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本拉登情妇披露他的私生活,娶的每个老婆都另有目的
发布时间:2025-08-13 17:05 浏览量:3
2001年9月11日,纽约的天空被浓烟染成灰色,世贸中心双子塔轰然倒塌的画面,成了一代人的噩梦。
而策划这一切的本拉登,从此成了“恐怖”的同义词。
美国政府悬赏2500万美元要他的人头,全球情报网撒网搜捕,所有人提起他,想到的都是爆炸、死亡和无尽的仇恨。
谁也没料到,四年后的2005年,一本自传让这个“恐怖符号”,突然有了“人”的模样。
苏丹裔作家科拉・波夫,在《失落女孩日记》里说,这个天天喊着“打倒西方”的男人,不仅偷偷听惠特尼・休斯顿的歌,还想杀了她老公把人抢来。
这一下,全世界都愣住了。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极端分子,私下里竟然是这副模样?
波夫在书里详细说,1996年,她在摩洛哥被本拉登控制了整整六个月。
白天,他在信徒面前,慷慨激昂地骂西方文化“肮脏堕落”。可到了晚上,关起门就变了样。
他会翻出美国流行乐的磁带,一遍遍听惠特尼・休斯顿的歌,还跟波夫说“这女人的声音比任何祷告都动听”。
更离谱的是,他真的动过念头,想派人去美国杀掉休斯顿的丈夫,再把她绑到阿富汗来当老婆。
惠特尼・休斯顿
波夫还说,本拉登对她的控制,简直到了变态的程度。
因为痴迷休斯顿,他逼波夫留一样的发型、穿类似的衣服,只要有一点不像,就会打骂她。
为了活下去,波夫只能假意顺从,装作对他死心塌地。直到六个月后,本拉登对她腻了,才把她赶走。
波夫逃到西班牙后,整整六年不敢提这段经历,直到2002年才敢一点点说出来。
2011年美军突袭本拉登藏身处时,在他床头柜里发现的壮阳药,成了波夫说法的最佳佐证。
这个躲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小楼里的“圣战领袖”,在全世界都以为他过着苦行僧生活时,私下里却一点没闲着。
其实,本拉登的这种矛盾,从年轻时就埋下了根。
他出身沙特顶级富豪家庭,父亲穆罕默德・本・拉登,是给王室盖宫殿的建筑大亨,家里光孩子就有52个,他排第17。
10岁那年,父亲坐飞机时失事去世,他跟着叙利亚籍的母亲,改嫁给一个商人,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上大学时,他在利雅得的学校,接触到穆斯林兄弟会的思想,又读了埃及学者赛义德・库特布的书,慢慢变得激进。
1976年,本拉登考进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学的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可心思早就不在课堂上了。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22岁的他二话不说,扔下家族生意,跑到巴基斯坦边境,用家里的钱给抗苏武装买武器、送物资。
在阿富汗的那些年,他真刀真枪上过战场。1987年的战役中,他亲自带队冲锋,得了个“狮子”的外号。
也就是在那时,他跟人合伙成立“服务局”,专门招穆斯林来参战,这成了后来基地组织的雏形。
1988年苏联撤军后,他觉得西方才是真正的敌人,干脆正式建立基地组织,喊出了“全球圣战”的口号。
可就是这个天天把“反西方”挂在嘴边的人,对西方的东西爱得很实在。
除了痴迷休斯顿,他藏身处的录像带里,还有不少好莱坞电影。
波夫说,有一次,她看到本拉登偷偷看《泰坦尼克号》,还跟她点评“杰克对露丝的爱,比很多穆斯林还虔诚”,这话让她觉得又荒诞又可怕。
这种矛盾,在他的婚姻里体现得更淋漓尽致。
1974年,17岁的他娶了14岁的表妹纳伊瓦,这是一场典型的家族联姻。
纳伊瓦家在叙利亚有权有势,两家联姻后,本拉登在叙利亚的活动方便了不少。
纳伊瓦后来生了10个孩子,成了他藏身处的“内当家”,管着几十口人的吃喝,也帮着传递消息。
有一次美军搜山,就是她提前把重要文件藏在面袋里,才没被发现。
但纳伊瓦只能管“内”,管不了“外”。
1983年,本拉登又娶了赫蒂彻,这个女人的身份不一般,她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父亲是沙特有名的宗教学者。
婚礼刚办完,本拉登就带着赫蒂彻,去拜访各个清真寺,逢人就说“我是圣裔的丈夫”。
靠着这层关系,他在宗教界的地位一路飙升,不少原本犹豫的信徒,因为“圣裔亲戚”这层关系,果断加入了基地组织。
赫蒂彻没读过多少书,本拉登就又找了个“文化人”。
1985年娶的第三任妻子克海莉亚,是伊斯兰法学博士,沙特一个大家族的女儿。
她不光能陪本拉登讨论教义,还能帮他写东西。那些对外发布的“圣战宣言”,很多是她逐字逐句改出来的。
跟塔利班谈判时,她凭着深厚的宗教知识,总能抓住对方的漏洞,帮本拉登争取利益。
基地组织里的人都叫她“智囊”,说她“一个人顶得上一个宣传部”。
1987年嫁过来的西哈姆,作用更直接。
她哥哥是阿富汗当地一个武装组织的头目,这桩婚姻一敲定,本拉登就拿到了阿富汗所有重要据点的地形图,还有各个部落的关系网。
西哈姆自己是阿拉伯语语法博士,基地组织的宣传册、培训教材,几乎都出自她手。
就连本拉登的女儿们,也由她亲自教古兰经,确保她们从小就“忠于圣战”。
最“划算”的一笔婚姻,是2000年娶的阿迈勒。
当时本拉登已经43岁,阿迈勒才18岁,还是也门一个重要政要的女儿。
这场婚姻是他派亲信去谈的,条件给得很足,目的只有一个:借阿迈勒家的势力,在也门的部落里打开缺口。
后来基地组织能在也门藏武器、招新人,全靠阿迈勒的父亲帮忙打点。
2011年美军突袭时,阿迈勒还冲上去想挡子弹,被打穿了腿,可见她对本拉登的“忠诚”有多深。
这些老婆们虽然各有用处,日子却过得很苦。
本拉登规定,她们不能用洗衣机、冰箱这些“西方电器”,就算夏天再热,出门也要裹着黑袍,连眼睛都不能露。
有一次,赫蒂彻偷偷用了下收音机听新闻,被本拉登发现后,罚她三天不许吃饭。
她们之间也不能随便说话,每天除了祈祷就是干活,活得像一个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
本拉登对女人的控制欲,在波夫身上更明显。她在书里说,只要本拉登不高兴,就会对她又打又骂,还逼她做各种不愿意做的事。
有一次她反抗了几句,被关在小黑屋里整整五天,差点饿死。
“他嘴里说的‘纯洁’,其实就是把女人当成没有感情的工具。”波夫的这句话,成了很多人理解本拉登的关键。
2011年5月1日,这场荒诞剧终于到了尽头。
24名海豹突击队员乘着黑鹰直升机,悄悄降落在阿伯塔巴德那栋三层小楼外。
炸开大门后,他们在二楼找到了本拉登,当时他手里还拿着枪,没等反应过来就被击毙了。
整个行动只用了40分钟,队员们搜走了一堆文件和电脑,阿迈勒因为反抗被打伤了腿,其他几个老婆和孩子都被带走了。
本拉登的尸体,被运到美国军舰“卡尔・文森”号上,经过DNA比对确认身份后,当天就被扔进了阿拉伯海。
奥巴马在电视上发表讲话,说“本拉登不是穆斯林领袖,他是个屠夫”,这句话成了对他最精准的评价。
可他死后,老婆们的闹剧还没完。
在巴基斯坦的看守所里,克海莉亚指着阿迈勒,骂她是“中情局的间谍”,说她早就把藏身地告诉了美国人。
阿迈勒也不甘示弱,说克海莉亚是因为嫉妒自己受宠才造谣,两人吵着吵着就打了起来,最后被看守拉开。
后来她们被送回各自的国家,纳伊瓦跟儿子奥马尔,赶紧跟媒体说“我们跟基地组织没关系”,想过回正常人的生活,可没人真的相信她们。
本拉登虽然死了,但他留下的麻烦还在,基地组织由艾曼・扎瓦希里接手,继续搞恐怖活动。
后来崛起的ISIS,很多做法都跟基地组织如出一辙,让全球反恐形势越来越复杂。
而2005年波夫那本书,倒是给情报部门提了个醒:关注恐怖分子的家庭关系和私人生活,往往能找到突破口。
2010年,美国中情局就是通过,追踪本拉登老婆孩子们,通过核对通讯记录和活动轨迹,才最终锁定了他在阿伯塔巴德的藏身处。
现在回头看,本拉登的一生就像个充满矛盾的笑话。
他喊着“净化伊斯兰”,却把婚姻当成交易;骂着西方“堕落”,却对休斯顿痴迷不已;要求老婆们“纯洁如天使”,自己却做着禽兽不如的事。
波夫的爆料没有洗白他的罪行,反而让人们看清:极端主义的外衣下,往往藏着最自私的欲望,和最卑劣的算计。
或许这才是最该警惕的:当一个人用“信仰”包装野心,用“崇高”掩盖私欲,他带来的破坏,远比单纯的坏人更可怕。#夏日旅行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