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添彩 世运有我丨王振芳:乘世运东风 让非遗步打球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5-08-14 16:55 浏览量:2
8月13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软式曲棍球项目迎来决赛。赛前,成都世运会火炬手、成都金堂非遗步打球传承人王振芳和团队成员们循着鼓点、琴声,身着唐装球衣,走上了竞技场,现场奉上了一场名为“步打唐韵”的金堂非遗步打球表演,为多国参赛者、众多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千年古韵“首秀”
金堂非遗步打球亮相成都世运会
此次登台,对王振芳来说意义非凡。这是她和步打球团队第二次登上世运会展演舞台。
8月6日,在成都世运会首个比赛日进行的软式曲棍球女子团体预赛小组赛中,泰国队和瑞典队的比赛于上午9点开始。一大早,王振芳受邀来到位于新都的香城体育馆比赛现场,在软式曲棍球比赛开赛前,为全场观众进行一次特别的赛前展演。
上午8点50分,王振芳和团队成员循着鼓点,奉献了一场名为“步打唐韵”的中国传统文化现场展演,与现场观众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步打球之约。
15分钟的展演,以非遗“步打球”为主体,从国家级非遗四川扬琴宗师伍明实琴弦流淌的千年雷霆,到孩童舞步跃动的文明星火,再到赛场上身着唐装竞逐竹编彩球的身影,加之现场展示的球杆、球、服装、香囊、簪花、茶饮等,展现了“健若游龙,礼如青松”的文明气韵,向世界传递了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
“很开心,这是成都世运会首场比赛前进行的一场特殊‘非遗表演’。”演出结束后王振芳表示,短短一个多月,从创意萌芽到异地苦练,汗水浇注的排练终于化作了舞台上的灵动。
队员王格娜也十分兴奋:“站在世运会这个国际舞台上,不仅使我攒下了特别宝贵的教学素材,更成了我一段特别珍贵的记忆。”
不遗余力
让非遗之光闪耀国际舞台
“演出完美呈现,我们心潮澎湃。”接触非遗“步打球”的第五个年头,王振芳终于完成了一个梦想:让这份沉甸甸的传统文化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展示非遗的魅力。
王振芳在世运广场上向国际友人和市民游客推广步打球
亮相世运会,机会难得,为何以艺术表演的形式来推广步打球这项运动?王振芳坦言:“步打球”是由唐代马球发展而来的变体,是一种徒步持杖打球的活动,有中国古代的“曲棍球”之称。与世运项目软式曲棍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步打球,迄今为止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自唐代开始,就以“以步代马、以杖击球”为特点。后来,步打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竞技、娱乐与文化等多种元素。
“我们通过音乐、舞蹈、运动竞技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展演,就是希望让大家更容易接受这种古老的非遗文化,同时也将蜀锦蜀绣、熊猫、竹编等多种成都元素融到节目展演中,体现成都文化的独特性、成都这座城市的包容感。”
王振芳告诉记者,千年后在成都再次兴起的步打球,在传承中融入了更多本地元素,比如打球的棍子叫“月杖”,和球一样都是用四川竹子编织而成,棍身则用精美的蜀锦包裹。可以说,今天的步打球正是四川特色、天府文化的集成展示和传播载体,也乘着世运东风,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互鉴的纽带。
王振芳在金堂“铁三”赛场推广步打球
2023年,步打球入选金堂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又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2024年7月,金堂非遗步打球已首次实现“出海”——由成都文理学院带队,赴日本开展交流与展示,收获良好反响。
谈及这项运动的普及,王振芳信心十足:“我们在金堂五凤溪古镇设立了专门的步打球传承基地,欢迎全球各地的运动员和嘉宾到来,体验这项古时的运动,金堂欢迎您,成都欢迎您!”
这份邀约的背后,是金堂非遗步打球与五凤镇的深度融合,是“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充分体现。基地通过“非遗+”的创新模式和场景再造、业态创新、产业联动等举措,构建了一个集文化体验、创意消费和产业融合于一体的立体化发展平台,实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场景的有机融合,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和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