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纪念:身中13弹为国捐躯 河北烈士遗言原音重现

发布时间:2025-08-12 19:08  浏览量:2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艺萌 武新杰 郭硕 李皓 韩建强)8月1日,在湖北省鄂州市烈士陵园纪念馆,一盘40年前的录音带,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这是河北烈士郭跃华奔赴前线时的遗言。他对爱人、亲人的深情与愧疚穿越时光,击中每一位聆听者的心。

1985年,郭跃华在南疆前线为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这份义无反顾的勇气,究竟源自何处?他遗言里挂念的家人是谁?他有着怎样的故事?

郭跃华烈士遗言(节选)

带着这些疑问,8月6日,记者驱车沿着一条狭窄的土路来到烈士郭跃华的老家,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常河镇村。

郭跃华的三弟郭跃江领着记者进了屋,屋里放着三个大衣柜,其中一个还是郭跃华结婚时留下的。郭跃华的四弟媳张香红搀着母亲孙艾珠从里屋走出来,小心翼翼打开了个木制盒,一叠泛黄的老照片、入伍通知书、烈士通知书、一等功奖章,以及一盘已经褪色的老式磁带,静静地躺在里面。40年前的故事仿佛一下就开启了……

郭跃华四弟媳张香红向记者展示由自己保管的烈士通知书等物件。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硕 摄

1960年,郭跃华出生在村里普通的一户农家,他有两个姐姐,三个弟弟。

1979年12月,为缓解家庭困难,同时圆自己的军旅梦,20岁的郭跃华高中毕业后选择参军入伍。

在部队期间,郭跃华多次被空降兵某部评为“侦察专业技术尖子”“四会教练员”“摩托车乘车射击能手”等荣誉,先后夺得军、空军侦察兵全能项目第一名,大军区第三名,两次荣立三等功。由于表现出色,他曾3次被上级表彰为训练标兵。

郭跃华和战友们的训练影像。资料图

郭跃华入伍后,父亲多次写信催他回家把婚事办了,但为了不影响战备训练,郭跃华屡次推迟。1984年,父母千里迢迢赶到部队,当面劝他回家完婚。当时连队跳伞训练任务重,优秀教练员紧缺,他再次拒绝了。

1985年初,在父亲和部队的再三催促下,郭跃华终于回到平乡老家,与青梅竹马结婚。婚礼简朴,院里挂着红绸布,邻居们还记得他那天穿着干净的白衬衫,笑容腼腆。

“他那年回来,还在院子里教我们几个兄弟打拳,他告诉我们,要强身健体、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二弟郭跃俊回忆,大哥参军后很少回家,每次回家都会教他们很多道理。

但回家仅仅两天后,一封电报打破了喜悦——“任务紧急,速回!”

郭跃华的老照片被家人小心翼翼地封存。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硕 摄

“大哥收到电报后,立刻就走了,谁都不知道他去干嘛了。过了几个月,他往家里写了一封信,说收到命令,去煤矿和水库去劳动了,让我们放心。”郭跃江的声音哽咽,“其实哥哥心里很清楚,这一去,可能回不来了。”

1985年7月4日,郭跃华在南疆前线执行捕俘任务时,为掩护战友撤离,身中13弹壮烈牺牲。

郭跃华和战友们一起训练的老照片在相册里封存。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武新杰 摄

这盘磁带,封存着郭跃华牺牲前留下的最后声音。磁带里,年轻而沉稳的声音缓缓响起:“你的儿子就要去打仗了,到南方去……上次电报叫我回来,就是到前线去。我回来后,去信没有告诉你们真实情况,因为怕你们老人家及全家受不了这个打击,所以说了这个谎,在煤矿劳动都是骗你们的,爹娘,以后不能孝敬你二老了……”

原来,这盘录音带是郭跃华在奔赴南疆前线前,他悄悄朝着家的方向录制的。郭跃华当时把录音带包在衣物里,一起打进了背包,放在部队驻地的仓库。在整理烈士遗物时,战友们在他的背包里发现了这盘磁带,用旧衣服层层包裹,里面有对母亲的牵挂、对弟妹的嘱托,还有三首歌——《梦中的妈妈》《月亮代表我的心》《酒干倘卖无》。

郭跃华烈士遗言磁带中所唱歌曲《梦中的妈妈》。

坐在一旁的87岁高龄母亲孙艾珠,对以前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但一听到大儿子的声音,她会下意识地抬头张望,像是在等他推门回来。家人告诉记者,这些年,她始终盼着儿子回家,始终不肯相信他已经牺牲。

郭跃华母亲孙艾珠向记者讲述对儿子的印象。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硕 摄

二弟郭跃俊说:“这盘磁带是他牺牲半年后,随着骨灰盒一起送回来的。”年代久远,磁带受损,一家人从此再没听过郭跃华的声音。直到2024年,磁带被修复,但家人却再也没放过。“不是不想听,是不敢听。”郭跃俊低声说,“怕一听,心里的那口气就绷不住了。”

郭跃华的老照片、入伍通知书、烈士通知书和一等功奖章。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武新杰 摄

“大哥在磁带里嘱咐的都是家里的事,说得最多的词就是‘对不起’。他说,父母身体不好,弟弟们还小,希望大姐和大姐夫能多照顾我们。”说到这儿,郭跃俊已经抽泣到无法说话。“大哥自己马上要上战场,危险重重,他还这么记挂我们。”

如今,兄弟几个早已成家立业,郭跃江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大哥知道,家里一切都好,让他不要惦记。”

郭跃华和战友们踏上前往战场的火车。资料图

阳光照在郭跃华一家人微微泛红的眼角,也照在那些被小心呵护的物件上,仿佛能看到四十多年前,那个年轻的军人把对家的牵挂藏进录音带,把对国的担当刻进生命里。

(部分视频资料来源于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