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体验舱”架起校园到职场桥梁
发布时间:2025-08-14 15:13 浏览量:3
山东是高校毕业生大省,每年毕业生总量约占全国的7%。为确保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去年以来,山东依托原有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机构,以22个试点高校为重点,创新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打造集就业指导、政策咨询、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权益维护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试点开展一年有余,实施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走进部分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进行了采访。
从模拟到实战的职场“预演场”
五六名学生一组,围坐在沙盘前进行公司创业演练;在赋能中心职业体验区,职业体验交互训练系统、职业测评自助仪、VR职业认知探索系统等设备,吸引许多学生排队体验……这是记者近日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大厅看到的情景。
“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建赋能中心,为大学生在生涯觉醒、政策把握、技能提升、心理调适、实训推介、创业孵化、就业达成等多方面赋能,着力将中心打造成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职场运行的‘体验舱’、人才招聘的‘直通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处副处长万利介绍。
在赋能中心创新创业实验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生、山东元气俏美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晓龙学习了一次完整的创业流程。
“我们从零开始学习如何写营销笔记,与达人建立合作关系,掌握拍摄视频和布光技巧等。在创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明确了公司目标和工作路径。”刘晓龙说,近两年,公司年营业额超过120万元,超出了预期。
在山东,越来越多像刘晓龙这样的毕业生通过就业指导和帮扶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创业,切实感受到被支撑的力量。
数智化模式破解就业痛点
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及新技术的变革,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改变。为满足学生的需求,就业创业服务需要持续创新。
“赋能中心通过数智就业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精准推送、AI模拟面试等更精准、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就业指导服务。”德州学院是山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建设试点高校之一,学院副校长蒋涛涛介绍,中心获批山东省“数智就业”服务区试点建设单位,目前已开展就业育人活动300余场次,服务超10万人次。
近日,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的职业模拟环节,学生正在轮换体验总经理、市场销售等岗位。学校党委副书记陈光军介绍,“中心构建九大功能区,深度融合AI技术,学生培训后岗位精准推荐效率提升2.1倍。”
高校之外,山东各地也在探索创新服务模式。
2024年,潍坊市奎文区探索实施“完整就业”服务模式,整合高校、企业及社会资源,构建起多方协同、互利共赢的就业服务共同体。“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难题。”潍坊市大学生“完整就业”服务站负责人华帅告诉记者,服务站建立就业创业导师库,目前开设就业规划指导、职业能力测评、就业案例集锦等七大板块,为求职者提供心理咨询疏导、简历优化、职位推荐、岗前技能培训、劳动纠纷争议调解等30项服务。
同时,服务站还与潍坊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等10所院校合作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通过“校内+校外、全员+全程”的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就业规划指导进社区”“职业生涯规划进高校”活动22场次,累计服务大学生1.6万余人次。
“服务站还创新直播带岗就业服务模式,开展校园双选会直播。”华帅说,目前服务站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大型线下招聘活动,同步进行直播带岗服务,每场招聘会参会企业均在60家以上,已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400余个,达成意向800余人。
就业辅导是个技术活儿
就业服务机构不是“一建了之”,扎实细致的工作才是关键。“就业辅导是个技术活儿。”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褚庆成说。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自我营销和品牌建设,通过实习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提升竞争力。”褚庆成说,“本科生最好大二、大三就多找机会参加实习,经过沉淀积累,毕业时能够落实好就业单位的概率大大增加。”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省、市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为困难群体毕业生建立个人档案,一对一指导帮扶,提供针对性就业岗位。对用人单位,国家通过税收、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用人规模,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有社保补贴。
“除引导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外,我省教育部门与机构编制、人社部门密切协作,统筹推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政策性岗位招录,组织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招录等基层就业项目,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开辟更广阔空间、提供更有力支撑。”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梁立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