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行三军,慎谋能断——由袁术观三国处世智慧

发布时间:2025-08-14 07:07  浏览量:2

翻开历史长卷,三国的风云激荡总是引人入胜。在这段群雄逐鹿的岁月里,袁术的兴衰,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处世的智慧与格局,也让孔子“子行三军,慎谋能断”的理念,有了鲜活注解 。

孟子曾言“四心”为人之本,袁术却背道而驰。他野心膨胀,为僭称帝肆意妄为,丢失怜悯、羞耻、礼让、是非之心,沦为权力的奴隶。在三国的舞台上,他本可凭借家族底蕴、南阳郡的资源成就一番事业,却因气量狭小、不懂慎谋,亲手毁掉前程。讨伐董卓时,他因忌惮孙坚坐大,故意拖延粮草补给;关羽请战华雄,他以身份低微刁难;向刘表借粮不成,便驱使孙坚征讨,最终害得孙坚战死,自己也美梦破碎。统治南阳郡时,他横征暴敛,浪费资源,让百姓苦不堪言,也加速了自身衰败 。

对比之下,孔子对子路“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的教诲,更显智慧。行军打仗、处世为人,不能只凭血气之勇,需戒惧谨慎、善用智谋。袁术不懂此道,在权力漩涡中迷失,僭称皇帝后骄奢淫逸,宫中肉食米谷腐败,军民却饥寒交迫,“朱门酒肉臭”的荒诞,最终让他自食恶果——部将背叛、军队溃败,绝望中吐血而亡,为“贪、嗔、痴”所迷的人生,草草收场 。

再看传国玉玺的故事,袁术因贪恋此物,食言而肥,如同握住烫手山芋,招来更多灾祸。这也警示世人,面对诱惑需保持清醒,坚守操守。而孔子赞颜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懂得审时度势、进退有据,才是处世的高明境界 。

袁术的一生,是反面教材,更是历史馈赠的教材。它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慎谋能断”是行事根基,坚守操守是立世根本。三国的烽火虽已远去,但这些智慧,仍能照亮我们在人生征途上的前行之路,提醒我们以史为鉴,修心、谋事、守正,方能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