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价值”穿越“周期”,腾讯如何将AI变成最确定的增长引擎
发布时间:2025-08-14 12:54 浏览量:3
在资本市场寻找确定性成为奢侈的2025年,腾讯用一份超预期的二季度财报,清晰地描绘了其增长新范式的轮廓。
腾讯二季度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经营利润(Non-IFRS)为692.5亿元,同比增长18%;毛利为1050亿元,同比增长22%;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3%提升至57%;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556亿元,同比增长17%。
当这些强劲的数字与高达三位数的资本开支增长并存时,一个关于“投入与产出”的新故事正在被讲述。这不再是过去那个依靠流量红利和投资版图驱动的腾讯,更像是一个以AI为核心中轴,驱动游戏、广告、企业服务等核心业务高质量增长的“新物种”。
AI引擎轰鸣:从战略投入到业绩兑现的“正循环”2025年第二季度,腾讯的财报中最引人注目的,并非仅仅是营收与利润的双位数增长,而是其背后清晰的增长逻辑——AI驱动。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业绩会开篇即点明核心:“我们在AI领域持续投入并从中获益。” 这句话的背后,是腾讯正在成功构建一个“AI投入-技术突破-应用落地-商业回报-再投入”的良性闭环。
1. “聪明”的重投入:百亿资本开支投向何方?
财报显示,腾讯二季度的资本开支同比猛增119%至191.1亿元,经营性资本支出更是飙升149%,主要用于增加GPU服务器。自去年四季度战略加速以来,累计资本开支已高达831.6亿元。在普遍追求“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如此激进的投入一度让市场担忧其对利润的侵蚀。
然而,业绩会上的交流揭示了腾讯“聪明投入”的战略定力。公司首席财务官 John Lo明确指出,这些投入是为支持AI能力而进行的必要投资。更重要的是,腾讯并非盲目“烧钱”。在高管财报电话会议环节,管理层透露了精细化的成本管理策略:在众多应用场景中,优先使用成本远低于旗舰模型的小模型;同时通过软件升级持续提升推理效率,用同样的芯片承载更多工作负载。
这种“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策略,使得腾讯在重金投入AI基础设施的同时,依然实现了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的同步提升。二季度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至57%,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利润率也提升了1个百分点至38%。这证明了AI投入并未成为拖累,反而通过提升核心业务效率,提前“反哺”了自身的高额成本,一个高质量增长的正循环已然成型。
2. 混元家族的“组合拳”:从技术领先到生态繁荣
腾讯的AI故事,主角是其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家族。二季度财报和业绩会内容显示,混元正以“技术突破”与“开源扩散”两条腿走路,形成强大的合力。
技术上,从快思考模型TurboS到深度思考模型T1,再到多模态的图像2.0和3D v2.5,混元的技术栈日益完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混元3D模型,凭借行业领先的几何精度与纹理真实度,在Hugging Face上排名第一,社区下载量突破230万次。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里程碑,更是一个清晰的商业化信号——从游戏开发到3D打印,再到影视制作,高精度的3D内容生成正从“炫技”走向“实用”,为腾讯企业服务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应用上,腾讯正全力推动“好用的AI”加速渗透。AI原生应用“元宝”在高频迭代的同时,深度融入微信、QQ等核心场景;QQ浏览器则升级为AI浏览器。这种策略的核心,正如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所言,是利用腾讯独有的、庞大的现有平台(微信、QQ)作为杠杆,进行深度整合推广,而非简单地烧钱买量。这是腾讯相比于AI创业公司,在应用分发和用户触达上无可比拟的“护城河”。
王牌业务再进化:游戏与广告的双引擎被AI点燃如果说AI是腾讯新的底层操作系统,那么游戏和广告业务就是搭载这个系统后,性能得到极致释放的两大超级应用。
1. 游戏:从“常青树”到“平台化”的质变
本季度,游戏业务交出了一份惊艳的答卷: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2%,连续三季保持20%以上增速。其中国际市场增长35%,本土市场在去年高基数下依然稳健增长17%。强劲增长的背后,是AI技术与平台化战略的深度融合。
《三角洲行动》的启示:作为新晋爆款,《三角洲行动》7月平均日活突破2000万,跻身中国手游DAU前五、流水前三。CSO James Mitchell在业绩会上指出,其先进的模块化设计使得新功能(如跨服战、动态天气)能被快速引入。这背后,正是AI工具在内容生产、测试、优化全流程的提效。更重要的是,这款游戏的成功验证了腾讯在大规模、高质量、长线服务型游戏(Live Service Game)上的制作能力,回应了市场对于其创新能力的期待。
老树发新芽的秘密:《和平精英》和《王者荣耀》等“常青树”正在向“平台型产品”进化。James Mitchell透露,《和平精英》得益于“绿洲启元”(即“地铁逃生”)模式的普及,第二季度平均DAU同比增长超过30%;《PUBG MOBILE》中,已有超过10%的DAU在“奇观模式”沙盒环境中体验UGC内容。这种“游戏即平台”的进化,极大地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降低了对单一爆款的依赖,提升了整个游戏业务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业绩会上管理层自信地表示,随着产品组合扩大和平台属性增强,游戏收入的波动性将会降低。
AI的全方位赋能:从用AI工具加速内容制作,到提供更拟真的虚拟队友(NPC),再到利用AI驱动精准营销,AI已渗透到腾讯游戏研发、运营、推广的每一个毛孔。这不仅提升了玩家体验,也让商业化变得更高效。
2. 广告:20%增速背后的“AI魔法”
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至357.6亿元,连续十一季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一成绩在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尤为突出。业绩会上的解读清晰地揭示了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并非来自激进的广告加载率提升,而是源于AI带来的“内生效率革命”。
增长动力的拆解:在高管财报电话会议环节,管理层将广告增长归因于三个层面:
首要因素是“单次展示收入”的提升。这背后是两大AI应用:(1)AI驱动的精准定向,带来了更高的广告点击率(CTR);(2)AI完善了微信小店、小游戏的交易闭环,提升了每次点击的商业价值。
其次是“广告展示量”的增加。这主要得益于视频号和微信搜索等新兴流量场景的持续增长。
最不重要的因素是“广告加载率”。管理层明确表示,目前短视频的广告加载率仍处于中低个位数百分比水平,远低于行业10%-15%的普遍水平,这意味着未来增长的“弹药”依然充足。
这种增长模式是极为健康的。它不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而是通过技术提升效率,实现了用户、广告主和平台的三方共赢。视频号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50%,小程序广告增长约50%,微信搜索广告增长约60%,这些细分数据印证了AI驱动的广告引擎正在全速运转。
微信宇宙:AI加持下的生态再融合月活跃用户达到14.11亿的微信,是腾讯所有战略的基石。本季度,微信生态的进化同样深刻地烙上了AI的印记,其正从一个连接平台,加速升级为一个智能化的服务生态系统。
1. 交易生态的深化:小程序GMV同比增长18%,小游戏流水增长20%,这些数字背后是微信对交易场景的持续深耕。特别是微信小店,通过与小程序打通会员体系、推出“跟朋友一起买”等社交电商新玩法,正在成为微信交易生态的新活力源泉。
2. AI功能的“微”创新:腾讯没有在微信中进行颠覆式的AI改造,而是选择了“润物细无声”的整合。
智能客服:为微信小店注入大模型能力,提升商家服务效率。
内容解读:“元宝”可接入并深度解读视频号内容,提升信息获取效率。
AI搜索:在对话框、公众号、视频号等全场景覆盖,并依托小程序实现从信息查询到服务交易的闭环。
在被问及AI搜索是否会损害内容创作者生态时,腾讯总裁刘炽平给出了一个富有洞察的回答:他认为,虽然AI会直接提供答案,但用户满意度更高,且对于深度探索的需求依然会驱动他们点击原始链接。更重要的是,微信内容生态的大量浏览量来自订阅推送而非搜索,因此AI搜索对创作者的冲击目前微乎其微。这体现了腾讯在推动AI创新与维护生态平衡之间的审慎考量。
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走过“除错”期,迎来增长提速本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同比增长10%,增速明显改善。企业服务收入更是实现了高双位数增长。
1. 金融科技的稳健:商业支付活动和消费信贷服务的增长,是金融科技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业绩会上提到一个关键细节:商业支付总额的增长,得益于单笔交易金额的下降趋势有所收窄。管理层认为,这与政府“反内卷”举措下市场回归理性竞争有关,显示出腾讯支付业务正受益于更健康的宏观环境。
2. 企业服务的“新生”:企业服务收入的提速,一方面得益于企业客户对AI相关服务(如GPU租赁、API调用)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则源于腾讯云自身的战略调整。管理层在高管财报电话会议中坦言,过去几年对云业务进行了一次“除错(de-bugged)”,缩减了低利润业务,将业务建立在更可持续的基础上。如今,腾讯云正凭借其在CPU、存储、数据库等领域的综合优势,以及服务GoTo、正大等大型国际客户的成功案例,进入一个更健康的内生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