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运动吗?医生告诫:65岁以后的老人,锻炼牢记“5不做”
发布时间:2025-08-13 17:03 浏览量:3
65岁以后,身体不再是年轻时的“全能战士”,而更像一台用了几十年的老家电,能用,但不能乱用。
运动是保养它的“润滑油”,可一旦方式错了,反而成了“沙子”。
首先明确一点:老年人当然要运动。但更重要的是——要动得对、动得巧、动得安全。
很多人年过花甲后,开始“补课式”健身,晨跑、跳操、广场舞样样来,认为流点汗出点气就能“逆生长”。这种盲目热情,可能比不动还危险。
“动”这件事,65岁以后,五件事别再做了。
第一件不做:别做剧烈跳跃动作。
跳绳、深蹲跳、波比跳这些健身房常见动作,不是老年人的“菜”。此时的骨质已不像年轻时那样“结实耐摔”,尤其是骨质疏松一旦存在,哪怕轻轻一跳,也可能压出个椎体骨折来。这种骨折不是摔出来的,而是自己“压”出来的,疼痛来得悄无声息,却绵绵不绝。
第二件不做:别在饭前饭后立刻运动。
有人喜欢清晨空腹快走,有人吃完饭立刻出去“走消食”,但这两种习惯都可能暗藏风险。空腹时血糖本就低,再加上运动消耗,极易出现头晕、心悸甚至昏厥。而饭后立即运动,会让大量血液涌向肌肉,胃肠缺血,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甚至诱发心绞痛。
饭后静坐20分钟、散步30分钟才是上策。
第三件不做:别只锻炼一处。
很多人只盯着腿走路,忽略了上肢、核心、平衡这些关键部位。跌倒不只是腿没劲,更是平衡感下降和核心力量不足的结果。尤其是髋部和腰腹肌群,才是“站得稳”的关键。只练腿,等于只修屋顶不管地基。
第四件不做:别在极冷或极热的天气下运动。
高温天一出门,汗如雨下;寒冬里一晨练,关节像上了“冰箱”。两种天气都是老年人运动的“陷阱”。高温易中暑、脱水、心律失常;而低温则会诱发关节僵硬、血压飙升,甚至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天气恶劣时,不如在室内拉拉筋、做做平衡操,别拿命去“敬业”。
第五件不做:别把“痛”当成运动效果。
很多人觉得“练完浑身疼才有效”,疼痛是身体的警告,不是勋章。尤其是膝盖疼、腰背酸、心口闷这些信号,一定不能忽视。年纪越大,越要学会“听身体的话”,不是“逼身体做决定”。
既然有这么多“不能做”,那老年人的运动到底该怎么做?关键不在“多”,而在“巧”。
运动不该是任务,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润滑剂。与其每天定个闹钟去跳操,不如从生活的缝隙里偷点“动”的时间。洗碗时踮起脚,刷牙时抬抬腿,坐沙发时收收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其实才是最适合老年人的“零碎运动”。
运动不一定非得流汗才算数。对于65岁以上人群来说,最理想的运动状态是“做完以后有点轻微喘气,但还能正常说话”,过了这个程度,就容易对心肺造成负担。心脏不像年轻时那么“能跑”,一旦过载,后果很难收场。
有一点常被忽略:老年人运动时最怕摔。不是怕疼,是怕摔后的连锁反应。髋部骨折之后,很多人卧床三个月,体能迅速退化,甚至演变成长期卧床。运动的初衷是延长“无病生存期”,而不是提早进入“失能状态”。
比锻炼更重要的,是防摔。家里地板太滑、灯光太暗、浴室没扶手,这些细节,才是决定老年人运动安全的关键。每次运动前,检查地面有没有水渍、鞋子是否防滑、手边有没有支撑点,这些“琐碎”的动作,恰恰是老年健康最重要的一环。
运动也不该是“一个人的战斗”。如果能和朋友一起跳跳简易操、拉拉筋,不仅身体动了,心情也亮了。抑郁、孤独、焦虑这些情绪问题,往往比高血压还“致命”。而运动带来的社交互动,才是最好的“情绪维生素”。
不少研究都指出,老年人保持适度运动,可以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率。这不是在“防老年痴呆”,而是在“延缓大脑退化”。运动时,大脑需要协调、记忆、控制动作,是一种天然的“脑部体操”。
但千万别忘了,运动也需要“周期表”。每天都锻炼,不如每周安排不同类型的“动”,比如两次力量练习、两次平衡训练、三次有氧运动。这样既能防止疲劳积累,又能全面锻炼身体不同系统。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认为年纪大了就不能练力量。
恰恰相反。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减少症悄然发生,肌肉像沙子一样慢慢流失。力量训练是唯一的解药。不是举铁,而是做一些简单的徒手动作,比如靠墙蹲、弹力带拉伸、椅子起立练习。这些动作看似简单,却是预防跌倒、保持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
不要小看肌肉的意义,它不仅让人“有劲”,还负责稳定血糖、保护骨骼、提升基础代谢。肌肉是老年人的“保命资本”。每一块保住的肌肉,都是对未来的一次投资。
至于那些认为“年纪大了动了反而伤身”的说法,实际上是对身体缺乏了解的表现。真正的问题不是动了,而是动错了。就像一辆旧车,关键不是停着不用,而是要定期启动,换点油,养养电瓶。动得对,才不会“抛锚”。
65岁以后,运动这件事不能靠“热情”支撑,而要靠“智慧”引导。避开这5个“不能做”,才能真正享受到运动带来的红利:不只是长寿,而是健康地活着、有尊严地老去。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陈丽娟,李慧玲,陈志诚.老年人运动干预对跌倒风险的影响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4,39(05):523-528.
[2]王晓红,刘嘉健.老年人肌少症与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5,44(02):178-182.
[3]周建国,黄彬.老年人运动锻炼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探讨[J].实用老年医学,2023,37(09):98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