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筒一开,绿道变课堂!长宁家庭夏夜追蛙记→
发布时间:2025-08-14 01:08 浏览量:2
夏夜的长宁外环生态绿道,蛙声阵阵。近日,众多市民家庭参与“小宁绿道观察家系列”夜间科普活动,聚焦两栖动物蛙类,探寻它们作为“生态晴雨表”的奥秘。
在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宋晴博士的带领下,参与活动的市民们深入绿道的水杉境林湿地,借助夜间光照和声音辨识,实地探寻蛙类踪迹。大家陆续观察到了中华蟾蜍、黑斑侧褶蛙和金线侧褶蛙等物种。
“这些蛙类不仅是害虫的天敌,能有效减少农药使用,其活动规律还能预示天气变化。”宋晴介绍道,她还向市民们详细介绍了上海现存两栖蛙类的种类、生活习性,并重点阐释了它们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价值。据宋晴介绍,“蛙类对栖息地的水质、湿度等环境因素极为敏感,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它们的存在,是绿道生态健康最直接的证明”。
为了让市民更深入地理解保护蛙类栖息地的重要性,活动特别设置了“蛙类生境营造体验”环节。参与者亲手布置模拟了蛙类栖息环境,学习如何通过合理配置水生植被、科学维护水体等方式,为两栖动物创造更适宜的生存空间。一位参与者感叹:“这次活动刷新了我对城市生态的认知,原来小小的蛙类承载着如此重要的生态信息。”
长宁外环生态绿道作为区内重要的绿色生态廊道,其稳定的水源供应和茂密的植被为蛙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宋晴博士团队自2023年起便持续在长宁外环生态绿道进行蛙类种群调查研究,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上海地区记录的6种蛙类中,有5种已在长宁外环生态绿道内连续三年稳定监测到。“蛙类需要洁净的水源和不受干扰的湿地环境,”宋博士强调,“它们的持续存在,正是绿道生态管理成效的有力体现。”
本次活动由长宁区科委、科协和区绿容局主办,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承办。
小宁绿道观察家系列科普活动招募活动
时间:8月16日(星期六)9:30—11:30
集合地点:长宁外环生态绿道鱼丽阁驿站(近仙霞西路出入口)。
活动内容:长宁区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种子的绿色方舟
活动说明:
1. 本次活动招募人数30人。
3. 附近公交车:141/1221/855(仙霞西路北祥路);941(迎乐路仙霞西路)。
4. 附近没有公共停车场。
5. 报名即默认主办方可采集和使用活动中参与者的肖像,请知悉。
撰稿:李媛媛
摄影:王秉玮(通讯员)
编辑:陈 莎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 上一篇:开了4年,打了骨折的宝马5系,宜商宜家好选择
- 下一篇:不要书房,要家庭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