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假农技骗局!农民学技术认准这款靠谱小程序

发布时间:2025-08-13 17:03  浏览量:3

近日,央视财经《财经调查》栏目曝光了网络平台上的假冒农技专家乱象:他们打造“农业专家”“助农大学生” 等人设,用虚假身份讲解农技知识,靠夸张话术推销低效农资,甚至编造 “食盐除草”“啤酒增产” 等荒谬 “妙招” 误导农民。这一现象不仅让农民蒙受经济损失,更暴露出农业知识传领域的深层问题 —— 农民对专业农技的迫切需求与可靠获取渠道匮乏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

假农技专家肆虐,背后原因几何?

这些假农技专家的套路高度相似:在账号简介中标注“农业大学毕业”“十年从业经验” 等虚假资质,用 “农资店不会告诉你”“不用就亏了” 等话术制造焦虑,先编造 “小妙招” 吸引流量,再转而推销自家产品。调查发现,部分团队旗下有上千个农业账号,运营者毫无农业背景,甚至坦言 “身份是演的,知识是编的,赚钱才是目的”。

假专家肆虐的根源,一是利益驱动,流量变现的诱惑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通过剧本化内容快速收割农民信任;二是信息鸿沟,传统农技推广存在覆盖不足、时效性差等问题,而农民缺乏便捷的权威知识获取渠道,面对复杂的种植难题,容易被“免费指导”“包治百病” 的虚假宣传误导;三是识别门槛高,农业知识专业性强,普通农民难以分辨内容真伪,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获取农技知识有哪些正经路子?这个小程序能帮大忙

面对假农技专家的侵扰,农民亟需建立可靠的知识获取渠道。传统方式中,农业农村部门的农技培训、科研院所的下乡指导等虽权威,但存在覆盖范围有限、时间固定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民随时随地的咨询需求。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线上平台成为填补空白的重要力量,其中由托普云农打造农业AI智能体——“问稷”,凭借专业、便捷的特点,正在成为农民身边的“农业AI顾问”,随时有问题随时问,助力解答各类复杂的农业问题。

作为基于大模型技术研发的农业 AI 智能体,问稷小程序的核心优势在于权威知识整合与智能精准服务。

首先是随时能用,拿起来就上手。它就在微信小程序里,不用单独下载 APP,不管你用的是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点开就能用。既能打字问问题,也能直接发语音说,哪怕带点方言口音它也能听懂。

其次是懂行,复杂问题能拆明白。依托接入的深度思考系统,问稷具备专业的农业逻辑推理能力。面对“同地块作物生长差异” 等复杂问题,它并非简单给出结论,而是通过拆解播种深度、施肥均匀度、灌溉合理性等关键因素,清晰呈现分析路径,如同农技专家现场指导般提供可追溯的专业解答。

再者是海量知识,权威可靠问稷整合了覆盖农资应用、农事操作、科研成果、政策服务等领域的海量农业知识库,所有内容均源自学术文献、科技报告等权威来源,并保持动态更新。无论是“玉米科学施肥方案” 这类技术问题,还是区域种植建议,其给出的答案都有据可查,从根本上区别于虚假 “农技妙招”。

最实用的是能看图识病,问不明白就拍照。针对作物病虫害症状描述困难的痛点,问稷依托成熟的识别模型,支持实时拍摄或上传图片进行病虫害草害智能识别。当图像信息不足时,系统会通过多轮交互式问答,引导用户补充“叶片背面虫情”“病斑形态” 等关键细节,最终形成精准具体的防治方案,大幅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不管是种大田作物、果树,还是搞大棚蔬菜,遇到施肥、打药、防灾害的难题,找问稷准没错。

相比假专家的“套路式营销”,问稷坚持 “知识免费、服务实用” 的原则,不捆绑销售农资,仅专注于提供技术支持,让农民在获取知识时没有后顾之忧。目前,它已覆盖全国 20 多个省份的主要农作物产区,累计为百万农民解答农技问题超千万次,成为连接农业科技与田间地头的重要桥梁。

筑牢农技传播防线,守护农民切身利益

假农技专家的骗局警示我们,农业知识传播不仅关乎农民的经济收益,更影响着农业生产安全。要彻底铲除骗局滋生的土壤,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平台审核与违法打击,也需要传统农技推广体系与数字平台协同发力。而像问稷这样的工具,正是通过技术创新缩小信息鸿沟,让专业知识真正触达需要的人。

对于农民而言,选择可靠的知识渠道是避免受骗的关键。在遇到种植难题时,不妨尝试使用问稷等正规平台,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让虚假“妙招” 无处遁形。对于社会而言,应更多支持这类惠民技术的发展,推动农业数字化服务下沉,让每一位农民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农民素质的现代化,而专业知识的普及是重要基石。只有当农民能便捷获取靠谱的农技指导,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收益,假专家的生存空间才会被彻底挤压。让我们共同守护农业知识传播的净土,让科技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