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庞统”(有答案)
发布时间:2025-08-13 16:03 浏览量: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①。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节选自《九州春秋·庞统》)
材料二:
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节选自庞统·法正传》)
材料三: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②。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后南州郡命为功曹,亦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材料四:
徽以孔明、庞统并称,吾窃有疑焉。论者惜统早死,故功业不及孔明;余谓使统不死,终非孔明比也。孔明之学,庶乎王道;而统之言,皆矫诈功利之习。谋袭刘璋,违义成功,本由诡道。然备之素志欲扶汉室,统惟劝其逆取,未尝以忠孝讽之,岂仁者之谋乎?
(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①五伯之事: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通过强大的实力和智慧,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②知人鉴:即“知人之鉴”,指的是能从众人中看出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光和能力。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与操A反B事乃可C成耳D今以小故E而失信义F于天下者G吾所H不取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货”,名词,货物,资源,与《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财货,好美姬”的“货”意义与用法相同。
B.“卒”,读“cù”,通“猝”,突然,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的“卒”读音与意义均不相同。
C.“因”,介词,凭借,趁机,与《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的“因”意义与用法相同。
D.“讽”,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意思与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军事才能卓越,在攻取益州的战略规划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三条计策,供他选择。
B.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C.从“备遂行”“然其中计”“先主痛惜”可知,刘备对庞统的计谋较为信赖,也有较深的君臣感情。
D.方孝孺质疑庞统的人品与谋略。在他看来,庞统即使没有英年早逝,也终究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2)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14.方孝孺批评庞统谋袭刘璋违背道义,认为其策略是“诡道”。上述材料中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方孝孺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BDG
11.C 12.B
13.(1)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斩杀了杨怀、高沛,然后回头朝成都进军,经过之地都攻打了下来。
(2)刘备会见他并和他长谈(详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
14.①庞统劝刘备逆取益州,兼并弱小占得先机,主张实利而轻道义;②庞统献计刘备袭取益州的上中两策,都是以谋诈取而非“师出有名”;③涪城之会,庞统建议刘备趁机擒拿刘璋,以最小代价取得益州,重实利而轻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