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奔驰vs小米小鹏,24小时高环耐力赛在争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13 16:43  浏览量:1

我觉得两个都难,前者更难一些。前者是24小时3944公里,平均时速164km/h。后者24小时2448公里,平均时速102km/h。

前者难点在于车子本身的能力:系统可靠性、风阻能耗、电驱效率、补能速度。 跑过这个赛事的纯电车至少有四辆:

保时捷Taycan,2019年:24小时3425km。依赖两档变速箱、低风阻设计、3C左右的充电。劣势是电池小。奔驰CLA,2024年:24小时3717公里。共40次充电、每次10分钟、共计400分钟的充电时间后,平均时速还有154.9km/h。如果去掉这6.6小时的充电时间,那么平均车速就是213.6km/h。依赖两档变速箱、低稀土永磁电机、85度较大电池、低风阻设计和3C充电。小米YU7,2025年:24小时3944公里。难点是SUV,优势是相对低风阻、电驱动转速区间大、5C充电、大电池。小鹏P7,2025年:正在挑战中。

其实比亚迪汉L的580kW电机也不错,在高转速区间的效率比较高,但其它方面不太适合跑。蔚来的体系中还没有诞生擅长跑这项赛事的车,所以不参加、换个赛道来卷也很正常。

一下,燃油车是什么水平? 在燃油车面前,纯电目前还是一个弟弟。咱们来看看保时捷的成绩,在纽北高环 25.378 km 的赛道中, 保时捷996-generation 911 GT3在2006年就刷出了151圈约3,832 km的成绩[1]。

你可能会说,纽北高环3832公里不是比小米YU7的还少一些吗?纽北高环并不是试车场高环,而是真实的赛道,是纽北 + GP 赛道的一部分拼在一起,形成全长 25.378 km 的耐力赛版本。至于纯电车跑的试车场椭圆形高环,911GT3可能没有兴趣跑。

尽管如此,我依然不同意 @飞走的云520 的意见。蔚来的98小时10000公里、平均时速102km/h也是非常难的。在空旷无人的高速上,如果我两三点出发,甚至能跑出115km/h的平均速度;但要是连续跑24小时,就很难保持这样的交通路况,更何况是98小时+不重复路线的1万公里呢?

再说了98小时10000公里比较接近日常高速工况,大家看热闹的时候喜欢关注一些点,比如是否超速了、比如能耗怎么样、比如换电多少次? 如果做到既不超速、能耗还低、换电次数少、平均车速还这么快,对我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 @飞走的云520 觉得简单,那你上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