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字隐含玄机无数——名师点评(对联出句24句)AI~也评不出来的效果「倾城说词」
发布时间:2025-08-11 20:39 浏览量:3
前言:都说网络上的对联不合律,常惹懂的人生气,所以,我这里只发布最接近高标准的古诗词理论文章,创作文章则雅俗共赏。
倾城老师完整网名:一叶落&舞倾城”
有幸,她来到开心国学院做客,期间却给我们讲解了不少东西,代诗友们敬之。
嘉宾-倾城 22:55:19
判断风格是否一致, 一般风格和选的题材有联系,比如边塞征战的,这类题材的风格大部分都是雄浑,悲壮,豪迈。
以某字入句,这个就涵盖很广了,可以任何题材搭配风格进行整合
本来我想自己出句的,但想想你们不会记得太深刻,明天就借你们的出句来进行检测
某字入句,句子中一定要有这个字
说几点注意事项
一是不要生造词,新手上路,很多词语都是想当然的,查不到出处和具体解释,这个要避开。
二是熟句,俯首皆拾,流年似水,往事如烟,还有寒梅傲雪,等等,让人觉得没半点新意,这个也要避开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符合逻辑和自然发展的规律
叶,春生发:夏葳蕤;
秋精美或者飘零;冬荒凉或者残败;
还有各种的叶子,典故都是思路。
看第一句
以“叶”入句,出七言上联
1.
出句: 叶落空庭秋影乱【丽莎】
【倾城简评】题材借景抒情类,以叶落回应秋,点明季节,以“空庭”来写空间,表达一种荒凉和寂寥,而影乱也表示人心乱,这个句子在表达和逻辑上都是比较可以的,
作为出句也能通过,如果以凝练度来要求,稍欠,一是庭和影音近,破坏语感,二是叶落一般就可以表达为秋,三是“乱”形容词在两个偏正词组后置,让意戛然而止,留白少,可微调,
如
出句: 影乱空庭缘叶落【丽莎】
把心乱归于叶落,为自己开脱,“影”和“庭”距离也拉远了
2.
出句: 叶底游鱼偏弄影【山湖居士】
【倾城简评】前四是一种比较闲适的风格,能看到叶底游鱼,后二也可以,问题出现在这个“偏”字上,让前四后二都着急,偏这里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或与意愿相反 。
比如说他个字小偏能扛一百斤,这是出乎意料,我让你往东你偏往西,这是与意愿相反。而这两种情况在此句中都是不可能出现的状况,
比如
出句: 叶底游鱼时弄影【山湖居士】
弄影,弄谁的影,它自己的影,说明水清澈,也是人心之清澈
3.
出句: 叶落千山风剃度【竹风】
【倾城简评】此句用思很巧,题材为佛理禅机类,剃度最早是释迦牟尼佛祖曾亲自为弟子迦叶等人剃发,确立其为佛门弟子。
意为斩断世俗三千烦恼。这里借风为树剃度,又是进入生命的轮回中。这句可以
4.
出句: 甘为红花当绿叶【十七】
【倾城简评】此句突出谦逊与格局,出句以“甘为”为核心,主动选择辅助的角色来成就别人。亦可用流水的思路给对句以承接,只是前人用得有些多
5.
出句: 残叶随风寻旧梦【茹憶】
【倾城简评】这句突出怀旧的主题,应用“残叶”与“风”的自然意象,富有画面感,句子是可以通过的,挑骨头只是少了些隐喻的深度,后三也多见
6.
出句: 题诗红叶幽怀寄【独歌】
【倾城简评】此句用典,不错,应用红叶题诗的典故,幽怀指隐藏在内心的情感,对句可以承接,句子可以通过,挑骨头的话寄这里碍于出句为仄,用了倒装后置, 两偏正名词后面,也有些伤意。
7.
出句: 狂风乱飐辞枝叶【顾洛川】
【倾城简评】此句为借景抒情类,飐字下得比较精准,后三大概是前四的补充,但前四的气势是比较大的,后三辞枝叶虽然会形成这样的状况,但相对于前四,气势弱了。
8.
出句: 霜风扫尽阶前叶【此木】
【倾城简评】此句风格细腻苍凉,应用拟人手法,以霜风喻人世沧桑的笔法,赋予超越表象的哲理深度,可以。
9.
出句: 落叶知秋情未了【小叶子】
【倾城简评】此句化一叶知秋,同时兼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共鸣。知秋与未了形成语义转折,增加了句子的张力,亦给对句留有空间。可以。
10.
出句: 忍看落叶铺幽砌【竹叶青青】
【倾城简评】这个句子情感张力比较饱满,以流水的思路予下句承接,落叶与幽砌多用于秋景中的意象,铺字也比较凝练,此句可。
11.
出句: 秋千落满飘零叶【时光】
【倾城简评】这个句子暗含了对光阴流逝的感叹,还有对往事的追忆,很有画面感,只是这个飘零我理解应该是一种动态的状态,
而秋千是静态的,落在秋千上,也是静态的,如果这样:那些飘零的叶子最终落满秋千,是不是更符合逻辑。从动态到静态飘零只是一个过程。
12.
出句: 翠园小叶擎花伞【意浅】
【倾城简评】这句画面感强,风格清新自然,用思也巧,有一处疑问探讨,花伞那说明是荷花而不是荷叶,而小叶擎花伞,是荷叶举着荷花?还有小叶它那么娇弱,不知它能否擎住
13.
出句: 梧叶秋风催远客【月牙儿】
【倾城简评】此句为羁旅思乡题材,梧桐的落叶加上秋日的凉风,给人一种沉郁的感觉,而一个催字又表明这种状态是被动的,
句子可,要要求高一点就是远客用物来代替,比如“旅雁”,给对句就可以拉到人身上来
14.
出句: 一叶菩提观自在【默】
【倾城简评】这句很漂亮,有超脱的情怀,亦含有佛理禅机。但这出句立意太高,给对句的思路就比较受阻,有些窄,能托得起这句的比较少。
15.
出句: 西风题叶山红半【千缘】
【倾城简评】西风点明秋风之萧瑟,山红半又似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这句粗看还是可以,但细看,它就不行了,
这个叶它是固定要长在山上的,如果强说枫岭也行,但红半那么就有未红,
而西风题叶一定就是枫叶吗?这让其它叶子怎么办?
而且秋天不止有枫叶吧,题叶用典,但和题红叶不同的,红叶题诗可以和西风关联上,
题叶是指咏暮春群臣相聚宴饮的典故,出自《魏书·彭城王勰传》及唐代杜牧《题桐叶》,这个有春秋混乱之嫌。
16.
出句: 生死循环如叶落【远远】
【倾城简评】此句含哲思,以落叶比喻生死循环,有联想到生命的终结与新生过程,通过常见自然现象引发普遍共鸣,既避免了对死亡的恐惧感,又唤起对生命循环的敬畏,
感染力较强,只是作为独立出句,落叶更易联想终结而非循环,而单单作为出句,未作引申容易被误解为悲观的基调
17.
出句: 佛祖拈花迦叶笑【香草】
【倾城简评】此出句源于佛教禅宗著名公案“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典故,通过拈花与笑,传递安闲与宁静的心境,
这个句子佛理禅机很是高深,对于对句,也很难有托得起的,而且只是把两句并在一起进行简化,未有自己的语言和观点
18.
出句: 何故低头如竹叶【照相机】
【倾城简评】以竹低头表示谦逊的风格,用了设问的修辞,这句用思还是比较巧的,立意也是不错,而且能唤起对处世之道的反思,感染力较强。
只是出句看后五的走向按照竹的品质是因为谦逊才低头,那么前二何故就有些明知故问的感觉,给对句承接的空间也不大
19.
出句: 红叶染山秋景赏[视好]
【倾城简评】此句应用白描的手法,语言通俗但立意鲜明,主题契合大众对秋景的集体记忆,后三对前四做出补充,因为叶把山也染红了,而秋景呼应前面的红叶,
此句平铺直叙,作为诗句还是可以,但作为出句,要给对句多的空间,此句对于初学出句也行,若要求高一点,染与赏两个动词还是可以再精练一些。
20.
出句:无根萍叶满塘绿【甜甜的】
【倾城简评】前四无根萍叶喻漂泊之状态,后三则以大面积绿色营造出水域的蓬勃生机,简洁传达春夏季节的鲜活画面,这样来看,前四后三的风格就有些相悖了
21.
出句:红豆萌春藏叶下【追梦人】
【倾城简评】红豆又叫相思豆,萌春是发于春天,此处萌有双关之意,又可以指相思萌动,藏叶下,
此叶应该也是指红豆的叶子吧,那么这里的红豆应该是指果实,只是红豆成熟于秋季,这里就在物象时序的安排上,有些逻辑错位,按照王维诗中,红豆生南国是指果期,而“萌春”描述春季抽枝发芽
22.
出句:一城一叶皆抛远【天天】
【倾城简评】一城为宏观的空间,可以指繁华的都市,而一叶为微观的个体,后二抛远为此出句的核心动作,给人疏离和飘零之感,
前四应用规则重字,只是它表意比较模糊,这个抛远它要有自己在意愿中不想再看到的,一名一利皆抛远,这样可以,这一城一叶指向不明,这出句不是要把我抛远吧,我网名中有城有叶
23
出句:梢头枯叶知秋尽【七兮】
【倾城简评】此句以枯叶为切入点描绘秋末景象,意象简洁但暗含时序变迁的苍凉感。当叶枯于梢头的时候,也是说凋零细节,且把秋尽冬临的萧瑟氛围完美的诠释了出来,此句可。
24
出句:陌头谁采春桑叶【琪琪】
【倾城简评】这句想起罗敷,属于田园题材。陌头点明地点是在乡间小路,而采春桑叶又是农事中的典型场景,谁含有设问修辞。
此句也可以通过,挑骨头的话,“谁”字虽留有余地,但给对句的空间也不是很多,一般来说,在出句中“谁”字尽量少用,很容易限制对句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