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所大学挑大梁冲诺奖,浙大和南大为啥没在列?

发布时间:2025-08-10 10:34  浏览量:3

国家启动了一个挺重要的事儿,就是建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冲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毕竟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里,90%左右的获奖者都是靠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始创新,咱们国家这些年在这方面一直想有所突破。这个中心从2023年开始创建,到现在全国只有6所大学拿到了建设资格,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山东大学。名单一出来,不少人都有点惊讶,怎么里面有山东大学,反而没看到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呢?这两所学校的基础学科实力平时也挺强的,大家都在琢磨这到底是为啥。

为啥是这6所大学能拿到这个资格呢?公开信息里说,主要是因为这6所大学在对应学科领域都是“第一梯队”,对应学科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里都在前3%,属于国内顶尖水平。不过仔细看学科分布,数学和生物有4所大学参与,物理和化学有3所。北大不用说,基础学科一直是国内第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全都入选了,实力摆在那儿。中科大、复旦、上交大各有两个学科入选,也都是它们的强势学科,比如中科大的物理和化学,复旦的数学和生物,这都挺正常。比较让人意外的是山东大学,这次靠数学学科入选了,要知道山大的数学学科一直口碑不错,这次能和清北复交这些学校一起,确实挺给山大长脸的。

网友们看到这个名单,讨论得可热闹了。有不少人替浙大和南大觉得可惜,“浙大的生物学、南大的物理学,平时排名都是全国前三的,怎么这次没选上?有点冤啊。”还有人注意到地域问题,“你看这6所里,北京有北大清华,上海有复旦上交,剩下的中科大在合肥,山大在济南,北京上海两地就占了4所,资源是不是太集中了?”也有网友好奇选拔标准,“之前看软科排名,清华的数学才排第五,化学排第七,都不算顶尖,为啥还能入选?难道国家选拔和软科排名看的不是一回事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想弄明白这里面的门道。

其实把这些信息串起来看,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逻辑。国家选这6所大学,肯定不只是看单一学科的排名。清北复交作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几所学校,不光学科强,背后还有北京上海的经济和政策支持,资源整合能力和发展后劲都比较足,让它们先挑大梁很合理。山东大学虽然综合排名不如有些学校,但数学学科是真的顶尖,这种“单项冠军”被选中也说得通。至于浙大和南大,它们的单个学科实力确实强,但可能在学科布局的全面性或者资源整合的成熟度上,暂时还没达到这次选拔的综合要求。毕竟这个人才培养中心是要长期攻关的,不光看现在的学科排名,还得看能不能持续输出高质量成果。

我觉得吧,现在这6所大学只是第一批“种子选手”,后续肯定还会有更多高校加入。就像原文里说的,天文学、地理学这些学科还没纳入培养中心呢,一旦纳入,南京大学的天文学绝对是有力竞争者。浙大的生物学基础那么好,后续入选的可能性也很大。国家搞这个人才培养中心,本来就是分阶段推进的,先让顶尖综合高校带头发力,把框架搭起来,积累经验,然后再慢慢吸收更多有特色学科的高校进来。这样既能保证初期的攻关力度,又能让更多高校的优势学科发挥作用,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

说到底,基础学科是国家科学发展的根基,不管是现在的6所大学,还是以后加入的更多高校,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培养出能冲击诺奖的顶尖人才。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但只要方向对了,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总会看到成果的。咱们就等着看这些高校接下来怎么发力,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