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婚宫女有多惨?令清朝绝种的奇葩制度,乾隆初恋也是其中一员
发布时间:2025-08-11 14:01 浏览量:3
令清朝绝种的奇葩试婚制度,究竟有多离谱?为什么驸马们谈之色变,难道是试婚宫女不够美吗?在试婚结束后,这些试婚宫女的下场又是怎样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说起“试婚”这三个字,估计不少现代人脑子里会闪现一些浪漫狗血剧的桥段。可搁在清朝那会儿,这事就离狗血还差点,基本是离谱到让人倒胃口。你要是突然和亲朋聊起:“你知道当年那些当驸马的,婚前都要先‘过一关’吗?”指不定有人会撇撇嘴,觉得这是哪门子的绯闻。可人家历史上,还真就这么整。
时间得往回拨一点。试婚这套玩法,据说还不是清朝原创,而是明朝中后期折腾出来的“怪招”。说白了,明世宗那年,自己心爱的公主要出嫁,想给妹妹挑个靠谱的驸马。可惜这事一开始就遇上了大雷——最初定下的那个陈钊,家世不够硬气,人还有点毛病。最要命的是,这小子还不是个正经嫡子。他亲妈是后房里那位曾经离过婚的妾,说白了,传统大家族最在意的脸面,一下就全毁了。
兄妹情深归情深,可事关皇家体面,明世宗的火气是真的大。婚约说退就退,连带着当初把这个陈钊捧上来的几个大臣,一起收拾。由此一闹,明世宗那心里别提多结(jiē)巴了——这婚不能乱结,得事事稳妥。结果呢,皇帝干脆海选全国少年俊才,硬生生整出俩优等生:谢诏和高中元。
本来吧,兄妹的事儿皇帝说了算,哪知这年头“朝堂之上火拼,后宫之内抢人”这种场面,也一点不新鲜。皇太后看了一眼俩小伙儿,指着谢诏说,这人看着顺眼,就让他做驸马。就在众人或点头或瞪眼里,好嘛,姑娘直接被塞给了谢诏。所有人都以为这下子,皇家门面终于保住了。
但生活啊,总是喜欢反复揉搓那些自信满满的脸。在大婚之夜,永淳公主干脆傻了眼——谢诏居然是个秃脑门儿,大光头。说真的,这种事搁在古人头上,基本就等于社死现场了。明世宗都觉得窝火,心里那个嘀咕:“这年头连买个橘子都要包好,给我挑个妹夫都出纰漏?”自打这回以后,皇家似乎才开窍——自家妹妹的婚姻,真的得“全方位检验”一把。
于是,后来每次皇室姑娘出嫁,边上总要先送个贴身侍女,俗称“试婚宫女”,让她先跟准驸马过日子。表面说是“考察”,但你说这叫什么事儿?驸马相当于被搁在秤盘上称体重,人人盯着看,一举一动都能决定自己前途。最怕啥?怕哪天回宫一说:身体有问题哇、脾气太冲哇、公主下不了手啊……那金饭碗一朝碎,后头的风言风语怕是能扎一辈子。
而宫女们的命就更难说了。你以为她们只是去打打前站,结果有时候根本是去“当小白鼠”。最开始,这些女子多是公主身边多年使唤得最贴心的那拨人,既会照顾主子,也通人情世故。可“试婚”试完就光荣回归、从此前程无忧?想得美。大多数时候,这份活计只让人避之不及。公主一嫁过去,有些事讲不清道不明,家里人还得在心里盘算半天。
说到这,其实清朝这事也没比明朝强到哪去。毕竟八旗子弟当年讲究规矩,可这“试婚格格”和“试婚宫女”每次搞下来,总归沾着点怪气。皇子结婚前,要先选几个姿色最优、脾气最好的八旗姑娘,提前“教教他怎么当个男人”。这些姑娘比皇子年纪还得大一两岁,个头要挺,人得大方——说白了就是“提前上岗”,名头虽说叫“格格”,归根到底还是“通房”。日子过得好坏都两说,但落不到什么官老爷的正房地位。
要赶上是皇帝钦定的太子,还得请一屋子的老太监、嬷嬷守着,生怕哪一步走错了。这场面就离谱得很:头一次见面不能叫、不能闹,身后还站着一排长辈提防你。这些试婚格格们,做得好,或许能有点名分,每月能领点钱。碰上喜头好命的,比如乾隆身边那位富察氏,命运或许能翻个大跟头——她本来也只是个“试婚姑娘”,却因为和乾隆情投意合,倒成了皇贵妃,还生了老大的儿子。有点像买彩票的头奖,偏偏你一辈子买彩票,绝大多数人只是扔钱。
更多的姑娘呢?说惨也是真惨。清朝讲究贞洁,这些妇道人家哪怕“理论知识”很丰富,那也是“纸上谈兵”。可一旦家里指定了驸马,宫女就得提前住进对方家,好吃好住地“实地考察”一波。驸马小伙子则像被抓去考核的学生,生怕哪天被测出“硬伤”——要是倒了霉,不仅自己被唾弃,连累家族都得被人戳脊梁骨一辈子。至于那位宫女,几十年后回想起来,大多也只有几句冷笑:人前是锦衣玉食,人后不过是件“工具人”罢了。
最让人唏嘘的,是试婚之后那些“功成身退”的姑娘们。清朝规矩,公主出嫁在外有自己府邸,并不是和驸马天天腻歪。驸马不能随便纳妾,试婚宫女便成了“膈应人”的存在。既得不到正式名分,主母还时时防着你,日子大多冷冷清清。没几个像富察氏那样“咸鱼翻身”。大多数试婚宫女,喝得下酒,咽得下泪。没人问起时,也许连姓名也记不住。
你以为只有这些姑娘倒霉?不见得。清末最后那波天潢贵胄里,谁不是一肚子火气?溥仪三岁那年就被抱去做皇帝,小孩子啥也不懂,太监们仗着“试婚“的名头早早折腾得他体虚。这事也不是自家老婆说说就能算,那位文秀后来回忆道,这皇帝十年都关心不了她一下,满宫的寂寞都能挂成一副画。最后,溥仪身体垮了,皇室也青黄不接。江山易主,不过弹指一挥。「清朝皇族绝嗣」这顶帽子,谁能不搬点锅给这莫名其妙的“试婚”制度?
讲了半天,试婚到底造就了谁的光鲜,又坑了谁的青春?皇家也许只在意一时面子,可那些曾经的少女、那些无辜的少年郎,早在无数次“考察”和“被考察”之间,被转动的命运轮盘慢慢吞噬。想想,古代的体面,有时候还真不值钱。而今人回头看这折腾法子,不免一声叹息:规矩再多,幸亏咱们生在当下。没法子,古人的幸福,往往全靠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