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商融合!“西商新区”谋划,历史惊人的相似
发布时间:2025-08-13 16:35 浏览量:2
NO.1|壹
谁也没想到,在经济环境一路下行之下,西安还是要承担起大哥风范。
按照陕西永秀智库经济管理研究院旗下《永秀智库》发布:《白永秀教授赴西安市开展省市决咨委重点课题调研》,一个名为“西商新区”的谋划,已经在酝酿:
6月9日,白永秀教授与陕西省决咨委、商洛市决咨委联合组成的调研组与西安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等部门负责人就“谋划设立西商融合发展新区(西商新区)”开展座谈。
▲图/永秀智库官微
参会人员围绕西商融合发展阶段性成果与问题、推进西商融合发展新区设立及建设的支持政策等重点内容展开交流和讨论,为西安-商洛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这是继西咸一体化、西渭一体化、西铜一体化之后,西安再次紧抓的“西商一体化”,但与前三者决然不同,这一次筹划似乎更像是一场经济合作。
因为还在概念筹划阶段,并非实质落地,因此,一切还停留在创想方面。
NO.2|贰
为什么我们将其视为一场经济合作?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看!
其一,双方的合作点,即打造“西商新区”。商洛毗邻西安,就在蓝田以东,仅有大概一百公里,一直是被誉为“秦头楚尾”,是西安的屏障所在,也是西安“东出”的机会点,双方合作属于互惠互利,因此,合作并不是全无可能。
其二,双方合作内容,打造产业走廊是关键。十堰是“三线建设”的汽车城,现在汽车产业从业人员数十万人,而西安是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城”,在高端装备方面具有其他城市无法媲美的优势,而两座城市之间就是商洛,堪称C位。
其三,高铁线路链接,西商两城将一线贯穿。目前,西十高铁隧道已经全部贯通,到明年西十高铁通车,从十堰到西安,仅需一个小时左右,比到武汉还要方便,要知道,武汉到西安也需要三个小时,高铁通车意味着西安向东合作的半径打开了。
其四,脱贫致富机会,可能从双方合作开始。陕西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供水量占总调水量的70%,西安高等教育、高新技术、科技研发、电子信息产业等如果能落地商洛,对于“陕南明珠”商洛的脱贫致富,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其五,改变蓝田地缘位置,发展必要性提升。长期以来,蓝田一直是西安开发布局的“透明人”,在西安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之中,蓝田都被“绕行”,前几年签约的几个文旅大盘最终不了了之,但如果西商合作,打造“西商新区”,蓝田就会被摆在中心位置。
NO.3|叁
目前,西十高铁即将运营,西安加码西安东站,此时提出筹划“西商新区”,不失为把握时机。
但这与“西咸一体化”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有很大不同,西咸新区的诞生完全是基于历史性的需要,以及城市发展的必须。这与“西渭一体化”提出的“研发在西安,制造在渭南”,从而促成的“西渭新区”也有所不同。
陕西筹划西咸新区,省市两级大量的资源从主城区空投到西咸,促成了西咸发展的强劲势头,尤其是高等学府资源,这是西安的命脉,但西交大、西北大、西工大、第四军医大等高等学府还是给到了西咸。现在“西商一体化”的筹划,更多的是经济价值,是要考虑如何互惠互利。
蓝田是西安城市文旅资源的宝库,山水资源钟灵毓秀,不仅是神话传说中炎黄直系华胥故里,还是唐诗里的风景名篇,更有稀缺的汤峪温泉景区,如果西安重资打造蓝田,不排除有可能诞生一个关中城市群的“御花园”,从而变成西安东部的增长点。
当前,经济环境有所收紧,敢于在这个阶段提出新规划、新思路、新投资,如果“西商新区”落地,无论对于商洛,或是蓝田,都是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