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辣酱巨头“潜伏”中国30年,被误认是国货,凭啥超越老干妈?

发布时间:2025-08-13 16:56  浏览量:2

老干妈这瓶国民辣酱在2022年骤然跌落,年营销额缩水12亿时,一个隐形的对手浮出水面。

美国辣酱巨头顶着中国本土化名字,在中国市场深耕30年,年营收竟高达450亿元,将昔日霸主老干妈远远甩在身后。这瓶“潜伏者”究竟是何方神圣?老干妈又能否扭转局面?

时间倒回至贵州街头的一个凉粉摊。摊主陶华碧,这位连学堂门都未曾进过的农村妇女,为了给凉粉增添风味,无意间调制出一种辣椒酱。

命运的转折点悄然降临,食客们竟为了这抹红油,舍弃了凉粉本身。敏锐如她,果断在1996年创办了老干妈辣椒酱厂。

用心做产品,实在做人是陶华碧朴素却坚韧的经营哲学。这份用心很快让老干妈的香辣滋味风靡贵州,进而席卷全国。

不过,成名之路荆棘遍布。仿冒者如影随形,更致命的是,老干妈商标竟被湖南华越食品公司抢注,对方甚至堂而皇之地生产起正牌老干妈。

这场商标争夺战几近将陶华碧逼入绝境,幸得地方政府援手,经历漫长诉讼,商标才失而复得。渡劫之后的老干妈势如破竹,成为无可争议的国民品牌。

陶华碧不融资、不上市的倔强宣言,更增添其传奇色彩。2014年,她功成身退,将企业交予两个儿子,李贵山主外销,李妙行管内产。

但二代接棒后,隐忧渐显。李贵山跨界地产、医疗投资屡屡受挫;李妙行为控成本,将核心原料贵州辣椒替换为外地辣椒,这一决定,悄然动摇了品牌的根基。

消费者舌尖的忠诚最为敏锐,味道变了!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更令人忧虑的是,2016至2018年,老干妈营收从45.49亿元一路下滑至43.89亿元,昔日辉煌蒙上阴影。

老干妈看似坚固的堡垒,实则已因内部管理的松动摇摇欲坠。而此时,一股来自大洋彼岸的力量,正凭借精密的商业计算,悄然蚕食着这片火热的辣酱江山。

就在老干妈家族内风波不断之时,一个名为味好美的品牌,早已在中国市场编织起一张无形巨网。

别被这十足本土的名字迷惑,它是不折不扣的美国调味品巨头McCormick旗下品牌,早在1989年便悄然入华,堪称“潜伏高手”。

味好美的成功,首先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本土化伪装战。从名字到土味包装设计,它成功让无数消费者将其误认为地道国货。

但这层外衣之下,是极其严谨的商业运作。McCormick公司甚至组建了一支中国口味特工队,踏遍中国寻找最地道的味觉密码。

其产品策略更是精准,避开老干妈标志性的香辣厚重,主攻更受南方偏好的甜辣赛道,并不断扩展至复合调料、乳化酱等全品类调味领域。

其核心战场,更在于常人看不见的B端布局。当你坐在肯德基蘸着番茄薯条,或在必胜客享用披萨时,味好美的产品早已通过这些餐饮巨头的供应链,渗透进亿万消费者的日常。

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让它在零售渠道之外,构建了难以撼动的壁垒。其450亿年营收中,老干妈难以企及的餐饮渠道供应功不可没。

凭借本土化形象加上精准口味研发以及强大B端渗透的组合拳,味好美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从隐形人到行业巨头的蜕变。

即便消费者后来惊呼原来是个洋牌子,其市场地位已然固若金汤。味好美的崛起,本质上是一部关于耐心、资本与精密市场计算的教科书。

在老干妈还在为原料替换焦头烂额时,这个精明的潜伏者已完成了对市场格局的深层重构。老干妈会有怎样的逆袭呢?

老干妈的艰难转身

面对业绩下滑与消费者质疑,退隐的陶华碧于2019年毅然复出,祭出拨乱反正第一招,高调宣布换回贵州辣椒,试图挽回流失的信任。

尽管公司高管坚称配方工艺从未改变,但市场疑虑并未完全消散。

另一重压力来自成本,2022年3月,老干妈数年来首次发出涨价函,将原因归于原材料、人工、运费等持续上涨。

这虽是企业应对通胀的正常举措,但在消费者对味道变化敏感期,涨价无疑加剧了市场震荡,增长效应转瞬即逝。内忧未解,外患更甚。

虎邦辣酱凭借外卖场景异军突起,吉香居等品牌抢占细分市场,海天、李锦记等调味巨头也纷纷加码辣酱赛道。曾经独占鳌头的老干妈,市场份额正被多方蚕食。

困局之下,老干妈尝试两条突围路径,加速全球化布局,官网数据显示产品已覆盖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打入欧美三成主流超市,更远销至秘鲁、巴西、尼日利亚等国家。

其独特的“豆豉加上辣椒”风味甚至征服了美国俄亥俄州一位连续食用13年的铁粉,被奉为“God Mother”。在现在这样的网络时代,老干妈也开始试水直带货。

2022年10月,75岁的陶华碧以“录播”形式现身品牌直播间,引发一波情怀关注。然而,其线上运营长期停滞,直播也时断时续,显得后劲不足。

最新数据显示,老干妈2023年营收回升至53.81亿元,逼近2020年54亿的历史高点,似乎显现触底反弹之势。

2024年、2025年,它依然稳居贵州制造业百强前列。这瓶承载无数国人记忆的辣酱,在创始人回归与海外拓展的努力下,正试图在巨头环伺与时代变迁中,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

不过,真正的考验在于,它能否在坚守本味与拥抱变革之间,找到那条可持续的复兴之路?

味好美与老干妈的交锋,远不止于两瓶辣酱的较量。它揭示了全球化时代下本土品牌面临的真实挑战,国际巨头凭借资本、研发与系统化的市场策略,能够通过深度本土化悄然重塑竞争格局。

味好美450亿营收的潜伏神话,是跨国资本耐性与精密计算的胜利。而老干妈的起伏,则是一部关于初心与传承的启示录。

陶华碧时代产品为王的朴素信条铸就辉煌,二代接班后的管理失焦与信任危机则敲响警钟。它的挣扎与反弹,从被迫换椒、无奈涨价到奋力出海、试水直播。

无不体现传统企业在新时代转型的阵痛与探索。其营收回暖的迹象,证明了品牌底蕴与创始人回归带来的韧性。

这场舌尖上的商战,最终指向一条朴素的生存法则,无论对手来自何方,唯有敬畏消费者味蕾,持续创新并夯实核心竞争力。

同时拥抱时代变化,品牌才能在潮起潮落中立于不败之地。老干妈的奋斗远未结束,而中国市场的无限可能,也永远等待着那些真正读懂它、敬畏它的入局者。

老干妈陶华碧不敢退休,将由谁来接班?——金融界2024-12-12

涨价难以奏效?“老干妈”业绩增速放缓,企业接班问题受关注——2024年12月31日 12:10来源: 南方都市报

“国民辣酱”老干妈重回巅峰?——新京报2025-01-01

新浪财经-2024年3月22日-《讨好中国,年入400亿!吊打老干妈的美国辣酱,专治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