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凶手“消失”,警方追凶20多年才得知:他一直就在身边

发布时间:2025-08-14 12:21  浏览量:2

1999年10月的那个雨夜,许建明的尖叫声刺破了梧桐街17号院的寂静。

当他推开房门的瞬间,血腥味扑面而来。妻子刘雅琴倒在客厅地板上,身下是一片暗红的血泊,她的眼睛瞪得很大,仿佛在凝视着什么可怕的东西。

许建明跪在妻子身边,颤抖的手伸向她的脖颈——没有脉搏。

他拨通了报警电话,声音哽咽:"我妻子死了,有人杀了她。"

当警察赶到现场时,许建明坐在血泊旁边,怔怔地望着妻子的尸体。他的神情悲伤而震惊,完全符合一个刚刚失去妻子的男人应有的表现。

没有人注意到,在他悲伤的眼神深处,有一丝几不可察的松懈。

01

二十三年后,2022年秋天的一个午后,梧桐街派出所。

"赵队,那个案子又有人举报了。"年轻警察陈宇豪推开办公室门,手里拿着一份举报材料。

赵建平抬起头,眉头微皱。他知道陈宇豪说的是哪个案子——刘雅琴命案,梧桐街派出所二十多年来最大的未破命案。

"又是匿名举报?"赵建平接过材料。

"不是,这次是实名举报。"陈宇豪指着材料上的签名,"举报人是徐慧兰,刘雅琴的邻居。她说有新的线索。"

赵建平仔细阅读着举报材料。徐慧兰在材料中声称,她最近在整理老物件时发现了一些当年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拍摄于案发前几天,照片上的细节可能与案件有关。

"把徐慧兰请来谈话。"赵建平合上材料,"这个案子压了太久了。"

刘雅琴命案发生在1999年,当时的办案警察大多已经退休或调离。赵建平是三年前调到梧桐街派出所的,虽然对这个陈年旧案有所了解,但并没有深入研究过。

案件卷宗显示,刘雅琴是在家中被人用菜刀砍死的,现场没有被盗的迹象,也没有发现明显的打斗痕迹。凶手似乎是熟人作案,但当时的调查始终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指向任何一个嫌疑人。

最大的嫌疑人当然是丈夫许建明。

但许建明有完整的不在场证明——案发当晚他在公司加班,有同事可以作证。监控录像也显示,他确实在公司待到了很晚,直到接近十点才离开。而根据法医鉴定,刘雅琴的死亡时间在晚上七点到八点之间。

除了许建明,警方还调查了刘雅琴的其他亲友和社会关系,但都没有发现有作案动机的人。案件陷入了死胡同。

"徐慧兰到了。"陈宇豪敲门进来。

徐慧兰已经七十多岁了,头发花白,但精神还算矍铄。她小心翼翼地坐在椅子上,从包里拿出一个旧相册。

"警察同志,这些照片我保存了二十多年。"徐慧兰翻开相册,指着其中一张,"这张是我1999年10月15号拍的,就是雅琴出事前三天。"

赵建平接过照片仔细端详。这是一张在院子里拍摄的照片,背景是梧桐街17号院的楼房。照片上有几个人在聊天,其中就包括刘雅琴和许建明。

"您看出什么问题了吗?"赵建平问。

"你看这里。"徐慧兰指着照片的角落,"这个人,我当时没注意,但现在看起来很奇怪。"

照片角落里确实有个人影,距离较远,有些模糊。那人站在楼房的阴影里,似乎在观察着院子里的情况。

"您认识这个人吗?"

徐慧兰摇摇头:"不认识。而且我觉得奇怪的是,这个人好像在偷偷观察雅琴他们。你看他的姿势,躲在暗处。"

赵建平将照片拿到灯下仔细观察。确实,那个人影的姿态显得鬼鬼祟祟,不像是正常的路人。

"这张照片您还给其他人看过吗?"

"没有,我也是最近整理老照片才发现的。"徐慧兰顿了顿,"警察同志,我总觉得雅琴的死有蹊跷。她平时人缘很好,没有仇人。而且那天晚上我听到了奇怪的声音。"

"什么声音?"

"像是有人在楼道里走动,脚步声很轻,但我听得出来。"徐慧兰的眼神变得凝重,"当时我以为是楼里的住户,也没在意。现在想起来,那脚步声停在了雅琴家门口。"

赵建平记录着这些细节。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徐慧兰的记忆似乎还很清晰。

"您确定那脚步声停在刘雅琴家门口?"

"确定。我当时正在看电视,声音开得不大,所以听得很清楚。"徐慧兰点点头,"而且我还听到了开门的声音,但没听到敲门声。"

这个细节让赵建平心中一动。没有敲门声就开门,说明来人可能有钥匙,或者刘雅琴主动开了门。这意味着凶手很可能是熟人。

02

当天下午,赵建平决定重新梳理这个案件。

他从档案室调出了厚厚的案件卷宗,一页页仔细翻阅。二十三年前的调查记录详细而全面,当时的办案民警显然下了很大功夫。

卷宗显示,刘雅琴享年三十五岁,在梧桐街一家纺织厂做财务工作。她性格温和,人际关系良好,没有发现明显的仇敌。

丈夫许建明比她大三岁,在一家机械厂做技术员。两人结婚十二年,没有孩子。邻居们反映,夫妻关系平时看起来还不错,很少吵架。

但赵建平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在案发前一个月,有邻居听到许建明夫妇发生过争吵,内容似乎与金钱有关。

"陈宇豪,你去查一下许建明的近况。"赵建平抬头对陈宇豪说,"看看他现在住在哪里,在做什么工作。"

"好的,赵队。"陈宇豪转身离去。

赵建平继续翻阅卷宗。案发现场的勘查记录显示,刘雅琴是被人用菜刀连砍数刀致死,伤口主要在颈部和胸部。现场的菜刀就是她家厨房里的,上面只有死者的指纹,没有发现其他人的痕迹。

这说明凶手要么戴了手套,要么事后仔细清理了现场。

最让人困惑的是,现场没有明显的打斗痕迹。以刘雅琴的身材和力气,如果遭遇突然袭击,应该会有激烈的反抗。但现场的家具摆设基本没有被破坏,只有地上有一些血迹。

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可能:要么凶手的力量远超死者,能够迅速制服她;要么死者对凶手没有防范,被突然袭击。

赵建平翻到了当年对许建明的询问笔录。

许建明在笔录中声称,案发当天下午他和妻子一起吃的午饭,然后他去公司上班。因为有一个紧急的技术问题需要处理,所以加班到很晚。

"雅琴平时晚上都在家看电视或者做家务,很少出门。"许建明在笔录中说,"我回家的时候发现门锁着,用钥匙开门进去就看到了......"

笔录记录了许建明当时的情绪变化——他在描述发现妻子尸体的过程时多次哽咽,甚至一度无法继续。

但赵建平注意到,许建明在回答某些问题时显得有些迟疑。比如当警察问他最近夫妻关系如何时,他停顿了几秒才回答"很好,我们很少吵架"。

这种迟疑可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也可能隐藏着什么。

"赵队,查到了。"陈宇豪推门进来,"许建明现在住在城东的康乐小区,已经再婚了。现在的妻子叫赵悦然,比他小十岁。许建明退休后在一家私人诊所做设备维修。"

"他什么时候再婚的?"

"2003年,就是刘雅琴死后四年。"陈宇豪翻看着资料,"赵悦然是他在工作中认识的,当时她在医院做护士。"

四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失去妻子的男人来说,重新开始生活并不算太快。但赵建平总觉得这其中有些不寻常。

"我们去见见许建明。"赵建平站起身,"还有,把徐慧兰提供的照片拿去技术科,看能不能把那个人影处理得更清楚一些。"

康乐小区位于城东,是一个建于2000年代初的老旧小区。许建明住在六楼,楼道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味道。

赵建平按响门铃,开门的是一个中年女人,应该就是赵悦然。她看上去保养得不错,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显得很年轻。

"您找谁?"赵悦然有些警惕地问。

"我们是梧桐街派出所的,找许建明有些事情了解。"赵建平出示了证件。

赵悦然的脸色微微一变,但还是侧身让他们进来:"建明在书房,我去叫他。"

客厅里收拾得很整洁,墙上挂着许建明和赵悦然的结婚照,还有一些旅游时拍的合影。从照片上看,许建明现在的生活似乎很幸福。

不一会儿,许建明从书房走出来。二十三年过去了,他已经从当年的中年男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精神状态还不错。

"警察同志,是不是雅琴的案子又有新进展了?"许建明的声音有些颤抖,"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希望能找到真凶。"

赵建平仔细观察着许建明的表情。他看起来确实很关心这个案子,但眼神中似乎又带着一丝不安。

03

"许先生,我们想了解一些情况。"赵建平坐在沙发上,取出那张徐慧兰提供的照片,"您还记得这张照片吗?"

许建明接过照片,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当他看到照片上的自己和刘雅琴时,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

"这是在我们院子里拍的,应该是1999年的照片。"许建明的声音有些哽咽,"那时候雅琴还在......"

"您注意到这个人影吗?"赵建平指着照片角落的模糊身影。

许建明将照片拿得更近,眯着眼睛看了很久:"这个人......"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但又摇了摇头,"记不清了,当时院子里经常有人来往。"

"您确定不认识?"

"不确定。"许建明放下照片,"警察同志,时间太久了,很多事情我都记不清楚了。"

赵建平注意到,当许建明看到那个人影时,他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这可能是年老的生理反应,也可能是心理波动的表现。

"许先生,我们想再了解一下案发当天的情况。"陈宇豪拿出笔录本,"您能详细回忆一下那天下午和晚上的行程吗?"

许建明深吸了一口气:"那天是1999年10月18号,星期一。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一天改变了我的一生。"

他开始回忆当天的情况。中午和妻子一起吃饭,下午一点半到公司上班。因为有个设备出了故障,他和同事一直在维修,晚饭都是在公司吃的盒饭。

"大概九点半的时候,设备修好了,我才下班回家。"许建明的眼神变得空洞,"推开门的时候,我还在想为什么雅琴没有开灯,结果......"

他的声音哽咽了,赵悦然走过来轻抚他的肩膀。

"建明,别想了。"赵悦然轻声安慰,然后对警察说,"警察同志,这件事对我丈夫打击很大,能不能......"

"我们理解。"赵建平点点头,"但有些情况需要核实。许先生,您当时在公司加班有同事可以证明吗?"

"有的,当时和我一起加班的有老张、小李还有小王。"许建明擦了擦眼角,"他们应该都还记得。"

陈宇豪记录着这些信息。当年的调查确实核实过许建明的不在场证明,几个同事都证实他确实在公司加班到很晚。

"许先生,案发前您和妻子的关系怎么样?"赵建平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许建明愣了一下:"关系很好啊,我们很少吵架。"

"有邻居反映,案发前一个月你们有过争吵。"

许建明的脸色微微一变,赵悦然也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那个......"许建明似乎在努力回忆,"是为了钱的事情。当时厂里效益不好,我的工资减少了,雅琴有些担心家里的开支。我们讨论了一下,不算争吵。"

"仅仅是讨论?"

"可能声音大了一点。"许建明承认,"但不是什么大问题,过几天就和好了。"

赵建平继续观察许建明的表情。他说话时眼神有些闪烁,显然在隐瞒什么。

"许先生,您妻子有没有提到过最近有陌生人找她?"

"没有。"许建明摇头,"雅琴的社会关系很简单,主要就是厂里的同事和我们院子里的邻居。"

"那她有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能引起别人的觊觎?"

许建明想了想:"我们家条件一般,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雅琴有一条金项链,是结婚时买的,但案发后还在,没有丢失。"

这个细节很重要。现场没有被盗的迹象,说明凶手的目的不是财物,而是要刘雅琴的命。

"您觉得会是什么人想要害您妻子?"

许建明沉默了很久,最后摇摇头:"我真的想不出来。雅琴是个很好的人,从不与人结怨。"

访问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但没有获得太多新的信息。许建明的回答基本与当年的笔录一致,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显得不太确定。

临离开时,赵建平又问了一个问题:"许先生,您对找到真凶还有信心吗?"

许建明的眼神复杂地看着他:"当然希望能找到。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有时候想,也许雅琴在天之灵只希望我能好好生活下去。"

走出康乐小区,陈宇豪对赵建平说:"赵队,你觉得许建明有问题吗?"

赵建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注意到他看到照片上那个人影时的反应了吗?"

"有点奇怪,好像认识但又不承认。"

"还有,他提到与妻子争吵的事情时,明显在撒谎。"赵建平点燃一支烟,"一个月内的争吵,不可能记不清内容。"

"那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先去技术科看看能不能把照片处理得更清楚,然后找当年和许建明一起加班的同事了解情况。"赵建平吐出一口烟圈,"这个案子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04

技术科的结果让人失望。

虽然经过数字化处理,照片上那个人影变得稍微清晰了一些,但仍然无法看清面貌。只能确定那是一个中等身材的男性,穿着深色衣服,站在楼房的阴影里。

"从姿态来看,此人确实像在偷偷观察院子里的情况。"技术科的小刘指着处理后的照片说,"但要确定身份,这个清晰度还远远不够。"

赵建平盯着照片看了很久。那个模糊的身影给他一种奇怪的感觉,但又说不清楚哪里奇怪。

"继续处理,看能不能从服装或者体型特征上获得更多信息。"

下午,赵建平和陈宇豪开始寻访当年与许建明一起加班的同事。

机械厂早就搬迁了,但通过人事档案,他们还是找到了其中两个人的联系方式。

老张叫张建军,现在已经七十岁了,住在城北的一个老小区。当听说警察要了解1999年那次加班的情况时,他显得很配合。

"那天的事情我记得很清楚。"张建军坐在客厅里,给两位警察倒茶,"设备突然出故障,是个进口的机床,零件很难找。我们几个人忙了一整天。"

"许建明当时的表现怎么样?"

"很专注,毕竟他是技术员,对那台设备最熟悉。"张建军回忆着,"不过我记得他那天心情似乎不太好,有点心不在焉。"

这个细节引起了赵建平的注意:"心不在焉?具体表现在哪里?"

"就是平时他修设备的时候很专注,但那天总是走神,还接了好几个电话。"张建军想了想,"我当时还开玩笑说,是不是家里催他回去吃饭。"

"他接电话时你听到内容了吗?"

"没有,他都走到一边接的。但我感觉不像是普通的家庭电话,因为他说话的语气有点紧张。"

陈宇豪记录着这些细节。如果许建明在加班期间接到了什么重要电话,可能会改变整个案件的方向。

"那天他几点离开的公司?"

"应该是九点半左右,我们一起走的。"张建军确认道,"到公司门口的时候,他说要去买点东西,就和我们分开了。"

这又是一个新的信息。按照许建明的说法,他是直接回家的,但张建军说他要去买东西。

"您还记得他说要买什么吗?"

张建军摇摇头:"没说具体的,就说要去买点东西。"

离开张建军家,两人又去找了另一个同事小李。但小李早就搬到外地,电话也换了,暂时联系不上。

"赵队,看起来许建明确实有隐瞒。"陈宇豪总结着今天的收获,"加班期间接神秘电话,下班后说要买东西但没说买什么。"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赵建平点燃一支烟,"如果他真的去买东西了,那他到家的时间可能比报案时说的要晚。"

根据当年的笔录,许建明说自己大概十点左右到家发现了妻子的尸体。但如果他九点半从公司离开后还去买了东西,到家时间应该更晚。

这个时间差虽然不大,但可能很关键。

"我们需要查一下当年附近商店的记录,看看有没有许建明买东西的证据。"赵建平掐灭烟头,"另外,那几个神秘电话也需要查。"

但二十三年过去了,当年的通话记录和商店监控早就不存在了。这些线索虽然有价值,但很难得到证实。

当天晚上,赵建平躺在床上反复思考这个案件。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一个结论:许建明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他不可能是凶手。但同时,他在某些问题上的回答又显得不够坦诚。

这种矛盾让赵建平感到困惑。

突然,他想起了一个细节——徐慧兰说她听到了脚步声停在刘雅琴家门口,而且没有听到敲门声就听到了开门声。

这说明什么?

要么凶手有钥匙,要么刘雅琴主动开门。

如果是刘雅琴主动开门,说明她认识来人,没有防范。但根据调查,她的社会关系很简单,没有发现可疑的人。

如果是凶手有钥匙,那问题就更复杂了。谁会有刘雅琴家的钥匙?

除了她丈夫许建明,应该没有其他人了。

但许建明有不在场证明......

等等!

赵建平突然坐起来,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形成。

如果许建明真的是凶手,但他确实在公司加班到很晚,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事实如何同时成立?

只有一种可能——许建明找了人代替他行凶。

05

第二天一早,赵建平就来到了办公室。

他重新翻阅案件卷宗,这次专门关注现场勘查的细节。如果是雇凶杀人,现场应该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法医报告显示,刘雅琴身上的伤口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凶手使用的是厨房里的菜刀,连续砍击了七刀,其中致命伤是颈部的三刀。

"从伤口的角度和深度来看,凶手可能具有一定的解剖知识,或者至少知道人体的要害部位。"法医在报告中写道。

这个细节很有意思。普通的激情杀人往往是乱砍一气,而这起案件中凶手显得相对冷静和专业。

赵建平又仔细研究了现场照片。客厅里的家具摆设基本没有被破坏,只有茶几上的一个水杯被打翻了,地上有一些水渍混合着血迹。

这说明刘雅琴在遇害时可能正在喝水,或者刚刚放下水杯。凶手很可能是突然出现,迅速实施了攻击。

"陈宇豪,你去查一下1999年前后,梧桐街附近有没有发生过其他类似的案件。"赵建平抬头对陈宇豪说,"特别关注雇凶杀人的案例。"

"好的,赵队。"

"还有,继续寻找当年和许建明一起加班的其他同事,我想了解更多那天晚上的情况。"

上午十点,赵建平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是赵警官吗?我是徐慧兰。"电话里传来老人有些颤抖的声音,"我想起了一件事,可能对案件有帮助。"

"您说。"

"我昨天晚上想了一夜,突然记起来,案发前几天,我确实见过一个陌生人在我们院子里转悠。"

赵建平精神一振:"您能描述一下那个人吗?"

"是个中年男人,不高不矮,穿着很普通。"徐慧兰努力回忆着,"当时我在阳台上晾衣服,看到他在楼下看上看下的,好像在观察什么。"

"您觉得他在观察什么?"

"我当时觉得他在看楼号,可能是找人。但现在想起来,他的眼神总是往雅琴家的窗户看。"

这个信息很重要。如果真的有人在案发前踩点,说明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犯罪。

"徐阿姨,您能再详细描述一下那个人的特征吗?年龄、身高、穿着?"

"大概四十岁左右,身高一米七几,穿着深蓝色的夹克衫。"徐慧兰停顿了一下,"对了,他的头发有点卷,而且走路的时候有点驼背。"

赵建平仔细记录着这些特征。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徐慧兰的记忆似乎还很清晰。

"您还记得是具体哪天看到他的吗?"

"应该是10月15号或者16号,就是出事前两三天。"

挂断电话后,赵建平立即让陈宇豪将徐慧兰的描述记录下来,并开始在系统中搜索符合特征的人员信息。

虽然希望渺茫,但这是目前唯一的线索。

下午,陈宇豪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赵队,我找到了当年和许建明一起加班的另一个同事,小王。他现在叫王志强,在城南开了个小超市。"

王志强今年五十八岁,身材有些发福,但精神还不错。当听说要了解1999年那次加班的情况时,他显得很惊讶。

"这么多年了,怎么又提起这件事?"王志强放下手中的货物,"那天的事情我记得,因为第二天就听说许建明的老婆出事了,印象很深。"

"您能详细说说那天晚上的情况吗?"

王志强回忆着:"设备下午就坏了,我们几个人一直在修。许建明那天状态不太好,总是心不在焉的。"

"您也注意到他心不在焉?"

"是啊,平时他修设备很专注的,但那天老是走神。"王志强点点头,"而且他接了好几个电话,每次接完电话脸色都不太好。"

"您听到电话内容了吗?"

"听到一点点。"王志强想了想,"好像是有人催他什么事情,他说'我知道了,会处理的'之类的话。"

这个细节很关键。看来许建明在案发当天确实接到了什么重要的电话,而且让他感到压力。

"那天晚上你们一起离开公司的吗?"

"是的,大概九点半。到了门口,许建明说要去买烟,就和我们分开了。"王志强回忆着,"我当时还说陪他去,但他说不用,自己去就行。"

又是买东西,但这次说的是买烟。

"您觉得他当时的情绪怎么样?"

王志强沉吟了一会儿:"现在想起来,他那天晚上有点紧张,或者说有点着急。走路都比平时快。"

这些细节逐渐拼凑出一幅画面:许建明在案发当天接到了什么重要电话,让他感到压力和紧张。下班后他独自离开,说是要买东西,但实际上可能去做了别的事情。

但是,如果他去杀妻子,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从公司到家需要半个小时,而根据法医鉴定,刘雅琴的死亡时间在晚上七点到八点之间。

这个时间矛盾依然无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