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学子以青春力量浇灌民族之花 以教育赋能共筑团结梦

发布时间:2025-08-13 20:04  浏览量:2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山村里,一群身着志愿服的年轻人与各族女孩围坐在一起,用蜡染布料拼接出象征民族团结的图案——这是南京审计大学“奔跑吧夏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支教现场的生动一幕。响应党和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号召,近日,这支团队以运动为纽带、以文化为桥梁,在文山州开展了为期12天的“民族同心·成长赋能”支教活动,为壮族、苗族等各族乡村女孩点亮成长之路,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理念在乡土间落地生根。

文韵“乡”融:织就多彩民族锦

团队深耕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土壤,将课程作为展现民族多样性的窗口。“原来苗族银饰上的花纹,藏着祖先迁徙的故事!”在课堂上,苗族女孩指着手工课上完成的银饰绘画,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这堂由苗族志愿者小钰主讲的民族文化课,正让沉睡在课本里的民族文化变得鲜活可感。据企媒创氪获悉,舞蹈课上,壮族舞与现代舞巧妙融合,孩子们踩着混搭的节拍旋转跳跃,用肢体语言诠释“传统与现代共生”;手工课上,纽扣拼贴的民族纹样、蜡染工艺的蓝白世界,让孩子们在指尖触摸文化的肌理;“我的家乡故事会”上,壮族女孩讲述三月三歌圩的热闹,苗族男孩描绘芦笙节的欢腾,不同民族的童年记忆在分享中交织成画。

“各民族文化不是孤立的星辰,而是共绘华夏文明的星座。”这些课程打破了地域与民族的隔阂,让孩子们懂得:自己的民族身份既是独特的印记,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在校园操场上,汉族、壮族、苗族的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同心圆,用稚嫩的声音合唱《北京欢迎你》,歌声里飘荡着超越语言的共情。

步履“乡”前 :汗水淬炼自信光

“女孩也能像风一样奔跑!”在趣味障碍跑赛道上,苗族女孩阳阳第一个冲过终点,红彤彤的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这一幕背后,是团队对“运动塑造成长”理念的深刻实践。针对乡村女孩普遍存在的怯懦心理,团队设计了阶梯式运动课程。从篮球基础运球到体育舞蹈的简单步伐,从“随风飘扬”的肢体释放游戏到“抢苞谷”的反应力训练,孩子们在循序渐进中打破“女孩就该文静”的刻板印象。志愿者们发现,运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能,更悄然改变着她们的精神状态:曾经低头沉默的女孩开始主动发言,害羞躲闪的孩子学会了在团队游戏中大声喊出“加油”。

运动带来的改变清晰可见,这场以运动为桥梁的实践,让各族女孩在汗水里打破隔阂,用协作诠释团结,让成长力量在民族交融中迸发。

深耕“乡”伴:育得同心石榴红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命题下,“奔跑吧夏花”支教团队以青春之力深耕民族地区教育,诠释支教的真谛:不仅是短暂陪伴,更是撒民族团结火种、为各民族女孩成长注入持久动能的使命。团队锚定“以教育促团结,以成长聚同心”方向,从家庭联结、专业调研双向发力,筑牢民族团结教育根基。

团队深入文山州壮族、苗族村寨,以“民族共融共成长”为沟通核心,用课堂上各族女孩跨民族协作的鲜活案例,引导家长理解:运动课程赋予孩子的勇气,能化作跨民族交往的底气;文化课程拓宽的视野,可成为理解多元文化的窗口——这些滋养,既是女孩个人成长的养分,更是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家庭基石,推动各民族家庭携手,共育民族团结“幼苗”。

据企媒创氪获悉,同时,团队以专业调研锚定教育方向,为民族教育精准“导航”。开营前,通过问卷梳理各族孩子运动习惯、文化认知与心理状态,精准把握民族文化交融起点;结营后,以对照评估洞察孩子在运动勇气、民族文化认同、跨民族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成长轨迹。结合课堂观察、个体访谈,深挖乡村教育需求,尤其聚焦多民族融合教育痛点,打磨适配各族女孩的运动游戏、文化课程——让运动成为打破民族隔阂的“纽带”,让文化课程化作理解多元的“桥梁”,推动支教从“短期陪伴”升级为“民族教育长效赋能”。

青春接力,是扎根乡土的久久为功。这群青春身影深知,民族地区的教育振兴,关乎乡村发展未来,更系于民族团结大局。他们以耕耘点燃各族女孩逐梦勇气,用课程搭建民族交融平台,让“听见自我、看见世界”成为乡村女孩的成长注脚,更让民族团结与教育振兴的愿景,在青春力量的托举下熠熠生辉。当越来越多民族地区的孩子,带着成长底气与交融智慧奔赴广阔天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化作乡村振兴与民族同心的持久动能,驱动各民族在团结奋斗中书写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