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用村歌唤醒乡村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14 10:07  浏览量:3

2025年6月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濉溪县文化馆馆长李俊民就已经收拾好行装。他的背包里装着录音设备、笔记本——这是他下乡采风的“标配”。今天的目的地是百善镇鲁店村,那里的村委成员和村民正等着他。

“李馆长,您又来了!”村口的王大爷远远地就打招呼。自从“四季村歌”活动启动以来,这位总是随身带着笔记本、说话温和有礼的文化馆长,已成为村民们熟悉的文化使者。

李俊民在农民“村歌”群众性活动创新推广班上发言。

一次触动心灵的发现

李俊民与村歌的缘分始于2024年底。在一次文化下乡演出中,他偶然听到几位老人用当地方言吟唱古老的歌谣,那质朴的旋律让他久久不能忘怀。“这些承载着乡愁的声音,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当晚,他在工作日记中郑重写下:“要让每个村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记。”

说干就干。2025年4月,李俊民带领团队启动了“四季村歌”计划。他们走遍全县10个镇11个村,白天走访民间艺人,晚上整理素材。在五沟镇庙前村、百善镇道口村、南坪镇南坪村等地,组织开展村歌创作采风座谈会,探讨村歌《新唱柳江口》《乡村振兴路上走》《幸福生活踏歌来》等作品。

百善镇鲁店村村歌创作采风座谈会。

一场文化传承的接力

“村歌不是简单的创作,而是要挖掘乡村的文化基因。”这是李俊民常说的话。他创新性地组建了文化馆村歌创作联络小组,把词曲创作爱好者、民间艺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都纳入创作团队,每周三傍晚集聚在文化馆音乐创作室进行村歌创作,打磨探讨。

在五沟镇庙前村采风时,实地查看村情村貌,经过多次促膝长谈,他们共同完成了《乡村振兴路上走》的歌词创作。“村歌就要唱出百姓心声,把我们‘小田并大田’的做法写进了村歌,真让人高兴!”村书记张锋激动地说。

为了让村歌既保持乡土气息又具有艺术水准,李俊民特意请来音乐圈的专家来濉溪指导。在近10次打磨会议上,他坚持“既要专业,又要让村民能传能唱出来”。有时为了一个音符的调整,他能和专家讨论到深夜。

李俊民和创作团队在孙疃镇刘圩村进行村歌打磨创作。

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如今,12首充满乡土气息的村歌已经完成谱曲和音乐制作,即将在濉溪大地传唱。看着办公室里厚厚一摞村歌手稿,李俊民微笑着说:“8月的村歌发布会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让这些歌真正成为村民们的精神家园。”窗外,夕阳下的濉溪县城宁静祥和,而属于这片土地的歌声,正越来越响亮。

在李俊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翻旧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守护乡村的文化根脉。”这位扎根基层的文化馆长,正在用一个个音符,为乡村振兴谱写最动人的乐章。(褚子威 赵艺/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