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礼仪”可以为艺术传播“赋能增效”
发布时间:2025-08-14 17:57 浏览量:3
近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作品新媒体运营管理人才培训》在京正式开班。在新媒体深度融入艺术传播的时代背景下,运营管理者的礼仪素养与职业风范不仅是个人形象的直观体现,更是影响艺术作品传播效能、塑造行业公信力的关键因素。为此,清华大学高级礼仪课教师彭红玲以《新媒体运营管理者:礼仪素养与职业风范精进》为题,为培训班学员带来了一场关于职场形象塑造及文艺接待礼仪的系统性授课。
彭红玲的授课围绕“非语言的自我呈现”展开,深入剖析了职场形象塑造的多个维度。她强调,对于新媒体运营管理者而言,非语言的自我呈现是与受众建立信任、有效传递艺术作品价值的“隐形桥梁”,而行为举止正是这一桥梁的重要基石。
在具体实践层面,她细致解析了行为举止的影响力,指出管理者在不同公共和社交场合中,需注重着装规范(涵盖颜色搭配、季节适配与文化考量等)、得体手势、发型设计、站姿与坐姿等细节。无论身处何种角色,都应展现出亲和力与专业风范,以此传递积极的团队文化。她鼓励学员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实现岗位形象的持续提升,让新媒体运营管理者在公众面前展现更具感染力的形象,从而更好地推动艺术作品的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运营管理者时常需通过镜头与受众互动,或在各类线上线下活动中代表团队亮相,合适的服装色彩能在第一时间传递专业、可信的信号,为艺术作品的传播助力。彭红玲分享了诸多实用技巧:肤色深浅与服装颜色深浅需相互匹配,白皮肤选择范围较广,深肤色则不宜穿过深颜色,亚洲人更适合柔和、淡色的服装以凸显皮肤的柔和透亮;可通过观察手部血管颜色判断适合的冷暖色调,偏绿色血管适合暖色调,偏蓝色血管适合冷色调;选择颜色还需“应景”,根据场所、身材、季节和地域等因素调整,艳色显膨胀、雅致色显收缩,北方冬天穿淡蓝色会更显冷感。
新媒体运营场景丰富多样,从线上直播到线下艺术交流活动,合适的色彩搭配能让管理者在不同场景中都保持专业且具吸引力的形象,助力艺术作品在各类渠道的有效推广。针对色彩搭配,彭红玲介绍了多种实用方法。单一色彩搭配可通过添加外套、帽子、配饰等小改变增添变化;黑白灰三色可任意搭配,穿一身黑时则需避免眼镜也为黑色以防颜色过重,还可通过服装的长短搭配和装饰细节优化视觉效果;彩色搭配可采用与无彩色搭配或彩色间搭配的方式,前者通过强弱对比营造效果,后者推荐同类色、邻近色搭配,强烈对比色建议作为点缀。她还强调了主色、辅色和点缀色的搭配逻辑,主色占比约60%,通过合理搭配能让整体造型更协调。
在会议交流礼仪中,彭红玲强调了新媒体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要点:一是“雨露均沾”,在严肃场景讲话时尽量保持微笑,面对新闻发布要前后一致;二是“风险前置”,提前预想可能被问到的问题;三是“决策定位要清”,明确演讲目标,如品牌代言要体现用户关怀,专家发言要展现专业深度,措辞需合理规范。
此外,彭红玲分享了日常服装搭配的实用技巧,包括上下身量感平衡以避免头重脚轻、色彩平衡以提升整体协调度、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风格以营造舒适感等。针对正式场合,她强调了西装的选择与搭配要点,推荐蓝色系西装,详解了领型、扣子数量的选择及西装与衬衫、领带的搭配规范,女士则可通过西装搭配裙子展现正式与柔美。
本次培训课程内容专业性强、实用性高,通过主讲人彭红玲深入浅出地讲解和示范,学员们系统掌握了提升新媒体管理者职业形象与礼仪素养的关键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将助力学员在新媒体运营工作中更好地展现职业风范,更有效地推动艺术事业的新媒体传播,让艺术作品在数字时代的传播土壤中绽放更持久的生命力。
(图片拍摄:李昕)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