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文明薪火·做新时代好少年”研学实践活动 | 播撒文明火种 助力少年成长

发布时间:2025-08-13 16:27  浏览量:3

“当天眼完整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感觉很自豪,因为这是中国人自己造的,是科学家们用几十年心血换的奇迹。”8月9日,在“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册亨县第二中学王誉心潮澎湃。

这个暑假,来自全省各地近年涌现的90名新时代好少年代表参加了由省精神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贵州省委联合举办的“传文明薪火・做新时代好少年”研学实践活动。活动聚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依托贵州深厚的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以研学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新时代好少年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精神根基。

7月28日至8月10日,两期研学实践活动,新时代好少年们完成了一场感悟红色历程、学习科普文化、探索科技创新、培育家国情怀的探索之旅。

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内,少年们在泛黄的文献与斑驳的实物中,触摸到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内,无名英雄、血火洗礼、伟大转折等场馆的真实演绎,让革命历史景象生动展现,跟着“红军战士”的步伐,少年们缓缓走近历史,深刻感受革命精神。

在修文阳明文化园,辅导老师以“龙场悟道”为切入点,将“知行合一”的哲学智慧转化为青少年可感可知的生活道理。少年们围成一圈圈,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在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工程师现场演示的桥梁承重实验,让少年们在亲手搭建模型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力学原理,更读懂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此次研学实践,尽显新时代少年的蓬勃朝气,不仅让红色基因与文化自信厚植于心,更续写了青少年校外教育从知识传递到价值引领的新篇章。

研学中,少年们用手机记录天眼观测数据,用实践感受桥梁力学之美,用日记分析科学智慧,真切感受到科学不在实验室的高墙之内,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中,在改变家乡面貌的具体实践里,开始好奇探索“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怎样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此次研学利用‘红色教育+文化传承+科技启蒙+家乡认知’的四维模式,让知识学习走出课堂、扎根大地。”贵州省精神文明办工作人员表示,这种“行走的课堂”,以历史滋养心灵,以文化凝聚力量,以科技启迪未来,不仅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汲取精神养分,更在他们心中下传承文明薪火的种子,让青春在传承中创新,在担当中闪光,做新时代好少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唯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