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5毛,丢7亿!康师傅冰红茶涨价反噬,经销商集体“反水”
发布时间:2025-08-14 15:28 浏览量:3
一纸涨价令,半年蒸发7亿销售额,3400家经销商用脚投票。
2023年11月,康师傅一纸通知掀起了饮料行业的涨价风暴:茶饮和果汁系列中包装从3元涨到3.5元,1升装冰红茶从4元直接跳到5元。
这看似只涨了“5毛钱”的决策,却在一年半后引发了一场雪崩——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康师傅茶饮料销售额暴跌6.3%,整整少卖7.22亿元。
更令人心惊的是,终端市场对涨价的抵制近乎“起义”。某机构调研了18家便利店发现:仅2家按5元官方价售卖,10家自行降价到4-4.5元,6家干脆停止进货。
一家超市甚至在康师傅涨价公告旁贴出挑衅标语:“旁边的统一饮料只要4元”。
01 渠道崩盘,经销商集体“叛逃”
康师傅的渠道网络曾是它征战市场的利器。这一轮涨价风暴却让其苦心经营的渠道根基开始动摇。
短短半年时间,康师傅的经销商数量从67215家锐减至63806家,整整流失3409家;直营零售商也从220623家减少到219124家,撤退1499家。
这不是一次性的波动,而是持续数年的趋势——自2021年以来,其经销商总量已萎缩近21%。
经销商“用脚投票”背后,是康师傅对渠道掌控力的衰退。
当1升装冰红茶进货价从3元涨到3.6元(涨幅20%)时,终端门店发现消费者根本不买账。
25%的零售涨幅远超普通消费者的心理承受线。
中泰证券的调研一针见血:每次康师傅提价,统一的市场份额就会趁机扩张。
在低线市场,今麦郎高性价比产品市占率已达32%,反超康师傅的28%。
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转身离去,留给经销商的只有积压的库存和缩水的利润。
02 健康掉队,无糖战场惨遭“截杀”
当涨价引发渠道动荡时,康师傅在另一个关键战场——健康化转型上,也显得步履蹒跚。
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饮品板块全线溃败:茶饮跌6.3%,果汁跌13%,包装水跌6%。
唯一亮点是碳酸饮料增长6.3%,但这更像是“含糖饮料最后的喘息”。
无糖茶饮市场正以惊人速度膨胀,农夫山泉旗下东方树叶已占据半壁江山。
元气森林以“0糖0卡0脂”席卷年轻群体,而康师傅的无糖茶系列却被消费者吐槽“口感像中药”。
美银证券报告直指:外卖平台上的现制茶饮(如喜茶、奈雪),正以相近价格、更新鲜的口感掠夺即饮茶市场。
更严峻的是,康师傅研发投入占比长期低于2%,远逊于统一的3.5%和农夫山泉的4.1%。
当对手在真茶萃取、植物基饮品等赛道狂奔时,康师傅的创新显得迟缓乏力。
03 利润幻觉,危险的“饮鸩止渴”
令人玩味的是,在营收下滑的阴影下,康师傅净利润却逆势增长20.5%至22.71亿元。
这诡异的“增利不增收”背后,藏着危险的生存策略。
通过涨价和原材料成本下降,康师傅饮品毛利率飙升2.5个百分点至37.7%,方便面毛利率也提升0.7%至27.8%。
短期利润数字的光鲜,是用市场份额换来的——瑞银报告指出,康师傅管理层私下承认“1L饮料涨价后市场份额恢复困难”。
资本市场对此并不买账。财报发布次日,康师傅股价应声下跌近6%,创半年新低。
大和证券警告:利润扩张的阻力正在加大,中国饮料业的竞争只会更残酷。
04 自救困局,转型能否力挽狂澜?
面对困局,康师傅并非坐以待毙。2025年上半年,它打出了几张自救牌:
产品端:推出冰红茶“无糖+低糖高纤”变体,上新茉莉龙井等无糖茶;方便面阵营中,“鲜Q面”以非油炸技术切入健康赛道,“东方食集”系列试水地域风味;
渠道端:发力会员店和量贩零食渠道,定制款“潮卤牛三宝牛肉面”首月销售额破千万;
营销端:绑定航天IP,将航天温控技术引入生产线。
这些努力尚未能扭转下滑曲线。当白象食品在抖音渠道销售额暴增200% 时,康师傅官方店的粉丝量不足其五分之一。
新品如“黑白胡椒面”“面霸系列”未能复制当年红烧牛肉面的辉煌。
河北一家小超市里,老板老张把最后几瓶贴着4.5元手写价的康师傅冰红茶堆在角落。
“涨到5块就没人拿了,还不如多进点东鹏特饮。”
他指着对面货架说。那里,统一冰红茶依然标着4元,瓶身上“无糖”字样格外醒目。
康师傅在财报中承诺“优化渠道策略,增强品牌粘性”,但现实是,当便利店老板撕掉涨价标签、年轻人转向现制茶饮时,涨价风暴卷走的不仅是货架上的冰红茶,更是一代人对国民饮料的品牌信任。
市场终究会给所有选择标价——以7亿损失换20%利润增长,这场豪赌的代价,康师傅还能扛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