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这样一座“桥”

发布时间:2025-08-13 13:54  浏览量: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张泰来

他是忠诚履职的健康卫士,是热心公益的优秀教师,是撒善意的和平使者。他把治病救人当日常,用医者的仁心和大爱,搭建起了一座又一座跨越时空的“桥”。他就是山东省道德模范张军桥。近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追授张军桥“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今年6月15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海边,一名当地女性不慎落水,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山东)医疗队队长张军桥毫不犹豫,跃海救人。落水女士最终获救,张军桥却不幸离世,年仅38岁。

多么不舍,刚知道你的名字,就要接受你已经逝去的事实。多么遗憾,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张军桥名字里带“桥”,他的一生也总在建“桥”。

他是一座救人于危难的“生命之桥”。

在坦桑尼亚,面对落水民众,他挺身而出,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他人带去了生的希望。

在国内,他是医术精湛的医生,始终坚守在治病救人第一线。在疫情时期,他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湖北,不知挽救了多少生命。

业余时间,他发起“心跳行动”,致力于宣传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常识,即使面对不解、质疑,也毅然带着妻子和孩子坚持“摆摊”。从2020年到2023年,张军桥组织、参与公益宣传活动318场。他搭建的“生命之桥”,挽救了坦桑尼亚落水民众,也为无数人赢得了救命的先机。

他是一座连接中非人民的“友谊之桥”。

作为一名援外医生,张军桥在坦桑尼亚推动“造血式援助”,自掏腰包为医院购置医疗设备,手把手给当地医生传授先进麻醉技术,为医院填补了十多项技术空白。

从张军桥身上,许多非洲朋友看到了中国医生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高贵的医德,感受到了来自遥远中国的友善和大爱。张军桥走了,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

他是一座光芒四射的“精神之桥”。

张军桥是典型的山东人,为人厚道、勇于担当是他刻在骨子里的基因。齐风鲁韵的滋养,敬佑生命的职业信仰,铸就了他冲锋在前、担当作为的品格。

他是科室的业务骨干。在同事、亲友眼中,他不是在救人,就是在为救人积蓄力量,总是那么忙碌,那么充实。他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人,爱工作,更爱家庭。工作再忙,也从不忽略对家人的陪伴。妻子说,他满足了她对于完美家庭的全部想象。他热爱公益,走到哪里就把公益做到哪里。在坦桑尼亚,一名身患先天性脐疝的患儿就是在他的协调下得到了免费治疗,还得到了一个美丽的中文名“齐鲁”......

生命的厚度和意义从来不是由长度决定的。张军桥走了,他的“桥”还在。在坦桑尼亚,援坦医疗队的其他成员还在继续着张军桥未竟的事业,中非友谊之桥愈加坚固。

在国内,仅潍坊一地,就有三百多名志愿者,跟随张军桥的脚步,积极参与“心跳行动”,传播急救常识。当我们谈论中非友谊,我们会想起张军桥;当我们谈起急救,我们还会想起张军桥.......他并没有远离,他的“心跳”不曾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