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种植草莓重点技术措施指南

发布时间:2025-08-14 07:16  浏览量:1

种植草莓对于新手而言,看似简单,但要实现优质高产,需掌握科学的技术措施。本文将从品种选择、育苗管理、定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关键环节,详细阐述新手种植草莓应重点掌握的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适配环境是基础

(一)依据气候选品种

- 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如“全明星”“硕丰”等,这类品种能在较低温度下正常生长,冬季休眠期短,春季复苏快。

- 南方温暖多雨地区:需选择耐湿热、抗病性强的品种,像“章姬”“红颜”等,它们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不易感染病害,果实品质稳定。

(二)结合栽培目的选品种

- 鲜食种植:优先选择果实个大、口感香甜、外观艳丽的品种,如“红颜”“奶油草莓”等,这类品种商品性高,深受市场欢迎。

- 加工种植:可选择果实硬度大、耐储存、汁液丰富的品种,例如“达赛莱克特”“卡姆罗莎”等,便于加工成果酱、果汁等产品。

二、育苗管理:培育壮苗是关键

壮苗是草莓高产优质的基础,育苗阶段需做好苗床准备、母株选择、苗期管理等工作。

(一)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床。提前深耕土壤,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5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然后整成宽1.2-1.5米、高20-30厘米的畦,畦间留30-40厘米的排水沟,防止积水。

(二)母株选择与定植

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品种纯正的植株作为母株。母株定植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定植时株距保持50-60厘米,行距80-100厘米,定植深度以“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宜,即幼苗的根颈与地表平齐。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

(三)苗期管理

- 水分管理:苗期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干旱时及时浇水,浇水宜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板结。

- 施肥管理:当母株长出新叶后,每亩追施稀薄的腐熟粪水或复合肥10-15公斤,促进匍匐茎生长。此后每隔20-30天追施一次肥,施肥量逐渐增加。

- 匍匐茎整理:当匍匐茎长出后,及时将其引向畦面,使其均匀分布,避免相互缠绕。在匍匐茎节位上压土,促进不定根生长,形成新的幼苗。

- 病虫害防治:苗期常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等,可喷施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剂进行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可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喷雾防治。

三、定植技术:合理定植促生长

草莓定植质量直接影响植株成活率和后期生长,需把握好定植时间、密度和方法。

(一)定植时间

草莓定植时间因地区和栽培方式而异。露地栽培一般在秋季9-10月进行,此时气温适宜,草莓幼苗成活率高,且能在冬季来临前形成健壮的根系。保护地栽培可适当提前定植,以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

(二)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方式确定。一般来说,株距为15-20厘米,行距为25-30厘米,每亩定植10000-15000株。生长势强的品种可适当稀植,生长势弱的品种可适当密植。

(三)定植方法

定植前挑选无病虫害、叶片完整、根系发达的幼苗,将老化根系和残叶剪掉,保留3-4片健康叶片。定植时将幼苗的弓背朝向畦沟,这样有利于果实生长在畦面外侧,便于采摘和通风透光。定植深度同样遵循“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的原则,定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之后每天浇水1-2次,持续3-5天,确保幼苗成活。

四、田间管理:精细管理提品质

田间管理是草莓种植的核心环节,包括土壤管理、水肥管理、植株调整、温湿度管理等方面。

(一)土壤管理

定植后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中耕时要注意避免损伤根系,深度以3-5厘米为宜。在草莓生长期间,可在畦面覆盖地膜或秸秆,既能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又能防止果实接触土壤导致污染和腐烂。

(二)水肥管理

- 浇水:草莓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萌芽期和开花期保持土壤湿润,果实膨大期需水量增加,应及时浇水,确保果实正常生长;采收期适当控水,防止果实变软腐烂。浇水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采用滴灌方式最佳,避免大水漫灌。

- 施肥:草莓是喜肥作物,应根据生长阶段合理施肥。定植后10-15天,每亩追施复合肥10-15公斤,促进幼苗生长;开花前每亩施入磷钾肥20-25公斤,提高开花坐果率;果实膨大期每隔10-15天追施一次复合肥,每亩15-20公斤,同时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果实品质。施肥时要注意薄肥勤施,避免施肥过多导致烧根。

(三)植株调整

- 摘除老叶和病叶:草莓生长过程中,底部会不断长出老叶和病叶,这些叶片会消耗养分,传病害,应及时摘除,保持植株通风透光。一般每株保留5-6片健康叶片即可。

- 疏花疏果:草莓开花过多会导致养分分散,果实变小,品质下降。应在开花期及时疏除过多的弱花、小花和畸形花,每个花序保留3-5朵健壮花。坐果后疏除畸形果、小果,确保果实大小均匀,提高商品性。

- 摘除匍匐茎:在草莓生长期间,会不断长出匍匐茎,消耗大量养分,影响果实生长和产量。除育苗需要外,应及时摘除匍匐茎,集中养分供应果实生长。

(四)温湿度管理

- 温度管理:草莓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萌芽期适宜温度为10-15℃,开花期为20-25℃,果实膨大期为15-20℃。保护地栽培时,要根据草莓生长需求合理调控温度,冬季注意保暖,夏季加强通风降温。

- 湿度管理:草莓生长期间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湿度过高易引发病害,可通过通风换气降低湿度;湿度过低会影响果实发育,可适当喷水增加湿度。

五、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保丰收

草莓病虫害种类较多,若防治不当,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新手种植草莓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一)常见病害防治

-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果实表面覆盖白粉,失去商品价值。防治方法: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喷施醚菌酯、戊唑醇等杀菌剂。

- 炭疽病:主要危害幼苗和匍匐茎,发病后植株叶片发黄、枯萎,茎部出现褐色病斑。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喷施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药剂。

- 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和果实,发病后花和果实出现灰色霉层,果实腐烂。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花病果;加强通风降湿;喷施腐霉利、异菌脲等杀菌剂。

(二)常见虫害防治

- 蚜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变形。防治方法:利用蚜虫的趋黄性,悬挂黄板诱杀;喷施吡虫啉、啶虫脒等杀虫剂。

- 红蜘蛛:主要危害叶片,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防治方法:保持田间湿度,避免干旱;喷施阿维菌素、螺螨酯等杀螨剂。

- 蛴螬:地下害虫,危害草莓根系,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枯萎。防治方法:深耕土壤,减少虫源;施用腐熟有机肥,避免带入虫卵;采用毒饵诱杀或喷施辛硫磷等药剂。

六、采收:适时采收增效益

草莓果实成熟后应及时采收,采收时间和方法直接影响果实品质和耐储存性。

(一)采收时间

草莓果实成熟度达到80%左右时即可采收,此时果实色泽鲜艳、口感最佳。采收应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避免在雨天或露水未干时采收,以防果实腐烂。

(二)采收方法

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果实柄,轻轻向上掰断,避免损伤果实和植株。采收的果实要轻拿轻放,放入预先准备好的浅盘或纸箱中,避免挤压和碰撞。果实分级包装,根据果实大小、色泽等进行分级,提高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