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扣下几十架中资公司飞机?我们关系那么好,为什么不还?
发布时间:2025-08-13 16:29 浏览量:1
最近一家公司山河智能就遇到了这事儿——3架飞机租给俄罗斯,结果收不回来了。
最后只能找保险公司理赔,拿到了1.6亿元。
听起来不合常理。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飞机被扣在俄罗斯。
明明我们两国关系这么铁,却偏偏要不回来?
2015年,山河智能花了3.11612亿美元,约合20亿人民币。
全资收购了加拿大AVMAX公司100%股权。
AVMAX,是北美最大的支线飞机租赁和维修公司,世界第二大支线飞机租赁公司。
这在当时算是个不错的买卖。
中国企业拿到了成熟的国际业务平台,加拿大公司拿到了资金和中国市场的入场券。
双赢的局面,皆大欢喜。
但谁能想到,几年后这个“双重身份”反而成了最大的麻烦。
飞机当然在这个范围内。
但AVMAX的身份,就很微妙了:
法律上,它是加拿大公司,适用加拿大法律实际上,它是中国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业务上,它的飞机租给了俄罗斯客户你说俄罗斯人怎么办?
还飞机吧,加拿大是制裁俄罗斯的;
不还吧,得罪了中国老板。
最关键的是,就算俄罗斯想还。
这些飞机一旦离开俄罗斯领空,很可能立马被西方国家扣押。
为什么?
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受污染的资产”。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想想:
现在全世界都在制裁我,我的航空业本来就快撑不住了。
好不容易有些飞机能用,你让我还给你?
还了之后,这些飞机八成会被西方国家扣在某个机场,谁都用不了。
与其这样,不如我先用着,等这阵风头过了再说。
这不是耍赖,这是求生。
你看,这就是地缘斗争的残酷之处:
它不讲道理,只讲实力和生存。
表面上,这些企业已经姓“中”了。
但在关键时刻,它们的“原生身份”还是会被拿出来说事儿。
特别是在制裁、贸易战这些敏感时刻。
这种身份的模糊性,就成了最大的风险点。
你说这些企业,到底算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法律上可能有明确答案,但国际上永远是笔糊涂账。
在地缘斗争面前,所有的商业逻辑都得让路。
从2022年开始,至少70多架中国租给俄罗斯的飞机都收不回来。
涉及的中国企业损失高达几百亿。
为什么会这么多?
很简单:
过去30年,全世界都习惯了生意归生意,打仗归打仗的日子。
你想,飞机租赁这生意,就是全球化的典型产物。
中国公司买飞机,租给俄罗斯航空公司,赚租金。
俄罗斯拿飞机跑航线,赚票钱。
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但现在不行,斗争一旦压过商业,什么合同、什么国际法,统统得靠边站。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的制裁逻辑很简单粗暴:
断掉俄罗斯航空业的所有生命线。
具体怎么断?
三板斧下去:
断零部件供应。
波音、空客的零配件,一个都不给。
断维修服务。
飞机坏了?自己想办法修
断保险支持。
国际保险公司全部撤出。
欧盟更是发出禁令,要求所有欧盟成员国出租人在3月28日之前终止其对俄罗斯的飞机租赁。
这等于是要俄罗斯的航空业直接死掉。
一架飞机没有零件维修,没有保险保障,怎么可能安全飞行?
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直接来了个反制大招。
把所有租来的飞机强制改成俄罗斯牌照,然后列入“禁止出境战略物资”。
它把商业问题,变成了法律问题。
它在法理上给自己找了一个完美的借口。
什么借口?
安全。
俄罗斯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在西方全面制裁的情况下,这些飞机对我们的民航运输至关重要,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根据我们的法律,这些物资不能出境。”
你看,从法理上讲,人家说得通啊。
在制裁环境下,民用航空确实关系到国家的基本运转,确实可以被定义为战略资产。
俄罗斯这么做,表面上看是报复。
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当国际法律体系失效时,各国都会回到最原始的丛林法则。
什么是丛林法则?
就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大家都在法律框架内行事。
这个“法律”已经不是国际法,而是各自的国内法了。
当地缘冲突上升到一定程度时。
所谓的国际秩序、商业规则,统统都是废纸。
一番折腾,最后的结果却是啼笑皆非。
8月11日,山河智能发布公告:
全资子公司AVMAX与飞机保险承保人Liberty Group及其他承保商达成赔付协议,确认AVMAX可从保险承保商获得的保险理赔款为2900万美元,扣除律师费用等后的保险赔付款净额为2296.51万美元。
折算人民币约1.64亿元。
Liberty Group是什么来头?
这是美国一家多元化的全球保险公司。
它是美国第五大财产和意外保险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按2023年收入计算为财富500强中排名第87位,全球900多间分行共雇用大约50000名员工。
换句话说,这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美国大型保险公司。
美国带头制裁俄罗斯,切断各种经济联系中国公司的飞机,因为制裁收不回来美国保险公司根据合同条款,必须向中国公司赔付俄罗斯继续免费使用这些飞机美国保险公司花钱买了三架中国的二手飞机,然后免费送给俄罗斯人用。
保险合同是白纸黑字写着的:
如果被保险资产因为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收回,保险公司就得赔付。
什么叫不可抗力?
地缘冲突、国际制裁,这些都算。
Liberty Group当初卖保险的时候,可能想过汇率波动、市场风险、甚至想过飞机失事。
但大概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情况:
美国制裁政策让自己的保险公司,替俄罗斯买单。
但没办法,合同就是合同,法律就是法律。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美国制裁我,结果美国保险公司替我买单,我还能继续用飞机。
美国敢情是:
转了一大圈,谁也没受伤,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
这不是什么坏消息,这就是现实。
在一个日益分裂的世界里。
所有人,都得学会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对企业来说,要建立更强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以前评估风险,主要看市场因素:
汇率、利率、竞争对手、技术变化等等。
现在还得加一条:外国会不会突然改变规则。
这不是开玩笑。
俄罗斯可以一夜之间把租来的飞机变“战略资产”,其他国家难道就不能?
对个人来说,这提醒我们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更脆弱,也更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和理性。
毕竟,认清现实,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适应新规则,总比被新规则淘汰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