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荣旗: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发布时间:2025-08-14 11:15 浏览量:3
产业振兴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中药材、柞蚕、菇娘等产业发展新路径,让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为群众铺就了增收“共富路”,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阿荣旗林区森林。张鹏摄
柞蚕产业是阿荣旗极具特色的产业之一。阿荣旗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广泛栽植柞树,借助丰富的柞树资源大力发展柞蚕养殖。这一举措既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让蚕农的收入显著增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生动范例。这几天,在阿荣旗六合镇永乐村的蚕山上,数万头蚁蚕已顺利“入住”,密密麻麻地爬满柞树枝头,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
李孟交是当地一位经验丰富的养蚕能手,放养柞蚕已有25年。多年来,他不仅通过销售蚕卵增加收入,自家还精心放养了150多亩的柞蚕。凭借科学的养殖方法和多年积累的经验,蚕场为他带来可观收入。李孟交将自己的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蚕户,在他的热心指导下,大家一同走上致富路。
此时李孟交和工人们在蚕场里忙碌不停。数万头稚蚕或黑或青,机灵地躲在鲜嫩的柞树叶下,缓缓蠕动着身体享用“大餐”。而工人们则细心放置蚕卵纸,为蚁蚕打造舒适的“家”,同时认真清理杂草,保持蚕场整洁,精心剪枝匀蚕,确保每头蚁蚕都能获得充足养分和生长空间。
今年阿荣旗共放养柞蚕4016把,预计商品茧产量600万公斤、蚕种产量8万公斤。全旗约16亿头蚁蚕陆续上山,按照当前市场价格估算,柞蚕茧产值有望达到2.4亿元。
而在阿荣旗亚东镇六家子村,村民赵丽平从吉林省系统学习了二层拱膜菇娘种植技术,她将这项技术成功应用在自家50亩菇娘地上。在种植过程中,赵丽平精心选取优质品种,并综合运用覆一层膜、二层膜、滴灌以及水肥一体等先进技术,使得菇娘果在品质、果形、口感以及储存等方面表现出色。
赵丽平不仅在种植技术上积极探索,还致力于为菇娘产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她深知,只有大家共同进步,产业才能蓬勃发展。因此,她毫无保留地指导周边村民掌握拱膜种植技术,通过技术共享与资源整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学习。
在推动菇娘产业发展的道路上,阿荣旗还精心打造“看果秀技”示范田,专门建设了1.5亩拱膜试验田。同时,在山里屯村、六家子村重点推广二拱膜种植技术,推广面积达150亩,通过新技术应用提升产量与种植效益。
阿荣旗农村全貌。张鹏摄
眼下,在阿荣旗三岔河镇白桦泉村绿野中草药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芍药种植基地,15亩芍药正值盛花期,粉白、绛红、淡紫等色彩各异的花朵层层叠叠,争奇斗艳,每一朵都绽放着生命的热烈与美好。微风轻拂,浓郁的花香随风四溢,引来蜂蝶翩跹,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这片从全国多地精选的50余个芍药品种,既有国产传统名品,也有进口优种,20天左右的观赏期里,每天免费接待300余名游客,他们用镜头定格花影摇曳,欢声笑语回荡在花海中。
这片美丽的花田,不仅是令人流连忘返的观赏胜地,更是带动当地就业的“民生田”。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常年雇佣周边村民参与花田管理、游客接待等各项工作,为村民们搭建了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的平台。除草、浇水、修剪花枝、插花等看似平常的农活,在这片希望的花田里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成为村民们追求“美丽事业”的生动实践,也让他们的钱包渐渐充实起来。
从最初面向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花市进行批发销售,到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借助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再到如今精准定位,专供昆明市场,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合作社成功探索出一条涵盖“种植—销售—观光”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每年约20万元的花卉效益,不仅让曾经荒芜的山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更让“美丽经济”的种子在北疆大地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产业兴旺是激活农村经济的核心驱动力。阿荣旗凭借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运营以及产业链延伸等一系列举措,让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有力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杨钰、于子强、温长春、齐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