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透明筑基 公信致远
发布时间:2025-08-13 17:12 浏览量:3
在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地市级信息公开透明度指数评价中,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连续两年(2023年、2024年)并列全国第一,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对“公开透明”理念的执着坚守,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耕,更是对社会监督的主动拥抱。从理念革新到平台升级,从机制完善到生态构建,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以穿透人心的“透明之光”,照亮了人道事业发展的前行之路,也为全国红十字系统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深植透明基因,推动信息公开从“外部要求”向“内在自觉”跃升
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始终将信息公开透明度建设置于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理念革新引领工作提质。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党组牵头成立透明度指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透明度指数评价指标细化为基础性指标40项,扣分项指标2项,倡导性指标1项,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和绩效考核体系,构建起“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室专人负责、科室协同落实”的责任链条。通过制定《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信息公开制度》、《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本级“博爱一日捐”资金使用细则》等7项制度,明确公开范围、时限和标准,对捐赠款物接收使用、项目实施、财务收支等关键领域实行“清单化管理、流程化公开”。定期组织全系统开展信息公开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解读评价指标、分享先进经验,推动工作人员从“完成任务”向“主动作为”转变,使“公开透明是红十字事业生命线”的理念深植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激活数据效能,实现服务管理从“信息孤岛”向“一网通办”转型
针对以往信息分散、渠道不畅、服务滞后等问题,市红十字会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内蒙古红十字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市本级及14个旗市区人道文化传播宣传教育等13个模块数据录入工作已全部完成,官网使用率达到100%。通过统一技术架构、整合数据资源、优化功能模块,实现了捐赠信息、救助流程、活动动态等核心数据的“一网汇聚”。定期开展平台巡检和操作培训,年初以来,组织专项培训1次,依托系统业务群开展技术指导3次,工作调度5次,确保各旗市区红会熟练运用平台功能,有效解决了以往信息分散、查询不便等问题,让数据“跑起来”“联起来”,为信息公开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凝聚监督合力,促进公开生态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拥抱”升级
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坚持以监督促规范,构建起内外结合、多元参与的监督生态。内部建立“业务科室自查+监事会督查+组宣部抽查”的三级监督机制,每周进行提醒,每月进行通报,每季度对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考核,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制定印发《关于加大力度推进红十字透明度指数评价工作的通知》等2份专项文件,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市本级各部室及14个旗市区开展“一对一”指导,“点对点”督促,切实抓好红透指数工作落实,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监事会内部监督作用,不断加大对“博爱送万家”、2021—2024年捐赠款物审计、2024年“博爱一日捐”专项审计等重点工作的监督力度,全面加强红十字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年度财务审计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审计结果与公开信息同步发布。通过强化“阳光监督”,将信息公开置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之下,推动监督从“事后纠错”向“全程防范”转变,形成“主动公开、乐于接受监督”的良性生态,为透明度建设筑牢了制度防线。
今后,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将持续深化信息公开工作,让“透明之光”照亮人道事业每一个环节,以公开赢公信、以公信聚合力,为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美编: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