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 书记市长谈规划⑭
发布时间:2025-08-13 16:38 浏览量:2
书记市长谈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当前全国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已完成报批,全面进入实施阶段。特开设《书记市长谈规划》专栏,邀请有关城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立足地方实际,谈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地实施的思路举措,供交流探讨。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周伟
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科学谋划、规划先行,不断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规划引领,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本轮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后常州首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在常州的细化落实,绘就了常州面向2035年的空间发展蓝图。必须以此作为全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政策和总纲,紧扣国务院批复明确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定位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核心功能,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严守“三区三线”。常州始终坚持把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以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严格开发强度管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深化“多规合一”。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不断完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持续完善“一张图”审核机制,真正做到一本规划管全域、一张蓝图绘到底。
实现“五全五化”。大力促进自然资源和规划全业务上网、全流程在线、全过程留痕、全节点内控、全要素关联,在省内先行实现市、县区、乡镇三级部门统一平台管理,切实提高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便民化水平。
坚持区域协同,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常州深度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建好“大通道”。常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公铁水空管”运输方式齐全的城市,机场、高铁、高速、水运可以在15分钟左右完成快速转换。随着今年常泰长江大桥开通,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东西横轴和南北纵轴将在常州交汇,“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左右逢源”的格局呼之欲出。常州将把握交通格局变化的机遇,加快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丹金高速、德胜河等一批铁路、公路、航道工程,统筹抓好“水陆空”一体化物流通道布局,实现枢纽功能整体提升。
当好“传动轴”。国家工业41个大类、207个种类和666个小类中,常州分别有37个、191个和600个。常州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厚实、工业门类齐全的比较优势,以新能源产业为引领,以5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为基础,在长三角“4小时产业圈”中占据重要“生态位”,为沪宁杭三大都市圈提供承上启下的配套支持,成为长三角智能制造的“传动轴”。
画好“同心圆”。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加强苏锡常协同发展,参与环太湖科技创新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加快推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切实扛起岸线担当、上游担当,与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推动太湖水质实现历史性改善。
坚持产创融合,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常州协调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空间保障。
强链条育集群。切实发挥链主企业、链上企业作用,推动产业链融链强链、补链延链。打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1028”产业体系(包含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条重点产业链)。锚定万亿目标,持续巩固“发储送用网”全生态优势,加快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建梯队促成长。大力实施“十百千亿”大企业培育工程,在并购重组、项目建设、产业链配套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服务。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育力度,扎实推进“小升规”“规升亿”,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独角兽等方向茁壮成长,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优平台聚资源。建强建优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龙城科创学院”作用,有效链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资源,推动政、校、企协同探索产科教融合发展。
坚持内外兼修,全面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常州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系统布局水乡特色鲜明的蓝绿开放空间,营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全面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
涵养人文底蕴。突出对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加强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世界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精心做好赵元任、瞿秋白、刘国钧、恽鸿仪等名人故居活化利用,有机融合藤花旧馆、东坡书院等历史空间,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推动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抢占人文经济发展新赛道,全方位激活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旅游发展内生动力,抢抓“音乐经济”风口,打造“青春乐都”城市IP,把“演出+旅游”“音乐+旅游”作为城市破圈的黄金突破点。太湖湾音乐节已连续五届登上央视新闻,连续四年蝉联全国音乐节票房榜第一。
改善城乡面貌。突出精美设计、精细管理,加强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通过“微更新”“微改造”提升城市品质面貌。突出规划引领、政策引导,进一步理顺镇村规划体系,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安全有序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周伟
坚持区域协同,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正
在
征
集
2025自然资源新媒体传播案例正在征集
文字编辑:阎炎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赵志坤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