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穹”导弹防御系统细节曝光,1750亿美元打造四层防御网
发布时间:2025-08-13 18:49 浏览量:2
据《中时新闻网》消息,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公布了“金穹”(Golden Dome)导弹防御系统的详细计划,这一耗资高达1750亿美元的庞大工程将构建前所未有的四层导弹防御网。特朗普已为该计划设定了2028年完成的最后期限,显示出美国政府对此项目的高度重视和紧迫感。
根据路透社独家获取的美国政府上周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向3000名国防承包商展示的简报内容,“金穹”系统将由一个天基层和三个陆基层组成,构成全方位的导弹防御网络。
天基层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和“大脑”,由卫星网络组成,负责导弹预警、跟踪以及导弹防御的感测和瞄准功能。这一层将为整个防御系统提供早期预警和目标锁定能力,是拦截成功的关键前提。
三个陆基层则构成了实际的拦截力量,包括导弹拦截器、雷达阵列,以及可能部署的激光武器。值得注意的是,简报中透露了一个意外信息——美国将在中西部地区新增一处大型导弹基地,用于部署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次世代拦截器”(NGI),作为“上层防御”的一部分。
整个“金穹”系统的防御层次分工明确,形成梯次拦截能力:
上层防御将由NGI拦截器、“萨德”(THAAD)系统和“神盾”(Aegis)系统协同运作。NGI是现有“地基中段防御系统”(GMD)的现代化拦截导弹,美国目前在加州南部和阿拉斯加设有GMD发射基地,新增的中西部基地将进一步提升防御覆盖范围。
中层防御将专注于拦截处于“助推阶段”的导弹,即导弹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较慢、飞行轨迹相对可预测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拦截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因为此时导弹尚未释放多弹头或诱饵。但简报也承认,美国虽然“已建造过拦截器与重返大气层载具”,但从未打造过既能承受重返大气层时高温、又能锁定敌方导弹的载具,这将是技术攻关的重点。
下层防御和有限区域防御将作为最后防线,包括新型雷达、现役“爱国者”导弹系统,以及可发射现役与未来拦截器的新型“通用”发射器。这些模块化、可移动系统将尽量减少对固定基地的依赖,能够快速部署到多个战区,提供灵活的防御能力。
“金穹”系统的灵感来自以色列著名的“铁穹”(Iron Dome)防御系统,但规模要大得多,因为需要防护的地理范围更广,面对的威胁种类也更多样。系统计划在美国本土、阿拉斯加与夏威夷部署11套短程系统,形成全方位的防御网络。
虽然美国财大气粗,技术雄厚,但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也面临诸多挑战。简报显示,系统的基本架构仍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发射器、拦截器、地面站及导弹基地的确切数量尚未最终确定。技术方面,“击杀链”(kill chain)的通讯延迟问题比较突出,这关系到从目标识别到拦截的整个过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美国搞“金穹”系统还面临着预算压力。截至目前,美国国会已在特朗普7月通过的《大而美法案》中为“金穹”拨款250亿美元,在2026年总统预算请求中,为该项目预留了453亿美元。但与1750亿美元的总预算相比,仍有很大缺口需要填补。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美国政府已任命太空军迈克尔·盖特雷恩(Michael Guetlein)上将负责“金穹”计划。根据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签署的备忘录,盖特雷恩在7月17日确认任命后,有30天时间组建团队,接着60天内交付初步系统设计,并在120天内提交完整实施计划,其中包括卫星与地面站的细节。这种紧凑的时间表显示出美国政府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和紧迫感。
“金穹”系统吸引了美国主要国防承包商的广泛参与,洛克希德·马丁、诺斯洛普·格鲁门、雷神公司与波音等军工巨头都将提供各自的导弹防御系统和技术。五角大楼表示,正在“从产业界、学术界、国家实验室及其他政府机构”广泛收集支持信息,以确保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金穹”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不仅是一项庞大的国防工程,更体现了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上的重大调整。随着全球导弹技术的扩散和潜在对手导弹能力的提升,美国希望通过构建这一多层次、全方位的防御网络,确保本土及关键领土的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