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难求!预约量增加50%,成都年轻人都在玩
发布时间:2025-08-13 17:08 浏览量:3
8月12日,成都世运会壁球项目女子单打、男子单打在高新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决出冠军。成都市区壁球馆的体验、预约量,也因世运会而爆满,飙升约50%。周末场地常常一馆难求,有人已经开始谋划投资新馆,承接这波客流。
从业者认为,成都年轻人居多,他们喜欢尝试、愿意分享,壁球作为一项趣味性十足的小众运动,未来极有可能在这里刮起一场运动风潮。
▲成都纳米壁球主理人张婷
观赛热带动球馆热
预约量激增50%
“砰!砰!砰!”8月10日,清脆的击球声在成都高新区、锦江区、双流区等多个壁球馆密集回响。15岁的高中生张书豪紧握球拍,汗水浸透衣衫,目光如猎鹰般紧盯那颗在四面墙壁间飞速弹跳的小黑球。虽有丰富羽毛球的经验,但今天是他的壁球初体验。在埃及教练的指导下,他迅速掌握要领,在球馆内多角度挥拍。当球精准擦前墙落入角落时,他兴奋地挥拳呐喊。
张书豪正是被如火如荼的世运会壁球赛事吸引而来,“看完比赛非常兴奋、非常感兴趣”,特意预约了家附近的球馆。他原以为参与者不多,“结果一看这么多人”,等待片刻才进入刚空出的场地。一小时酣畅淋漓的运动,让他体会到壁球不同于羽毛球的独特魅力:“它更像一场三维空间的智力与体能的博弈。”
▲张书豪在埃及教练的指导下很快上手
武侯区的陈女士两个月前在社交平台刷到壁球,带着好奇体验后,发现“很容易上手”。打了十多次后,她成功带动朋友加入,在球馆封闭的空间内专注挥拍,“烦恼好像全被抽走了!”锦江区的贺婷婷体验两次后,也带着14岁的儿子前来,她看重运动量可自由控制,“和孩子一起运动,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壁球不仅可以进行双打、四打,还可以进行单打。独自挥拍的张女士,感受着小黑球击墙的即时“回应”,无比放松。记者观察到,一小时后,几乎每位体验者的衣衫都被汗水浸透。
成都多家壁球馆负责人证实,世运会壁球项目强力拉动城市壁球热,近期预约体验量激增约50%。
▲贺婷婷带儿子在打壁球
市场闻风而动
投资者抢滩布局
壁球被誉为“高速中的国际象棋”,集速度、技术、战术与心理对抗于一体,有助于开发空间逻辑潜能,全球参与基础广泛。
壁球看似是“对着墙打球”,实则规则千变万化。壁球选手需在四面墙围成的单打或双打场地内,轮流用球拍将橡胶小球击向前墙。球必须在落地一次前被回击,球路刁钻多变,对爆发力、柔韧性和瞬间判断力要求极高。
从业者介绍,壁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少数能高效单人进行的球拍运动,练习自由灵活。球撞击墙壁产生的独特“砰”声及回声,也具有显著减压效果,其英文名“Squash”正源于此。多变的运动线路更能锻炼运动者的空间感、角度感、预判能力和战术思维。
成都91壁球馆负责人王先生介绍,国外壁球的普及度如同国内的羽毛球,“一有空就去打”。回国后因场馆稀少,他索性自建一家。世运会壁球开赛后,建在桥下空间的球馆接待了大量初次体验者,“周末能达三四十场”。
壁球教练黄静秋在小红书开设的科普账号仅一月,虽更新不多却持续涨粉。个人咨询量高,转化为线下体验及私教的学员众多,课程排满。
▲壁球教练黄静秋
成都世运会期间,黄静秋常在课后带着学生前往赛场观摩。其朋友圈里,不乏从武汉、北京、西安乃至马来西亚赶来的壁球爱好者。黄静秋感慨,国内少有如此大型壁球赛事,“许多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或听到的球员,都会出现在比赛现场。”
除爱好者外,全国各地的壁球俱乐部老板们也现身赛场,期望通过国际赛事增进认知,了解赛场氛围与市场潜力,学习办赛经验。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的壁球馆屈指可数。面对火热的市场前景,专注篮球、羽毛球的培训机构也开始增设壁球课程,就近租用有限的场地教学。黄教练透露,已有很多投资者在成都看壁球项目,甚至已在选址。
入奥助推普及
未来瞄准“亲民价”
据悉,壁球不仅是成都世运会项目,更是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新增比赛项目。中国在该项目起步较晚,目前仅少数运动员在职业壁球协会(PSA)有排名,国内正大力发展。
据中国体育报消息,2025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已将中国壁球国家队委托四川省体育局管理,在成都打造国家壁球队训练基地,通过“国省共建”模式推动发展。
成都纳米壁球主理人张婷指出,壁球在场地利用率、训练效率和用户粘性上优势突出,“一个标准球馆即可支持全年龄段、不同目标的健身需求。”在课程参与度上,青少年占整体上课量60%以上,成都年轻人多,他们喜欢尝试、愿意分享,成人课程近年来也增长迅猛,工作日夜间及周末私教常满员。
成都作为世运会举办城市,赛事的带动、平台的曝光、社群黏性的提升,吸引更多人“尝试第一次”,壁球圈子日益活跃,她切实感受到壁球的“存在感”在增强。在成都打造“赛事名城、体育之都”的背景下,她认为壁球推广潜力巨大。
但多位从业者及爱好者也强调,要进一步普及,需将壁球价格“打下来”。目前场地租赁费百余元/小时,教练费更高数倍。他们预测,随着更多球馆入市,“未来价格肯定会被‘打下来’”。
对于未来壁球如何真正破圈?张婷表示,场地的供给和布局应该持续优化,“只有更多可进入、标准化的场馆,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尝试。”其次,内容传播和认知教育也要跟上,尤其是通过短视频、新媒体平台,让更多人看到壁球、理解壁球。
课程和运营体系方面也要实现专业化,不仅要“有人能教”,更要“有体系可教”,只有教学标准明确、路径清晰,才能真正降低入门门槛,提升学习体验,进而扩大参与人群的基数。
作为一项拥有百年历史的运动,她认为,国内虽然起步晚,“但这反而意味着它的成长空间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