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教科普】当精神疾病遇到基孔肯雅热:安全用药全攻略

发布时间:2025-08-14 13:27  浏览量:3

当需要长期用药的精神障碍患者遇上突发的基孔肯雅热,如何安全用药?

我们为您梳理了核心用药原则与风险提示,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伊蚊叮咬的急性传染病。它的名字“基孔肯雅”(Chikungunya)源自非洲语,意思是“身体弯曲”或“弯腰行走”,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它最恼人的症状——严重的关节疼痛,常常让患者直不起腰来。

这种疾病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于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曾在广东和云南等地引发本地疫情,尚未形成稳定的疫源地。2025年7月,广东佛山发生境外输入继发聚集性疫情。

得了基孔肯雅热会怎样?

发热

在潜伏3-7天(范围为1-12天)后,突然出现发热和关节痛等症状。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39℃),一般发热1-7天。

关节痛

可为首发症状。主要累及远端小关节,如踝、指、腕和趾关节等,也可累及膝和肩等大关节,部分患者的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发展为慢性问题,影响活动能力。

皮疹

在躯干、四肢伸侧出现斑丘疹或紫癜,可伴瘙痒。

其他伴随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等。

基孔肯雅热怎么治?

关键是对症支持!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的《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如对于高热患者使用物理降温(如冰袋、温水擦浴),对于关节疼痛明显患者建议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保护受累关节。

对症药物治疗可考虑:

退烧止痛首选

对乙酰氨基酚 (如扑热息痛),这是最安全的选择。

重要警示

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尤其是在早期/未排除登革热时,以防出血或伤肾风险,儿童使用水杨酸类药物有引发Reye综合征风险,应避免使用。

若正在服用阿司匹林,务必告知医生评估风险。在排除登革病毒感染且对乙酰氨基酚不能充分缓解症状的情况下,可考虑给予NSAIDs治疗。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s均应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必要时间内使用。

皮肤瘙痒者可予抗组胺药物口服

或炉甘石洗剂外用

识别重症/高危人群

婴儿、老人、孕妇、有基础病者是重症高危人群,通常需要住院密切监测。神经系统、心脏、肝脏或凝血功能异常是重症表现,需紧急ICU干预。

慢性关节炎

当患者感染后出现持续3个月以上的临床表现(特别是疑似炎性关节炎症状时),应及时转诊至风湿免疫科进行评估,以明确是否需要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进行治疗。

如果您或家人正在服用精神科治疗药物,又感染了基孔肯雅热,以下是联合用药的关键注意事项:

1 - 对乙酰氨基酚

总体安全性较高:对于肝功能正常的人,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常用精神科治疗药物会和对乙酰氨基酚存在相互作用。

特别关注肝脏:

对于原有肝脏疾病或已经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若需联用对乙酰氨基酚,建议在咨询专业医生后,酌情降低精神科治疗药物或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

服用卡马西平的患者需注意:卡马西平可能让对乙酰氨基酚效果变差,同时增加其伤肝的风险。合用需格外谨慎。

服用拉莫三嗪的患者注意: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可能让拉莫三嗪效果减弱,需留意情绪变化。

2 - NSAIDs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洛索洛芬纳等)

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SSRIs)(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的患者需注意:因为NSAIDs和SSRIs均具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所以合用后会叠加这种风险。对于老年、有消化道溃疡或者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使用时尤其需警惕胃肠道黏膜损伤、出血及溃疡复发的潜在风险。

服用锂盐的患者需注意:NSAIDs可能抑制锂盐排泄而升高血锂浓度,联用期间必须严格监测血锂水平,并密切观察手部震颤、恶心、嗜睡、多尿等锂中毒先兆症状。

服用丙戊酸盐的患者需注意:NSAIDs与丙戊酸盐合用可能增加两种药物各自的游离血药浓度,因而增加副作用风险,需谨慎合用。

3 - 抗组胺药 (如马来酸氯苯那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等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显著的中枢镇静作用。当与具有镇静作用的精神科治疗药物(如奥氮平氯氮平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米氮平等NaSSA类抗抑郁药及苯二氮䓬类药物)联用时,可产生叠加性镇静效应。用药期间应严格避免驾驶、精密器械操作及高空作业等危险性活动,老年患者尤需警惕过度镇静导致的跌倒风险。

总结:健康小贴士

当精神疾病遇上基孔肯雅热,这样用药更安全:

解热镇痛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联合使用药物前先咨询医生

主动告知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

记住:医生是您康复路上的最佳伙伴!

参考文献

1.《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2. 苏允爱,吴艳坤,代悠然,等. 精神障碍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用药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3,56(02):155-159.

3. UpToDate——“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和预防”

4. Bartholomeeusen K, Daniel M, LaBeaud DA, Gasque P, Peeling RW, Stephenson KE, Ng LFP, Ariën KK. Chikungunya fever. Nat Rev Dis Primers. 2023 Apr 6;9(1):17.

北大六院抑郁症专病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