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致电让中方安心,无论特普会谈出什么结果,对中方都利大于弊
发布时间:2025-08-14 13:02 浏览量:2
为了促成俄乌停火,前几日特朗普就派出特使访问了俄罗斯。
这名特使维特科夫也和普京聊了三个小时,美方的立场是要冻结现有控制线沿线的冲突,作为回报,美国将全面解除对俄制裁,并同俄方签署新的经济协议。
但是俄方的立场,仍然坚持完全控制东部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地区,以及南部的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地区。并要求乌克兰军队“和平撤出”俄方宣称拥有主权的领土。
从这一点来看,美俄双方其实是都没有退让的。
然而,巧就巧在美国特使这边,直接把俄方的话给误解了。其报给特朗普的,是俄罗斯军队提出了“和平撤离”的提议。
这可让特朗普高兴坏了,认为马上就能实现停战了,于是特普会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定下来了。
(普京和特朗普)
从特朗普的外交风格来看,其外交活动的本质就是交易型领导的延伸,通过打破常规预期来创造谈判的筹码,这次将会晤地点选在阿拉斯加,同样体现出的是这一策略,将地点定在美国,既彰显了美方的主导权,又通过阿拉斯加曾是俄属领土这一历史象征意义,来为谈判注入心理压力。
再加上特朗普一直对诺贝尔和平奖念念不忘,如果这次会晤真能促成停火,对于注重个人成就的特朗普来说,绝对拥有致命的吸引力。所以,这次特普会的成果,很可能大大超出预期。
而对于普京来说,他也非常清楚特朗普的意图,耗时三年多的俄乌冲突,也让俄方在各层面都筋疲力尽了。所以若是这场会晤或是谈判,能基本满足俄方对乌东地区和克里米亚的诉求,不排除俄方会做出部分让步,以此来换美方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给俄罗斯创造喘息的机会,这也能让普京对国内有所交代,这也是其乐意前往阿拉斯加同特朗普见上一面的原因。
美俄马上要谈了,国际社会乃至当事方,也都非常关心中方的态度和立场。作为俄罗斯的战略伙伴,甚至不少猜测称美俄关系改善后,是否会集中力量对付中国。
为此,俄总统普京专程致电中方,在这件事情上给了中方一颗定心丸。
据外交部报道,日前中方元首已经应约同普京通了一通电话。
在此次通话中,普京一如既往,先是向中方介绍了俄美近期沟通的情况,随后又表明自身立场,即任何国际形势下,中俄关系都不会变。
对此,中方也给出回应,中方是乐见美俄关系改善的,并希望能推动乌克兰问题尽快解决。
(普京和特朗普特使维特科夫)
其实站在中方的立场来看,无论特普会谈出什么结果,对中方都是利大于弊的。
首先一点是,美俄关系本身就存在不可调和性,联盟对抗中国更是不可能的。
战略层面来看,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俄罗斯坚持将承认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归属作为停火前提,美方虽然默许了俄方实际控制部分领土,但为了不激怒欧洲盟友也不愿公开背书。这种矛盾在阿拉斯加会晤中可能表现为“领土交换”方案的博弈,即乌克兰以承认俄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换取俄军从乌东部分地区撤军。但此类方案不仅违背乌克兰宪法,更会引发欧洲对美国“出卖盟友”的强烈反弹,导致美俄合作缺乏可持续性。
经济层面美俄互补性更是严重缺失,俄贸易额仅占全球贸易总量的0.3%,且集中于能源和农产品等低附加值领域。相比之下,中俄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能源合作占比达45%,并建立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体系。这种深度经济互嵌使俄罗斯难以承受与中国脱钩的代价,而美俄合作的“象征性大于实质性”。
其次再看俄罗斯和欧洲这边,即使谈判取得良好结果,俄乌实现停战,但俄罗斯和欧洲的冰冻关系,并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善的。
俄欧矛盾根植于乌克兰危机、二战历史争议等多重创伤。截至现在,欧盟对俄制裁已累计实施18轮,涉及金融、能源、科技等关键领域,而俄罗斯以驱逐外交官、限制能源出口等手段反制,这种对抗已经导致俄欧政治互信降至冰点,更别说形成合作共识了。
(泽连斯基)
而中方这边,中方的战略弹性,让中方在这场博弈中创造了稳赢的局面。
无论特普会谈结果如何,中国都能在美俄矛盾中拓展战略空间。若美俄达成有限协议,例如能源基础设施停火,可能缓解欧洲安全压力,减少北约东扩动力,从而间接减轻中国在东部的战略压力。中国可借机推动“一带一路”与欧洲“全球门户”计划对接,扩大在中东欧的影响力。
若美俄谈判破裂,美俄关系恶化可能导致美国将更多精力投入欧洲,从而减少对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中国可加速推进南海岛礁防御体系建设,并深化与东盟的海上合作。
总之,不管国际局势怎么变化,中国都能凭借自身的战略智慧和灵活的应对方式,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找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机会。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让中国在各种不确定性中总能占据主动,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同时也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