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锚鱼”遭严惩,未成年旁听受教益
发布时间:2025-08-14 14:12 浏览量:2
“原来锚鱼钩比手指还长,鱼儿被钩住必死无疑!”8月12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前夕,葛洲坝检察院联合法院公开审理一起使用可视化锚鱼设备的非法捕捞水产品案,辖区内部分未成年人及家长全程旁听。
锚鱼“黑科技”现形记
巨型钩刺带着摄像头入水,钓竿上连着显示屏——被告人黄某某使用的可视化锚鱼设备,是残忍的捕鱼“杀器”。摄像头能将河底景象实时传输至屏幕,一旦发现有鱼游过,使用者便猛拉鱼竿,锋利的锚钩瞬间刺穿鱼体。
2025年5月8日,黄某某在长江宜都段江边水域使用该工具锚鱼,捕获白鲢鱼两条、鲤鱼一条。当日下午15时许,黄某某被公安机关现场抓获,查获可视化锚鱼竿一根、大号单钩一个及渔获物3尾。经称重,渔获物共计18.05千克。经认定,黄某某捕捞的位置位于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属于禁捕水域。
“非法捕捞,尤其是在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使用可视化锚鱼工具,其造成的生态破坏是毁灭性的,远非18.05公斤所能衡量。每一次非法捕捞,都是对全体为长江生态付出努力的人们的背叛,是对子孙后代生态权益的透支。”法庭上,检察官对被告人进行了严肃的法庭教育。
“以为只是钓鱼娱乐,没想到却犯了罪……”被告人黄某某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旁听席上,石子岭社区的孩子们屏息凝神——可视化锚鱼这个陌生词汇,此刻化作了眼前沉重的忏悔。
法治种子种进幼小心灵
“我们社区联合检察院、法院共同开展长江生态保护的法治宣传活动。”陪同旁听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当孩子们看到真实的被告人、听到具体的损害数据,比任何说教都更具震撼力。”
法庭特意安排了互动问答环节。检察官解答了孩子们提出的“为什么可视化工具危害巨大”、“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我们能做什么”等问题。
“回家我要告诉爸爸,千万不能在长江钓鱼!”一名学生的话引发了在场家长的深思。这种“小手拉大手”的效应,正是法治宣传期待的效果。
“每审理一个案件,就是播种一颗生态法治的种子。”葛洲坝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在庭审后表示,“邀请未成年人旁听非法捕捞案件,就是要让下一代亲眼看到破坏生态的法律后果,感受司法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
随着第三个全国生态日的到来,长江岸边的这场特别庭审,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敬畏自然、遵守法律的种子。当这些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长江母亲河的永恒微笑便有了最坚实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