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初赛暨2025年度北京青年护理工作者学术演讲推荐会举办

发布时间:2025-08-13 15:33  浏览量:3

为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提升科技工作者学术表达能力,展现青年一代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担当作为,服务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202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以“追梦科技人 奋斗正青春”为主题,举办第二十六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根据赛事要求,北京护理学会于8月12日在学会报告厅成功举办2025年度北京青年护理工作者学术演讲推荐会,来自70余家会员单位的会员代表进行现场观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姜英主持会议。

本次推荐会也是第二十六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的初赛选拔环节。前期经北京护理学会会员单位推荐及学术工作委员会严格遴选,来自北京16家医疗机构的优秀青年护理工作者脱颖而出,入围本次推荐会。

北京护理学会会长张洪君在致辞中勉励青年护理工作者立足岗位、勇于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宣读了比赛评分标准。

在主题演讲环节,16位参赛选手紧扣“追梦科技人 奋斗正青春”主题,立足护理专业前沿与临床一线,深情讲述投身科研、服务患者的生动实践与深刻感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护理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演讲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聚焦解决临床难题、提升患者体验、推动护理学科发展,亮点纷呈。

聚焦科技创新,提升诊疗效能

选手们分享了运用科技与管理手段改善患者预后的探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凤霞讲述团队通过科技与管理手段优化食管癌术后反流干预,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朱丽丽介绍构建急性心梗患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案,助力患者科学康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闫慧娟分享创新应用HIRAID模式构建早产儿“黄金体温”智能防护网,改善患儿预后。中日友好医院贾婉宁讲述通过护理创新解决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问题的科研历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阮莎阐述改进胃癌早筛技术并运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提升早癌检出率。

融合人文关怀,传递医学温度

多位选手讲述了科技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实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王美讲述通过精准护理与智能管理提升结核病患者依从性,降低耐药风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刘畅针对ICU探视痛点,提出“三维度温情探视模式”,温暖患者与家属情感联结。北京市密云区医院沙菊艳介绍通过科学饮食干预缓解透析患者疲乏,提升生活质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任艳伟讲述肝脏移植护理中科技与温情结合,守护“新肝宝贝”的感人实践。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杰分享构建乳腺癌患者系统化、个性化居家症状管理方案,助力患者高质量生活。

弘扬中医智慧,推动守正创新

中医护理领域的创新成果同样亮眼。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吕东泽介绍智能中药热熨敷包的研发、优化与临床应用,展示中医护理技术创新价值。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陈磊以针刺麻醉为核心,讲述其中西医结合技术的原理、发展与创新应用。

应对公卫挑战,贡献护理力量

面对公共卫生挑战,护理工作者也贡献了专业智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贾雅淑汇报了血液肿瘤护理团队在科研与实践中,从移植技术到康复管理全面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推动“北京方案”成为国际标准的努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孙雪介绍了团队在脑卒中介入治疗领域推动诊疗规范化、改善患者预后的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北京市海淀医院贾秋然讲述了通过创新的“门牌号大闯关”记忆游戏和“认知训练小程序”帮助早期认知障碍患者筛查与干预的故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郝富杰分享了团队探索脊柱侧弯早期预防、筛查、治疗及护理,帮助患者康复的系统性工作。

第二十五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决赛二等奖获得者姜英分享参赛经验。与会专家对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点评,高度肯定了北京青年护理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临床实践与人文关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展现出的蓬勃朝气。

经过激烈角逐和专家评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贾雅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郝富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凤霞三位选手脱颖而出,成绩位列前三。她们将代表北京护理工作者,参加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第二十六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复赛,展现首都青年护理工作者的风采与担当。

审校:孟盈

审核: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