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不老
发布时间:2025-08-14 11:22 浏览量:3
今日导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年初颁布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更是明确提出,统筹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村庄干净整洁、农业绿色低碳、生态环境优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让我们跟随文字,走近南京老山里一处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乡村。
我们去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采风,参观完老山森林公园后,应浦口区作协主席徐仁萍盛情邀约,去山脚下她的老家走走。
这是老山森林公园南麓一个叫不老村的美丽乡村。徐仁萍告诉我们,她们村子盛产药材,从小她就跟着家长上山采药。来到村子,郁郁葱葱的步道,一侧是错落的民居,一侧是芳草萋萋的绿地,从行道树边上延伸,直到老山的山脚,形成如诗如画的观景带。行走其间,大有清风拂绿柳,人在画中游之感。
徐仁萍热情地当起了导游,边介绍景点,边讲述她的祖辈在这个村里落地生根的历程。我们听着讲解,时不时停下来拍摄苍翠的山林、碧波荡漾的潭水、白墙黛瓦的民居……路过一片花田后,不知不觉走到一处古香古色的大宅门前。徐仁萍停下来,自豪地对我们说:“这就是我的家!大家请进吧。”
我抬头看去,仿古的石砌门楼下,古香古色的匾额上,雕刻着“不老居”三个金字。穿过古朴的木制院门,里面更是别有洞天,曲水连廊,亭台楼阁,一座精致的江南私家园林映入眼帘。
我点头称羡,嗔怪道:“徐主席,您真会独享美景,怎么今天才带我们来这么个好地方?”
徐仁萍哈哈一笑,说道:“哎呀,以前我们这里比较穷,房子也破,村民大多靠采药为生,哪敢请人来看。自从市里和区里响应国家号召,启动建设美丽乡村之后,村容村貌才大为改观。尤其是近两年来,乡村全面振兴,我们村全域升级改造成功,村庄生态得到进一步改善,终于蝶变成这一番人、自然和文化完美结合的慢生活度假区景象。”
徐仁萍带领我们通过一段楼梯,走上庭院的空中连廊。站在连廊上,放眼环望,发现这座村子依山傍水而建,花海和创意园林比比皆是,民居基本上都是白墙灰瓦的江南建筑。一步一景,游客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别具一格的景致。
“这些都是村里统一规划建设的?”我心中的疑惑脱口而出。
“哪里,美丽乡村初步建设完成后,许多投资人慕名而来这里开设民宿、做生意,村民将自家房屋出租,由投资人自己建设和改造。像我们这些还生活在本村,为游客们展示和讲述村子变化的村民很少了。”我不禁被徐仁萍热爱家乡的担当所触动。
从空中连廊下来后,又来到院中一处葫芦画展区。葫芦画起源于宋代,精心挑选的葫芦雕刻上各类画作之后,被赋予了鲜活的艺术性,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热心公益的徐仁萍在自家庭院提供了一个免费展区,让葫芦画非遗传承人有了展示艺术的空间,也有了收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徐仁萍此举,也让自家庭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空间。
参观完,我们来到院中曲水环绕的凉亭里休憩,脚下是逐水嬉戏的锦鲤,偶尔翻出水面抢食的瞬间,水光潋滟。夕阳下,院中的木香花和紫藤花香缱绻共舞,春风裹挟着花香袭来,我的身心得到疗愈,即刻生出一种舒爽感。
这一刻,我不由想到,这一方庭院,面积虽小,却因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见证着这个古老的村庄与善良的村民,旧貌换新颜的嬗变。
作者:魏鲲鹏,作家、设计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迈皋桥街道志》执行主编,《西岗街道志》《龙潭街道志》《南京市雨花经济开发区志》《栖霞街道志》执行副主编、美术编辑。2005年以来在《新华日报》《南京日报》《中国教育报》《方志江苏》《北大校刊》等发表文章270多万字。
图源:神笔PRO
投稿信箱:mcxiaozuoj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