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公园有支科研团队,自培新品种荷花耐高温花期更长

发布时间:2025-08-13 16:37  浏览量:3

8月6日上午,沙湖公园荷花基地。胡芳和3位同事头顶烈日,将罩在莲蓬上的纱囊一一取下,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粒粒黑褐色的莲子,装入小盒内。

这是以“水月洛神”荷花品种为母本,以昆虫为媒授粉,自然杂交收获的一批莲子,共24粒。“罩上纱囊是为了防止莲子成熟后掉落到地上,跟别的莲子混淆,那今年的心血就白费了。”胡芳说。

更耐高温、花期更长,他们让市民盛夏赏荷“不断档”

三伏天,胡芳(右二)与团队队友们一起采集荷花自然杂交结出的莲子。李子云 摄

31岁的胡芳是沙湖公园服务管理中心荷花基地技术人员、荷花科研团队带头人。目前,沙湖公园荷花基地养着500余种、2400缸荷花,这些都是胡芳团队以及同事前辈收集、培育的。

目前,包括从“水月洛神”上采集的莲子在内,胡芳和队员们已精心挑选出数百粒不同品种的莲子,计划在8月中下旬种100盆,让它们生出荷苗,在室外自然越冬。到明年春暖花开时节,也不像其他荷花那样翻盆(即取出藕种重新种植),而是让它们自然萌生新苗,进行精心养护。这样,它们比翻盆种植的荷花长得更快,开花更早,从而为培育荷花品种赢得更多时间。

这100盆荷花从出苗到开花、结果,胡芳和队员们会全程观察记录,找出3类荷花每年持续栽培,选育出有特异性,而且性状稳定的新品种。这3类荷花是:耐高温的;花型花色特别的;花期长的。

“荷花在夏天盛开,难道它们不都是耐高温的吗?”长江日报记者问。“当然不是。”胡芳指着摆满基地的荷花说:“你看,现在是三伏天,绝大部分品种都凋谢了,进入了休眠状态,只有零星的荷花仍在盛开,有的越热开得越鲜艳。我们就是以这些耐热型荷花为父母本,培养出既不怕热、又很好看的荷花新品种。”

胡芳说,研究耐热型荷花,并在武汉的湿地广为种植,可以使盛夏外出游玩的市民仍能看到荷花盛开的美景。有的新品种荷花,甚至可以从夏季开花到秋季。

接过师傅的莲种继续钻研,培育荷花新品种屡获大奖

胡芳培育的新品种“琴堤水月”,2025年在全国荷花展新品种比赛获金奖。 胡芳 摄

2014年,沙湖公园建立荷花基地,引进荷花科研人才杨雄,开始荷花研究。截至目前,该园已收集荷花品种资源500余个,自主培育出“琴园颂”“琴园雪”“琴园锦绣”等荷花新品种70余个。

2022年,从浙江大学园艺专业硕士毕业、已在沙湖公园工作两年的胡芳被调到荷花基地,随杨雄学习养荷。次年,杨雄退休,胡芳传承衣钵继续前行。

荷花基地的种子资源库内,保存着110余份杨雄留下的莲种。胡芳说,这些莲种凝结着前辈专家的心血,也凝结着他们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她和团队传承的不光是莲子和数千盆荷花,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大家在传承中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创新与发展。

胡芳在整理前辈专家传承下来的莲种。李子云 摄

事实上,在荷花基地学习、磨炼几年,胡芳收获多多,并开始在荷花科研上崭露头角:她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建立了完整的荷花知识体系;与杨雄老师携手合作,培育出荷花新品种“濠江情”;今年,她独立培育的荷花新品种“琴堤水月”,在全国荷花展新品种比赛中荣获金奖。她和队友栽培的荷花,同时荣获两个荷花栽培技术比赛金奖。

年轻团队揭榜科研项目,为武汉建设“湿地花城”添荷香

7月22日,为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市园林和林业局系统举办应用型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启动仪式,来自该系统的12支团队揭榜,胡芳作为首席专家领衔的沙湖公园荷花科研团队是其中之一,揭榜的科研项目是《荷花培育与养护》。

揭榜后,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团队分工明确:胡芳作为总负责人制定技术路线、统筹荷花科研;荷花基地负责人吴英成负责荷花的栽培与管理,以及对外联络和协调;27岁的新人熊佳负责新品种筛选;园林工程师张倩负责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论文撰写。

沙湖公园荷花基地。李子云 摄

张倩认为,荷花科研涉及很多方面,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需要团队通力合作。这个平台有助于促进干部职工素质的提升,为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动力和舞台。

熊佳说,加入这个团队可以学习园林科研前辈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质,培育出荷花新品种不仅能美化沙湖公园,还能造福城市,造福社会。

“荷花杂交育种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马拉松,需要科研智慧与工匠精神完美结合。”胡芳承诺,她将带领团队扎根荷花基地,不断探索,用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为武汉建设“湿地花城”添一份“荷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