小时候课本里写着 “南京大屠杀遇难 30 万人”,历史老师讲这些时总会红着眼圈。
日本那边耍小聪明,改课本、收禁书,以为这样就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可他们忘了,照片不会说谎,档案不会说谎,那些刻在骨头里的伤痛,更不会说谎。
今年8月初,马库斯又一次飞回北京,出席了“捐赠仪式”,就只啊仪式的第二天,他特意去看了纪录片《南京照相馆》,银幕上的画面跟外祖父拍的照片几乎重合:
断壁残垣里的婴儿哭声、被炸毁的教堂尖顶、堆成山的尸体……
他没看完就冲出去,扶着墙吐了半天,后来他说,那感觉就像外祖父的镜头在眼前活了过来,那些黑白影像里的痛苦,比任何文字都扎心。
有人跟他说“谢谢”,他红着眼圈摆手,在他看来,家人早该把这些照片拿出来,不该让真相在阁楼里蒙尘。
可在那个年代,保存这些照片要冒多大风险,光是劳伦斯日记里提到的“藏底片时被刺刀划了三道疤”,就够让人揪心的。
历史书上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有些教训必须用血泪才能刻进骨头里。
马库斯捐赠的618张照片,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未来的警钟。
对我们来说,记住这些不是为了记恨,是为了让那些砍向平民的刀、那些实验室里的惨叫,再也不会在这个世界上出现。
毕竟,能被修改的只有课本,改不了的是历史;能被忘记的只有数字,忘不掉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