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新阅·共享荐读】新书推荐第十三期
发布时间:2025-08-13 16:31 浏览量:3
第十三期
新
书
推
荐
一书一世界,一字一乾坤。读者朋友们,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跨越时空的纸上漫游吧!飞檐翘角的古老建筑,每一根梁柱都在诉说匠人的智慧;青绿山水画卷间,藏着画师对神州山河的深情凝视;转角遇见的市井烟火,吴语呢喃间流淌着人情冷暖。有这样一部历史佳作,它概述老城翻新、中部崛起、一线领路的三大发展阶段;最后,让我们跟随一双沾满泥土的徒步靴,去丈量那些被时光遗忘的乡间小道,那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宛如大地写下的诗行。
这五本书,如同五扇任意门,带你在不同维度的美之间自由穿行。
NO.01
《古建之美》
陈从周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
TU-092.2/185
馆藏地点:(北馆)二楼科创空间工业设计类图书区;(北馆)负1楼立体书库。
简介:
本书汇集了陈从周先生对中国古建筑的系统考察与研究心得,包含对苏州旧住宅、扬州园林住宅、恭王府等典型古建筑的深度解析,同时涵盖古建筑工艺技法、特征及保护研究等专业评述。书中特别收录了作者考察过程中兼具学术性与人文情怀的随笔,并辅以珍贵历史照片与补拍现状影像,形成图文互映的阅读体验。全书精选古建筑品鉴经典篇目,完整展现中国古建艺术精髓,是陈从周先生古建研究著述的精华集结。
NO.02
《千里江山图:
大宋的颜色》
田玉彬 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
索书号
J212.092.44/10
馆藏地点:(北馆)音乐阶梯艺术类图书区;(南馆)1楼新书推荐借阅区。
简介:
本书采用广受欢迎的"超细读"鉴赏模式,以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动解读画作百余处精妙细节,层层解析画面奥秘,娓娓道来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引领读者轻松领悟这幅传世杰作的美学价值与文化意蕴。书中既展现了宋徽宗时期华贵典雅的皇家审美趣味,又深入剖析了该画独特的全景式构图与青绿重彩技法对后世山水画发展的深远艺术影响。
NO.03
《繁花》
金宇澄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
I247.57/6188
馆藏地点:(北馆)4楼图书借阅区;(南馆)1楼新书推荐借阅区;(北馆)负1楼立体书库。
简介:
这是一部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地域性叙事作品,其人物活动轨迹可与现实地理空间精准对应。作品采用双线叙事结构,既生动再现六十年代少年记忆中的市井烟火,又浓墨重彩地描绘九十年代浮华喧嚣的都市盛宴。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催生诸多传奇,深刻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矛盾而复杂的多元面相——既有含蓄克制的社会讽喻,也有犀利夸张的世相描摹,更暗藏都市时尚的流变密码。那些被时光遗漏的碎片,或许正孕育着未来的启示......纵使繁华落尽,生命终章奏响,故事余韵仍久久萦绕。
NO.04
《城市战争》
王千马著
现代出版社
索书号
F299.21/618
馆藏地点:(北馆)4楼图书借阅区;(南馆)1楼新书推荐借阅区。
简介:
本书分为“古典的重生”、“进击的中坚”和“向往的未来”三大篇章。通过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的现代转型,展现传统文化城市的涅槃重生;聚焦合肥、南京、杭州等新兴都会的创新发展,呈现中坚力量城市的蓬勃活力;剖析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都市的前沿探索,展望未来引领型城市的无限可能。以这些城市的兴衰变迁为镜,既折射出国运兴衰与时代变革对城市命运的深刻塑造,也揭示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历史轨迹与发展方向。
读者荐读
《古道:a journey
on foot》
(英)罗伯特·麦克法伦著
杭海 译
南海出版公司
索书号
I561.65/284
推荐人:南天门烧烤
馆藏地点:(南馆)1楼新书推荐借阅区;(北馆)4楼图书借阅区。
简介:
《古道》是剑桥学者罗伯特·麦克法伦“行走文学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古道由众人日复一日踩踏出来,是人们在大地上留下印记的方式,建构着人类与大地间最亲密、最具诗意的关系。
读者荐语:
古道是由众人日复一日踩踏出来的,是人们在大地上留下印记的方式。这些道路不仅连接着不同的地理空间,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传承。行走的哲学:作者通过行走,试图寻找通往往昔的路径,却发现自己一次又一次被送回当下。他意识到行走是一种向内的勘察,而道路本身也在微妙地塑造着行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