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送来“痛痛礼包”?千万别要!医生专家教你拒收技巧
发布时间:2025-08-14 13:31 浏览量:3
盛夏时节正值蚊虫繁殖与活动的高峰。近期,广东省多地暴发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划分,广西被列为基孔肯雅热防控I类地区,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当前,广西各项防控工作已全面启动。为帮助公众科学应对,记者专程走访多位医生和疾控专家,从疾病认知到防控措施,精心梳理全方位防护指南,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1
拆箱预警:
“痛痛礼包” 里有啥?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和登革热有何不同?如何防?针对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莎。
“基孔肯雅”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意为“令人弯腰屈背”,描述了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的姿态。基孔肯雅热的地理分布与媒介伊蚊的地理分布相关,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及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基孔肯雅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李莎介绍,基孔肯雅热病例具有以下特点:
发热,体温一般以中低热为主,少部分有高热,通常在2天到3天内退烧。
基孔肯雅热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现象。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古秀芳 绘制
皮疹,一般起病第1天到3天出现,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面部、手掌等地方,多为红色斑丘疹,病情好转会逐渐消退。
基孔肯雅热会导致患者出现皮疹现象。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古秀芳 绘制
关节疼痛,多数发生在手腕、脚踝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通常左右对称,有时不只是痛,关节周围还可能出现肿胀、僵硬,部分患者痛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1年以上。
基孔肯雅热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现象。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古秀芳 绘制
部分患者还会有头痛、乏力现象,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
李莎提醒,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是两种症状相似但病原体不同的疾病,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登革热则由登革病毒导致,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临床上,医生通过核酸或抗体检测可辅助确诊。
“不管是基孔肯雅热还是登革热,都是自限性病毒性传染病,目前都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均以对症支持为主,强调早期干预和重症预警。”李莎强调,在不明确病症但出现高热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冰袋、温水擦浴等,缓解高热带来的不适。
02
危险“快递员”:
白纹伊蚊大起底
基孔肯雅热这种急性传染病虽不会直接人传人,但其病毒可通过“人—蚊—人”的循环模式扩散。在此传播链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正是俗称“花蚊子”或“毒蚊子”的白纹伊蚊。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副主任医师覃朗提醒,这种源于东南亚的蚊种已成为广西夏秋季至关重要的病毒传播媒介,其活跃期与本地气候特点高度契合,需引起公众和相关部门高度警惕。
白纹伊蚊刺叮凶猛,可能传播多种传染病。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古秀芳 绘制
据悉,白纹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在广西全境均有发现。该蚊种的繁殖与水息息相关——其卵、幼虫(孑孓)和蛹均需在水中完成发育。小型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废弃瓶罐、旧轮胎,甚至微小的瓶盖积水,都是它们理想的孳生场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广西充沛的雨季降雨极易形成此类小型积水,为白纹伊蚊提供了大量繁殖温床。成蚊全天都可能吸血,但在一天中存在两个显著的叮咬高峰:清晨日出前1—2小时和黄昏日落前2—3小时,其中黄昏时段的攻击性尤为强烈。
“白纹伊蚊及其近亲埃及伊蚊是多种重要蚊媒病毒性疾病的主要传播者。”覃朗解释。当这些蚊子叮咬了处于病毒血症期的感染者(人或动物)后,病毒便进入蚊体内进行复制。使蚊子转变为危险的“移动病毒库”。当它再次叮咬健康人时,病毒便随之传播,完成疾病的扩散循环。
白纹伊蚊所属的伊蚊家族容易传播哪些疾病?覃朗指出,以下4种尤为典型,公众需提高认知: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重症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全球每年感染人数高达数亿。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随着与东南亚地区人员往来频繁,该病的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并存在引发本地传播的可能。
寨卡病毒病:由寨卡病毒引起,孕妇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小头畸形等严重后果。目前,该病在广西以输入风险为主。
黄热病: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广西虽无本地传播,但存在国际旅行输入的风险。
03
防蚊四招:
拒收叮咬“大礼包”
目前广西的蚊媒密度如何,如何有效防蚊灭蚊?
自治区疾控中心消杀与媒介防制所主任技师冯向阳介绍,衡量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核心指标是布雷图指数,即通过调查统计每百户住宅内外环境中孳生伊蚊幼虫的积水容器数量。例如,调查100户发现6个有幼虫的积水容器,布雷图指数即为6。该指数小于5属安全范围,5—10提示传播风险,10—20预示聚集性疫情风险,大于20则存在局部暴发风险。根据7月监测结果,广西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87,表明当前蚊虫繁殖活动已进入活跃期。
目前,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正积极发动各地开展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病媒生物防制,以降低传播风险。卫生健康部门呼吁公众积极参与,主动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翻盆倒罐、彻底清理积水环境和杂物,共同创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
针对家庭和个人,主要推荐以下“四招”防蚊灭蚊:
1.物理防护: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等设施阻隔蚊虫。
挂蚊帐防蚊。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古秀芳 绘制
2.化学防护:合理使用液体蚊香、蚊虫驱避剂。
喷驱蚊剂防蚊。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古秀芳 绘制
3.环境治理: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杂物垃圾,减少蚊虫栖息地。
家庭蓄水桶和种养水生植物的水体需每周彻底换水一次,换水时彻底清洗容器内壁及植物根部,或改用沙子种植。
庭院需经常疏通排水沟渠和排污井,保持流水畅通;闲置盆罐应清除或倒置存放。
屋檐、天台需设置畅通的排水系统并每周清淤;雨棚应设计成斜坡防止积水。
屋顶水箱需加盖密闭。
4.行为防护:蚊媒传染病流行季节,清晨和傍晚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上涂抹蚊虫驱避剂;避免在蚊子出没频繁的树荫、草丛、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穿浅色长袖长裤防蚊。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古秀芳 绘制
此外,在选用杀虫剂方面,疾控专家建议,家庭、单位灭蚊防蚊应选用“三证”齐全的卫生杀虫剂,即“WP”开头的农药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企业标准号。
04
严加防控:
蚊媒“包裹”零签收
广西与广东地缘相近,人员往来频繁,蚊媒传染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为筑牢公共安全屏障,一张覆盖城乡的立体防控网络正高效运转。
日前,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多部门印发专项通知,全面动员全区家庭健康指导员投入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通知要求,发挥家庭健康指导员作为基层健康促进生力军作用,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引导群众配合做好清积水、灭蚊虫等工作,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消除蚊媒孳生环境。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环境整治和风险点位消杀,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
今年7月以来,全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所)密切关注疫情进展,对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开展卫生监督检查,目前已检查医疗机构2300多家、学校50多家。同时加大对与广东接壤市县(区)和边境市县(区)等重点防控地区的督导力度,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
在南宁,疾控部门强化重点区域防控,对入境口岸、老旧社区、公园绿地、建筑工地等场所加密伊蚊密度监测频次,健全“2小时流调核心信息+4小时风险研判+24小时处置反馈”闭环机制,组建3支市级应急突击队。通过加强入境人员健康宣教与症状监测、针对外出务工和旅游等高风险人群开展专项宣传等方式,筑牢输入风险防线。
全区各地同步推进防控工作:桂平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组织4个应急小分队深入社区村屯、居民住宅开展“拉网式”排查,配备超低容量电动喷雾器、大型油机喷雾器等专业设备,对重点区域实施规范灭蚊消杀;凌云县疾控中心联合爱卫办及各乡(镇),对城区绿化带、下水道、垃圾中转站、居民区等场所的积水容器进行拉网式清理,组织专业队伍对重点区域实施成蚊喷杀,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05
当心误区:
这些操作不驱蚊更不治病
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民众关注,但比病毒更可怕的,可能是关于它的认识误区。记者采访了广西骨伤医院长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师莫威浪,请他澄清常见误区,帮助大家科学“避雷”。
误区一:基孔肯雅热靠空气或飞沫传播?
不少市民误以为基孔肯雅热像流感一样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莫威浪明确指出,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他解释,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伊蚊叮咬。病毒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进入人体,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会通过空气、飞沫或人与人接触传播。
误区二:连花清瘟能治疗基孔肯雅热?
近期有传言称连花清瘟可治疗基孔肯雅热,甚至引发抢购。莫威浪从医学角度予以澄清。
他介绍,连花清瘟主要通过多种成分协同发挥抗病毒、抗炎及调节免疫作用,主要用于缓解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而基孔肯雅热是蚊媒传染病,并非呼吸道疾病,目前没有临床研究证明连花清瘟对其有明确疗效。
“盲目服用连花清瘟风险不小。”莫威浪强调,这可能延误规范治疗。其含有的多种成分可能引发恶心、腹泻、过敏等不良反应,尤其加重肝肾负担。“若与布洛芬等退烧药或基础疾病用药联用,还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
误区三:普通花露水与含避蚊胺花露水驱蚊效果一样?
许多市民混淆了普通花露水与含避蚊胺花露水的区别。莫威浪指出,普通花露水主要依赖酒精挥发和香精暂时掩盖体味或带来清凉感,并无主动驱蚊作用。而含避蚊胺(DEET)的花露水,其有效成分能阻断蚊虫嗅觉受体,使蚊虫无法感知人体汗液、二氧化碳等信号,从而主动驱蚊。
“除避蚊胺外,经验证有效的驱蚊成分还包括驱蚊酯、派卡瑞丁、氯菊酯等。”莫威浪提醒,选购驱蚊产品时,务必查看成分表,优先选择含上述有效成分的产品。仅含金银花、艾草、薄荷等成分的产品,不具备实质性驱蚊效果,需注意辨别。
误区四:感染后自行服用退烧药、止痛药很安全?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患者常出现发热、关节痛,不少人会自行服用退烧药、止痛药,这可能加重肝脏负担。”莫威浪解释,该病毒本身可能引起肝脏损伤,而部分退烧药需经肝脏代谢,自行用药会雪上加霜,甚至导致肝细胞坏死。
因此,他特别提醒: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可能增加出血、关节及肝脏损伤风险。“如需缓解症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