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近现代名人——李作新
发布时间:2025-08-14 11:41 浏览量:3
李作新,民国十八年(1929年)出生,今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人。原云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核物理专家,曾于1989年和1995年两次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为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人。
李作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入读云南大学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得主彭桓武(今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人)。在核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其领导建造的“辐照”装置填补了云南省的一项技术空白,并在食品保鲜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将核物理学中的辐照运用到食品保鲜上的,就是李作新。除此之外,更加不为人所知的是,李作新曾于1989年和1995年两次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为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人,是业内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家。
李作新是1947级的云南大学学生,虽然读的是理科专业,但当时云南大学名教授会聚,只要有时间,就会跑到文科班上蹭课。国学大师刘文典(今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人)当时任职云南大学,其博学的讲课吸引了时年18岁的李作新。李作新在学习繁重的专业课程之外,外语也不能放下,因为最先进的理论基本都来自国外学术研究期刊,因此,不得不死啃外语,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年轻时,李作新最多掌握了英、德、日、法四门语言。
李作新是食品保鲜新技术推广的带头人,这项技术叫“辐照”,只要被辐照过的东西,保鲜期都会延长。李作新领导建造的“辐照”装置,填补了云南省的一项技术空白。这项技术已经运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普通市民息息相关。
鉴于李作新在物理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在学术界的声望,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两次作为诺贝尔奖委员会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提名人。第一次是在1989年,不过这次给对方交了“白卷”,一个人也没有推荐。因为李作新检视一番当时物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后,觉得这些人都还没有达到争取诺贝尔奖的水平。因此,当年并未就邀请函向瑞典皇家科学院进行答复。第二次是1995年,这一次,推荐了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彭桓武。
退休后,李作新不再授课,但却没有闲居度日,而是返聘回学校,开始校史整理研究工作,同一群可以做孙辈的年轻人一起工作。另外,李作新还会上网,新出的云大校史著作《熊庆来与云南大学》就是一字一字亲手敲到电脑上去的。2010年,李作新还跑到美国,和一帮专家、学者钻到美国拉斯维加斯大峡谷里去进行科考。
李作新像
《东陆瑰宝:董泽(今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人)纪念文集》李作新主编 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熊庆来与云南大学》李作新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东陆园随忆》李作新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15年1月
2004年12月,李作新教授在云南大学主办的学术会议上讲述会泽百家“至公天下字体源”
006年8月,李作新夫妇应邀访问加拿大期间,在温哥华森林公园与巡警骑士合影
在云南大学熊庆来(今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人)故居接待熊氏后人。熊庆来三子熊秉衡(左三)、李作新(右一)
2018年2月,李作新教授在云南大学呈贡(今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校区日晷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