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神助攻

发布时间:2025-08-13 16:36  浏览量:3

Gavin。一个带着“多国部队”四处打拼的老出海人。下面是他的口述,程苓峰增删提炼。

我们情况特殊。这原本是个欧洲公司,有一百多年历史。二十年前为利用中国的产能和市场,把技术转移过来。属于西方企业出海。但今天,基本上这家公司的主体已经转到中国,管理层90%是中国人。

我们本来就是全球化公司,否则也不会到中国来,但这二十年都没想到,以中国为根据地再出海。

是因为惰性,中国高速增长,好日子过惯了,尤其到了2021年到最高点,那时第一波疫情,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出货。也因为这是家族企业,人员也稳定,所以后知后觉。

最近几年,我们的国内销售额降了15%。因为消费市场不景气,竞争更激烈,客户利润下滑,就把质量降低。但我们不愿跟着质量降级,就想出海。

当然也有国内客户跟我们想的一样,所以就一起。我们在印尼服务中国迁过去的客户,要比在当地新找的客户多。

这两年中国企业大出海,多数是本能的应对市场下滑。本来一年一千台,结果只卖八百台,剩下两百台就想放到海外去消化。大家扎堆去最近的东南亚,现在比国内还卷。

东南亚跟中国的关系还是微妙,南海争端是表面,根子上是中国强大,他们心里不踏实。这些都是被殖民过的国家,他们不相信中国跟八国联军不一样。中国人的“以和为贵”,他们理解不了。

所以国家关系,政策稳定,是关键。比如印尼上个总统是比较友好的,新总统上来,马上到中国拜访,还把上个总统的儿子搞成副手,这样的架构,未来二十年该是稳定的,加上印尼比越南成本低30%,所以大家会放心去看。

1

我们CEO是欧洲人,30岁不到来中国,现在50多了。这是土洋结合的团队,框架是欧洲的,讲平等,讲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但执行是中国化的,更灵活。

南欧是文艺复兴的地方,很务实。老板不裁员,也不硬推战略。如果你不认可他的想法,他就找另一个人,慢慢迂回推进,像家族式的管理。

还有黑手党文化,像教父一样,我们是一家人,要照顾家人,都是自己人,就算你不太能干,也养着你。

公司也有打卡的规定,但你没打卡,也不会强行扣钱,补打就行。我刚来时觉得挺乱,没规矩。但慢慢觉得有点像道家的无为而治。

老板说他现在是半个上海人,是上海荣誉市民,喜欢搞园艺。他说自己是园丁,只栽树,不干预,不看微观,排兵布阵就好。需要一直改革,但不能硬推,要迂回。

不过这种风格只管到去年,今年就变了,先是裁员10%,然后果断的推行新战略,就是要打新市场,研究用什么武器,怎么推进。

其实任何风格都是过去为了活命进化出来的,它有惯性,可一旦到了生死关头,很难不变的。

但纵然变,也不会变到跟中国本土公司完全一样,它有它的坚持,而尤其出海,作为一个欧洲老牌公司的坚持,反倒是优势。

欧洲企业有顶层战略,必须一以贯之,整齐执行。如果一个客户搞不定,那就搞不定,我不改变自己。但中国人一定会反过来改造自己,非常务实,甚至不择手段。

虽然应试教育,让人习惯去找标准答案。但我们看今天的现实,中国人在商业上一点不呆板,非常灵活,会因地制宜,会变化。

出海,很多人想通过降价这些短期策略尽快打开局面,没有长远考虑。中国人在巴西,当地账期是12个月,他一上来就给24个月,甚至36个月,还会跟银行合作搞融资租赁,降低投资的成本。就为了拿到客户,很激进。

但欧洲人不会变,12个月就是12个月。所以巴西人更喜欢欧洲人,他担心你以后会变,但欧洲人不会。一开始我不相信你,会做很多调研,但我一旦信你了,大家都不要变。

印度两极分化很严重,下面那部分看重价格,但上面那部分很欧化,不是随便找个人做一单生意,而是要找很多年的伙伴。你用账期、用短期利益打动不了他。

他说,我不知道你过了几年还在不在。他说,我不求大富大贵,差不多就行,过小日子,我为什么每年要增长50%。

像国内一个电动车巨头,出了本自传,在豆瓣里被骂的很惨,都是供应商自发的,说你老是变,压榨。但欧洲企业跟你是共生体,它不剥削,大家商量着来。

中国过去四十年高速增长,养成的习惯是,只担心自己眼前的问题,只埋头耕地,不抬头看天。但现在必须变了,得看整体,看长远。

做长期,那就一定要本地化,顺着他们的想法,找当地员工培养,嵌入到当地社会,过程漫长。我现在到每个国家都去一线摸排,见客户,找答案。

2

我们也在巴西设点。因为这个国家人均GDP一万美金,需要有工业来保证就业。它也是羊毛和棉花的产地,纺织业可以就近生产。

让我们惊讶的是,巴西的销售好到超过我们预期,所以我去待了两个月,了解这个国家,找原因。

巴西是个很破碎的地方,乐天派,其实就是懒,跟大部分热带民族差不多。官方软弱,不能带领国家跨越式的发展。有一点虚无主义,认为自己掉队了,腐败严重,效率很低。

巴西是杂糅文化,是没有历史的地方,巴西人的个人存在感很强,但国家的存在感不强。他们觉得中国好,因为大一统,家长承担无限责任。

巴西有很多贫民窟,但没到过不下去的地步,里面也有水电气。贫民窟周围的小卖部,90%都是中国漂洋过海运过去的物美价廉的产品。所以他们对中国印象深刻,不歧视。

巴西1995年的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那时中国还不知道在哪里。那一代人今天反过来给中国打工,所以心情非常微妙,至少承认中国很强大。

但他们觉得中国人太卷,尤其太重视教育。一个中等水平的中国学生到巴西来,肯定是优良。巴西人要的是开心,不想升官发财。可能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生活宽松。

虽然巴西基建很破,但大家开车都相互礼让。一旦开party,大家都全情投入,活在当下,不会思考别的事。第一次见面会很热情,相互拥抱。但中国人第一次见面,肯定放不开。

巴西人很在意个人的连接。我们的展会2点开始,在国内6点就结束,但他们一直搞到10点。展台上提供啤酒,他们喝酒聊天,赶都赶不走。

很多夫妻手牵手过来看,女儿过来帮忙。我问,他们难道不工作。他们说,巴西大量家族企业,公和私都混在一起。在国内,公私分明是美德,但在巴西,公司搞活动好像开家庭party。

我们在巴西当地竞争对手比较少,国内两百家同行,只有五六家过来。巴西主要说葡萄牙语,中国人会的不多,所以还没卷过去,还有空隙。

所以可以把大众卖成奥迪的价钱。因为当地很注重价值销售,就是品牌认知,为品牌多付钱。但在中国本土,还是产品导向,喜欢物美价廉。

巴西60%是欧系血统,也是欧化思维。他们觉得欧洲品牌好,我们本来就是意大利品牌,也发展了一个中国品牌,巴西人也ok。

3

我们在巴西的负责人是日裔,第四代移民,非常勤奋和靠谱。下面的团队都是巴西人,东西合璧的感觉。我跟这个日本同事有两个月朝夕相处,用英语交流。

他的祖先,明治维新之前到巴西。当时欧洲人殖民全世界,从各个地方找人过去干活,比如黑人、华工,反正都是穷人。他祖上是那一波过去的。

后来日本强大,开始有计划的移民,这是国策。因为日本有技术,但没人、没物产、没土地。而巴西没技术,但物产丰富。加上日本冷,他们喜欢热带。刚开始的日子肯定苦,但现在巴西有两百万的日本人圈子。

日本是个岛国,所以有大陆梦。当年日本人看到欧洲人到处明抢,它就学习,东南亚我也可以征服,但巴西太远,征服不了,那就联姻,共生,所以就移民。

今天穆罕默德这个姓氏,是英国新出生婴儿里最多的。日本也是这个思路,只是人口基数少,没那么能生。

我们现在出海还是初级,就是单纯卖货。日本人的思路是跟当地建成共生体。日本人在整个拉美都很多,比中国人多。秘鲁曾经有个二号人物是日裔。他们也重视教育,跟我们一样,大量的人当教授、医生。

东亚人在当地,对公共事物都不上心,强调个人成功,甚至还有日本人想回日本生活,像中国人叶落归根。

可我的这个日本同事,这一生都没去过日本,他说日本搞二战,很坏的民族。他认为中国做了很多正确的事。钱能收的上去,又能花的下来,比如基建很好,每年都在进步。

儒家入世的文化,在日本同事身上很强烈,是家庭遗传下来,没有被巴西的天主教冲淡。他经常晚上一两点还在发邮件,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这样的人太难得,放在一堆巴西人里,是个异类。

在巴西有孔子学院,日本同事知道孔子,每年都到中国,还去过曲阜。他的太太很开放,说今年要到成都来,尝试一下兔头。她持家很日本范儿,但又像巴西人,一直唠叨。

日韩都是儒家文化,虽然很少人能念两句孔子的话,但孔子的思想已经洗不掉,日用而不知。

我的日本同事很看不惯巴西老师教孩子说:你不一定是男人,也不一定是女人,要自己决定,家长还不能干预。所以巴西有很多种性别,但日本同事认为这是扰乱人伦,家长必须干预,男女有别。

巴西有八成的人有纹身,但日本同事和他一家人都没纹身。这可能是受到中国的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弃也。

所以有个朋友开玩笑说,最早出海到南美的中国人竟是孔子,不是肉身出去,是精神出去,而且不是借中国人出去,是借日本人出去。好厉害。

印尼华人也这样,他们几代人都会小心保持华人传统,把孩子送回国内上大学。

有个印尼客户,机器出问题,我们的人过去找他,大家争执起来,不确定是谁的问题,几乎要骂人。

我就不得不介入,我对他说,我很尊重你,你是甲方,在这个行业干了四十多年,我知道你的江湖地位,肯定你的认知,承认我们有问题。就这么几句,他对我感觉很好,说还是你懂。

其实我一看他,就是在国内经常遇到的那种老爷子。你要先平复他的情绪,其实他并不在意这个问题本身怎么处理,他需要被尊重。这是在国内常用的套路,但我得到的反馈比在国内更好。

4

过去几十年东西一直在融合,但现在发生逆转。我认为,中国如果想当大哥,还有很多路要走。要从现在的利益交换思维,转成价值观输出。

巴西人对我们是羡慕,还有怕,但不是尊重。因为利益交换思维,还是卷的逻辑。其实卷不到别人,只能卷自己。你到当地去,给当地人加钱让他们加班,行不通的。我们要用别人舒服的方式影响他们。

像乌兹别克斯坦,一年五百台的量,一个客户只有五十台,而国内一万台的量,一个客户就有五百台。但你不能放弃,那十个客户你必须去搞,必须沉下去,理解别人,彼此产生尊重。

巴西这种地方,离得远,他不排斥中国人,很尊敬,所以卖的反倒好。在离我们很近的比如东南亚,反而有难度。

我们要跳出欧美中心论,人均GDP一万美元以下的国家,是我们的重点。但大部分亚非拉国家,心里还是尊敬欧美,其次日本。当地精英基本接受的是欧式教育。我们在南亚找管培生,他们相对独立,不像中国人那么顺从。

我在孟加拉招的管培生,我提问题给他们,不预设答案,开放思考,平等沟通。没想到他们会搞出来几十页很漂亮的报告,还有像论文一样有reference。他有主人翁的成就感。

但在中国,比较通行的是老板给目标,反正我要的就是这个东西,下面去搞定。

在中国,家长式的管理权威很重要。但管理他们,要先平等沟通,再讲自己的价值观,不能硬来。

有个孟加拉的客人到中国来,我想让这个管培生去照顾他,带他去外滩玩。因为我们自己的习惯是,如果在外地干活,有个老乡来,会觉得关系很近,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这个管培生拒绝,因为他们的种姓制度,高种姓的人不伺候低种姓的人。

欧洲思想的核心是程序正义大于结果正义。程序正义就是法制,三权分立。结果正义就是从A点到B点,直奔结果,觉得有一个标准答案。

欧美认为有唯一的上帝,是自上而下的体系,所以一切的结果都交给上帝来办,我就按程序走,结果怎么样我都认。

西方有哲科思维。因为有唯一正确的上帝,他们不担心结果,所以强调过程就行。但中国不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人使命必达。

最后可能还是因为地理。东方是农业,可耕地面积小,人口多,需要儒家来协调这个关系,人跟人的关系,其实是用来强制配置资源。中国是自我调节的内生体系。

地中海是以物换物,商业发达,所以要签合同,这个合同就是契约精神,就是规则、程序。

东方西方可能一战,我们要能强大到输出价值观。我们自己要搞定一个事,就是五千年文化要跟今天的急功近利融合起来,这跟出不出海没关系。这是内功,只能自己摸索。

台湾省的传统跟现代是兼容的。有个台湾朋友,中年女性,她在饭局上,总有古典的温良恭俭让,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每个人舒服。

但内地的女生在饭桌上,要么就是小鸟依人,像秘书一样伺候所有人,要么就是老娘牛掰,跟男人对着干。

台湾女人能找到自己定位,她不跟男人对立,阴阳调和,各有各的位置。内地的女拳太过,就是古典传统跟现在的急功近利,没结合起来。

问:你的太极是什么。就是把矛盾打通,不对抗,而是相生。

答: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一边是马云,一边是星云,我自己就是这样实践的。如果人只有工作,没有出离心,那其实事也做不好。好的管理者,尤其跨文化的管理者,最好是雌雄同体。处理事情要圆润,要有女性思维。

徐克说,一流的美女就是有股阳刚之气,所以她挑林青霞。最绝的是,他让林青霞演东方不败,让一个女人去演男人,而这个男人又变成女人,两个层面都雌雄同体。太绝了,这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徐克还创造了另一个经典,《新龙门客栈》里的张曼玉,她那种泼辣,但明显有女人味在里面,非常有辨识度。她那么无情,只是对过客,而对自己人,那么有情。这种阴阳的浑然一体把我们打动了。

现在的流行,恰恰不是阴阳和合,恰恰是走极端。要么就是纯美女,小家碧玉蛇精脸,网上捣鼓的那些,味道就不对。要么就是女拳,非要上战场,赢得雄性的跪舔。在审美上,流行越来越低级,今不如古。

我最近在公司设计新的全球架构,我说我们既要全球化,又要本地化,这个没有矛盾,我们的问题其实是两个都没有。

不够全球化,是不知道怎么全球整合资源,没有那个俯瞰的视野。不够本地化,是没有用本地人管理,用本地的方式来做本地的生意。甚至本地就变成独立的利润中心,赚了钱继续投在本地,这个是趋势。还想把钱都倒回来,这个思路要抛弃了。

全球化就是zoom out,本地化就是zoom in,同时做到极致。

这是«中国人的大航海»连载之 11。

当下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要掀美国的桌子, crypto 要掀国家的桌子,AI 要掀人类的桌子。我们要在这技术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四浪叠加的乱世里杀出一条路。

一代人的天命。这是商鞅的时代,吕不韦的时代,妲己的时代,还有始皇帝的时代,孔孟老庄的时代。乱世的尽头,将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世界。

程苓峰。2006 年引爆“80后”,2012 年引爆自媒体,前腾讯两栖总监,《腾讯悟空》作者。),告诉我你的故事,你的想法,怎样破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