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媛设局整垮同学,录音曝光:“当时我就注意到,监控拍不到”

发布时间:2025-08-14 14:41  浏览量:4

2023年7月,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一次“湿疹挠痒”,被硬生生演成了一场持续两年的悲剧。

主角不是医生,不是法官,而是一个名叫杨某媛的女生。
她不是在治病,而是在“设局”;
她不是在维权,而是在“复仇”——哪怕对方,只是一个素不相识、只想保研的大一新生。

最近,一段她与辅导员的通话录音曝光,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这场“性骚扰”闹剧背后令人胆寒的真相:
这不是冲动,是预谋;不是委屈,是算计。

2023 年的武汉大学图书馆,大一男生肖同学像往常一样坐在角落看书,腿部突然传来一阵瘙痒 —— 他患有多年的特应性皮炎,秋冬季节尤为严重。隔着裤子挠了几下的动作,恰好落入了斜对面杨景媛的视线。谁也没料到,这个再正常不过的举动,会成为日后风暴的起点。

杨景媛没有当场提出任何异议,而是悄悄打开了手机录像功能。她前后录制了五段视频,特意选择了监控摄像头拍不到的角度。据后来曝光的聊天记录显示,她在录制完成后还特意给朋友发消息:"完美捕捉,这角度绝了"。

随后的两个小时里,她始终保持沉默,直到肖同学准备离开时才上前阻拦,声称自己遭到了 "性骚扰"。

性格内向的肖同学当场懵了。面对杨景媛的指控,这个刚入学不久的男生紧张得说不出话。杨景媛趁机提出要求:"写份悔过书承认错误,这事就算了"。

在对方的步步紧逼下,肖同学糊里糊涂地写下了第一份道歉信,承认自己 "行为不当"。但杨景媛并不满意,要求他必须写上 "做了下流事" 这样的字眼。被逼无奈的肖同学只能照做,留下了第二份内容完全矛盾的悔过书。

这份被胁迫写下的悔过书,成了杨景媛手中的 "尚方宝剑"。她拿着材料直接找到辅导员,要求立刻取消肖同学的评优、保研和入党资格。更令人震惊的是,她在与辅导员沟通时,刻意隐瞒了自己的研究生身份,谎称只是 "普通本科生",还反复打探肖同学的成绩排名、家庭经济状况等私密信息。

学校最初的调查并未发现实质性证据,但杨景媛显然早有准备。她精心撰写了一篇 "小作文" 发布到网上,标题赫然写着 "女研究生举报大一男生图书馆性骚扰,校方包庇纵容"。文中刻意强调自己的 "受害者" 身份,将肖同学描述成 "品行不端的惯犯"。

在没有任何实锤证据的情况下,这篇充满煽动性的文章迅速引发网络热议,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始对肖同学进行人肉搜索和谩骂。

在这场愈演愈烈的风波中,辅导员刘迪的角色显得尤为关键。从现有录音来看,这位本该居中调解的老师,从一开始就站在了杨景媛一边。

"作为女性我肯定站你这边",在 2023 年 10 月 9 日的通话中,刘迪这样对杨景媛表态。当杨景媛提出要取消肖同学所有荣誉资格时,她甚至轻描淡写地说 "这个诉求不算高"。整个对话过程中,她没有一次要求查看证据,也没有听取肖同学的辩解,反而多次暗示 "男生肯定有问题"。

更令人咋舌的是,当杨景媛得意地说 "我在生活中是个经常报警的人" 时,刘迪不仅没有觉得异常,反而表示 "这说明你维权意识强"。这种毫无原则的纵容,让杨景媛的底气越来越足。她拒绝与肖同学家长当面沟通,坚持要求 "书面解决",甚至在保卫处查明监控无法证实其指控后,仍能让辅导员继续施压肖同学。

在辅导员的 "神助攻" 下,学校最终在舆论压力下给肖某记过处分,定性为 "不雅行为"。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两个年轻人的命运:杨景媛顺利保研,而肖同学则陷入了无尽的深渊。他在学校遭到孤立,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多次出现自残行为。更令人痛心的是,他的爷爷因不堪孙子蒙冤受辱,郁郁而终;姥爷也被气得中风,成了植物人。

直到 2024 年 2 月,肖同学的母亲偶然翻出儿子的皮肤病诊断记录,这场颠倒的黑白才迎来转机。诊断书上清晰显示,肖同学患有严重的特应性皮炎和湿疹,腿部瘙痒是长期症状。拿着这份关键证据,肖家人鼓起勇气将杨景媛告上法庭。经过一年多的审理,法院最终判决肖同学无罪,认定杨景媛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

讽刺的是,就在法院宣判的同时,当初力挺杨景媛的辅导员刘迪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被提拔为本科生办公室主任。校方官网的公告显示,她的晋升理由是 "工作表现突出"。这个结果让网友们怒不可遏:"助纣为虐还能升官?武大的价值观去哪了?"

法院的判决并没有让杨景媛收敛。她不仅拒绝道歉,反而变本加厉地在社交平台炫耀自己的保研资格,还阴阳怪气地嘲讽肖同学 "保研会很困难哦"。更恶劣的是,她公开了肖同学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私密信息,引发新一轮网络暴力。

随着更多细节的曝光,人们发现杨景媛的 "维权" 行为,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炼金术。她在抖音上运营着一个名为 "学霸维权日记" 的账号,事件发酵期间粉丝量暴涨。账号里充斥着各种 "励志" 内容:从 "寒门学子逆袭保研" 到 "勇敢对抗校园不公",塑造出一个独立自强的受害者形象。

但细心的网友很快发现了破绽。在她的视频背景里,多次出现某品牌投影仪的包装盒,而她在评论区频繁引导粉丝添加微信购买。有知情人爆料,杨景媛其实一直在经营投影仪生意,所谓的 "弱势学生" 人设不过是为了带货引流。她在视频中刻意强调的 "单亲家庭困难经历",与其朋友圈晒出的名牌包、高档餐厅定位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 "卖惨式营销" 在当下的校园里并不罕见。不久前曝光的南充高校罗某学术造假事件中,当事人也是通过夸大科研成果、伪造学术履历来博取关注,最终被学校查实存在 "表述不严谨和自夸炫耀" 的问题。这些案例折射出一个令人忧心的趋势:部分大学生正在把精致利己主义发挥到极致,将校园生活变成了流量博弈的舞台。

杨景媛显然深谙此道。在法院判决她败诉后,她非但没有反思,反而放出了与辅导员的通话录音,试图将舆论焦点转移到学校管理问题上。这段长达近一小时的录音,原本是她用来要挟校方的 "底牌"。录音中,刘迪辅导员那些立场先行的言论被公之于众,立刻引发轩然大波。网友们愤怒地指责辅导员失职,却没注意到发布录音的杨景媛,才是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

罗永浩在评论此事时曾说:"从视频来看,杨同学应该没有冤枉肖同学",这番言论随即遭到网友反驳。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即使肖同学真有不当行为,杨景媛这种 "设局取证" 的方式也涉嫌违法。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武汉大学在事件曝光后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调查范围包括肖同学的处分、杨景媛的学位论文、学术诚信等问题。

8月13日,一篇题为《舆情应对“唯上不唯实”,是一种“向上甩锅”》的评论横空出世,虽未点名,但字字如刀,直插武大心窝。

文章怒批:

明明是职权范围内的事,非要等上级发话;明明事实清楚,却层层上报,拖到舆论炸锅。这种“等”字诀、“拖”字经,不是谨慎,而是懒政;不是请示,而是甩锅。把公众质疑当皮球踢,把社会责任当烫手山芋,最终伤害的是政府与高校的公信力。

更讽刺的是,当事人杨某某,不仅论文疑云未散,还突然放出与辅导员肖某、刘某的对话录音。这哪是自证清白?分明是“手握黑料,反向制衡”。

录音里,杨某媛语气平静,逻辑清晰,甚至带着一丝得意:“当时我就注意到,监控拍不到。”

表面上,她炸出了辅导员的偏袒、处长的敷衍、校长的尴尬,甚至连导师郭汝士都被拉进舆论火场,百年名校的“体面”被一层层扒开,露出底下那点见不得光的“人情江湖”。

她以为这是“敲打”,是“震慑”,是逼学校就范的杀手锏。
可她忘了:当你手握录音笔时,你已不再是受害者,而是猎人——而猎人,终将被猎。

如今,肖同学的处分尚未撤销,而杨景媛的赴港读博计划已经搁浅。这场闹剧中没有赢家:肖同学失去了平静的校园生活和至亲,杨景媛毁掉了自己的学术前途,武汉大学的声誉受到重创,而围观的公众则又一次经历了信任透支。

愿这场“录音风暴”过后,
武大能重建公信,
肖同学能重获平静,
而杨某某——
能学会:真正的力量,从不来自录音笔,
而是来自问心无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