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深圳6000+交通节点全覆盖AI翻译 科技赋能国际化出行“零障碍”
发布时间:2025-08-13 16:09 浏览量:3
央广网深圳8月13日消息(记者 常迪)近日,深圳巴士集团在旗下近6000台出租车、城市观光巴士、公园观光车及交通枢纽服务站等场景全面部署AI智能翻译设备,以科技力量打破语言藩篱,为境外抵深游客打造智慧、便捷、友好的出行体验。从出租车到城市各个服务节点,AI翻译正以“无感服务”赋能深圳的国际化形象,向世界递出“Welcome to Shenzhen”的热情名片。
设备落地初显成效 司机乘客齐点赞
“请问你想去什么地方?”随着出租车司机刘宜平的提问,AI智能翻译器即时输出英文语音“Where are you going?”他手中这台支持离线翻译140余种语言的设备如今成为深圳涉外出行的“沟通桥梁”。这几天,刘宜平通过翻译器服务了几位外国乘客,“以前遇到外国乘客只能靠手势比画,沟通吃力又容易误解,现在有了AI翻译器,交流距离更近了,收入也有提升。”他笑着说。
在跨市公交场景中,AI翻译设备使用同样频繁。深圳巴士集团第五分公司妈湾车队车队长田传金表示,深中通道客服咨询点经常会遇到外国乘客,主要往返于广州或中山博览中心。“没有翻译器时靠对口型和手势交流,误解频发还耽误时间,现在能准确了解乘客需求,服务效率也大幅提升。”他给设备打出9分的高分,“遇到外国人时不再紧张,设备让沟通变得简单高效。”
据了解,这款翻译器是深圳巴士集团使用的第二代翻译器设备,目前设备的稳定性和实用性都提升了不少。“车内关窗后环境密闭,外部噪声影响小,即使乘客坐在后排,收音依然清晰流畅。我给它打9.5分,现在设备还需要我们自己选择外语种类,如果未来它能实现语音自动切换就更完美了。”刘宜平这样评价。
深圳出租车上配备的AI智能翻译设备(央广网记者常迪 摄)
场景化技术加持 专业优化破壁
“我们这款翻译设备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翻译引擎,针对出行场景专属开发了智能识音放音和瞬时中断播报功能。”新译科技总经理刘寒天介绍,设备通过AI语音唤醒、专属降噪系统等技术优化,确保司机行驶中无需动手操作,即使开门有外界杂音也能精准收音。
与通用翻译产品不同,该设备聚焦专业化场景进行了深度优化。刘寒天举例:“‘深巴’(深圳巴士集团简称)这类场景化词汇,通用翻译难以精准呈现,我们通过收集行业数据修正数据库,确保术语翻译准确。”
目前设备已覆盖140余种语言,针对公交、出租车行业的景点介绍、路线指引等高频词汇做专项优化,支持司机像导游一样向外国乘客讲解深圳湾公园、世界之窗等景点,翻译结果自然流畅。
智慧服务成网 国际化形象再升级
从出租车到跨市公交,从交通枢纽到观光节点,AI翻译设备已在深圳公共巴士交通服务网络中形成“无感覆盖”。
深圳巴士集团市场部杨眉剑告诉记者,目前,除了小黄帽出租车以外,巴士集团还在旗下城市观光车、机场观光线、各类交通枢纽、服务站、售票处等能接触到外国游客的服务场景全面部署了智能翻译设备,下一步还将继续完善国际支付、智能翻译等服务,让国际旅客便利出行、便利沟通、便利支付。
关于深圳公共交通未来的智能化发展,深圳巴士集团智能部副经理余俊奇表示,围绕国家两重两新的发展战略,深圳巴士集团也在积极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让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绿色、安全,让城市出行更美好的价值观落实到每天的公共交通服务中去。
随着AI智能翻译设备的全面铺开,深圳正以科技为笔,在国际化出行服务的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手忙脚乱”的比画交流到“无缝衔接”的智慧沟通,这座城市用温度与创新,让每一位境外游客感受到“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热情与便捷。
- 上一篇:低吟浅唱处,剧场觅知音
- 下一篇:《老式喜剧》:历经千帆,仍要会爱、有爱、敢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