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京波职位再生变动,路特斯仍然“风雨飘摇”

发布时间:2025-08-13 18:57  浏览量:2

一则关于莲花跑车(路特斯)首席销售官(CSO)毛京波的人事变动传闻,再次将莲花推至舆论焦点。

近日,据外媒《Autocar》报道,在莲花欧洲区负责人马特·温德尔(Matt Windle)突遭解雇后,公司计划让毛京波接管英国及全球业务。

尽管莲花官方尚未确认,但这一消息若属实,对莲花跑车而言,意味着本品牌的核心业务将再生变动。

欧洲市场需要“背锅侠”?

让中国职业经理人执掌海外业务的前提是,莲花在欧洲的业务遭遇了坎坷。

欧洲区负责人温德尔的离职并非孤立事件。就在《Autocar》披露莲花正考虑将其标志性跑车制造业务迁出英国赫瑟尔(Hethel)历史基地后不久,温德尔即被解雇。而这一业务迁移计划,恰是莲花为扭转持续亏损推出的激进成本削减计划的关键一环。

财务数据揭示了莲花困境的根源。莲花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莲花2025年Q1营业收入为9,28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7亿元),同比下滑46%。

在交付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莲花全球总交付量达1274辆,其中,欧洲交付402辆,中国交付407辆,北美交付412辆,世界其他区域交付53辆,欧洲、中国和北美市场各占约32%的份额。

冰冷的数字指向一个事实:莲花整体表现低迷,就连本土大本营英国及欧洲市场,也表现不佳。 在此背景下,负责这片“泥潭”的统帅位置,成了烫手山芋。

毛京波若赴任,将成为短短两年内莲花英国及欧洲业务的第四位掌舵者。

温德尔今年4月才从前阿斯顿·马丁高管丹·鲍尔默(Dan Balmer)手中接过权杖,而鲍尔默的任期尚不满一年。再往前追溯,其前任迈克·约翰斯通(Mike Johnstone,前沃尔沃高管)于2024年8月离职。也就是说,其中任期最短的一位高管,仅在位四个月即遭解职。

高管如走马灯般轮换,反映出欧洲业务的重重挑战与内部治理的动荡。

在此背景下,毛京波的“调任”被外媒冠以“promote(晋升)”,但其中的微妙不难察觉。

2022年11月加入莲花时,她的头衔是“创始合伙人兼中国区总裁”。“创始合伙人”这一在传统车企中罕见的身份,不仅意味着她作为高管深度参与战略决策,通常还对应一定的股权激励,是吉利控股体系中推动莲花新能源转型的核心角色。

从加入莲花时作为中国区核心,到今年3月份调任首席销售官(CSO),全面负责全球产销协同管理,再到最新接手欧洲区业务传闻,无疑能看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在整体业务上,莲花跑车依然处于严重的动荡期。

纯电战略冒进,莲花能否回头是岸?

高管频繁变动背后,有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这个曾以轻量化设计、空气动力学与底盘调校驰骋赛道的传奇品牌,在新能源时代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诚然,莲花的复兴本就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将困境简单归因于个别高管,难免有失公允。

尽管拥有辉煌的赛道历史(60-80年代以轻量化、空气动力学和底盘调校闻名),但“祖上阔过”的光环难以直接兑换为当下的市场竞争力。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品牌现在的实力和未来的价值。

另一方面,莲花正远离其渴望拥抱的主流高端电动市场。这个市场本身切入难度极高,传统豪门保时捷、BBA都已折戟。纯电奔驰G级、保时捷纯电Macan的困境,已是前车之鉴。让消费者选择一个更陌生的豪华品牌(莲花车型起售价50万元),更是难上加难。

小米SU7 Ultra的成功突围,进一步对莲花这类传统转型者构成巨大压力。

在产品力的直接交锋中,莲花这位擅长空气动力学的“驭风者”,遭遇了后辈的强劲挑战。

核心车型Emeya与SU7 Ultra的对比极具冲击力。在性能车最看重的动力参数上,52.99万元起售的小米SU7 Ultra(1548马力,2.1秒破百)实现了对同价位Emeya 600(612马力,4.15秒破百)的碾压,甚至越级挑战了80.8万元起售的Emeya 900高功率版本(918马力,2.78秒破百)。

悬殊的性能价格比,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莲花电动化转型的困局:本来已经在迟暮之年又赶上燃油车赛道尾声的莲花,靠率先推出高端电动车就能逆天改命,谈何容易?

当激进的纯电转型战略遭遇市场现实的当头棒喝,试图通过频繁更换中国区CEO这类“战术补丁”来挽救,无异于缘木求鱼。无论国内,还是海外市场的高管轮替,更像是寻找下一任“背锅侠”的循环。

纯电市场表现不及预期,路特斯已转向插混领域布局。2024年11月广州车展,其推出“路遥”超级混电技术作为补救——一套基于900V高压平台的插混系统,主打超长续航、双闪充和纯电优先体验。

莲花CEO冯擎峰明确表示,“路遥”混动技术将与现有800V纯电技术互补,未来车型将提供纯电与插混双路线。首款插混车型预计2025年底亮相,2026年一季度上市。

这一技术路线的铺开,显然是战略层面的务实转向——在纯电转型遇阻后,试图为品牌开辟一条更贴合市场的突围路径。

写在最后:

一面是英国制造根基动摇、高管频繁更迭的欧洲困局;另一面则是品牌光环在电动时代褪色,遭遇小米SU7 Ultra等新势力在产品力上的凌厉挑战。即使推出“路遥”混动技术试图补救,但战略误判的代价已然显现,复兴之路依旧荆棘密布。

昔日以“驭风”著称的莲花,如今在时代飓风中飘摇,它还能否迎来属于自己的绽放时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