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签了字,中方放松稀土出口,但有一个条件,做不到免谈
发布时间:2025-08-14 18:42 浏览量:2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纠葛又闹出新动静。特朗普上台第二任没多久,就把关税这事儿当成家常便饭,动不动就加码,结果中国那边直接拿稀土出口当武器回击。稀土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是制造电动车、手机、军用设备的关键材料,中国掌握着全球九成供应,美国那边一掐脖子,产业链就得乱套。特朗普一开始气势汹汹,说要让中国付出代价,可到头来,还是在最后关头签了字,延长了贸易休战期90天。这不光是面子问题,更是经济现实逼的,美国国内企业叫苦连天,股市也跟着晃荡。
事情得从今年年初说起。特朗普2025年1月刚就职,就开始兑现竞选承诺,对中国商品加征高关税,起步就是30%,后来还威胁要翻倍。中国没闲着,4月份直接出台稀土出口限制措施,针对七种关键稀土元素,申请出口得层层审核,尤其是涉及军用用途的,一律卡死。这招儿管用,美国汽车制造商、电子公司和国防供应商立马感受到痛,生产线停摆,成本飙升。特朗普团队起初还硬扛,说这是谈判筹码,可市场不买账,道琼斯指数一度跌了几个点,企业游说团蜂拥到白宫抱怨。
转折点在5月份的中美日内瓦会谈。那次谈判,双方勉强达成初步共识,美国把对华关税从145%降到30%,中国相应把对美关税降到10%,同时承诺逐步放开稀土出口。但落实起来没那么顺溜,中国强调出口审批必须严格,确保材料不用于美国军事用途,这点成了卡脖子的地方。美国那边指责中国拖延,申请出口许可的只有25%获批,汽车巨头像通用和福特差点停产风挡和车门组件。特朗普公开喊话,说中国不守承诺,得加倍惩罚,可私底下,他的团队知道,再闹下去,美国经济先扛不住。
6月份,事情升级。特朗普和中方通电话后,双方团队在伦敦继续谈。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交易“完成”,中国会提前供应稀土和磁体,美国则允许中国学生来美上大学,还吹嘘美国拿到了55%关税,中国只10%。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中国商务部回应,说只是框架协议,细节还得落实,出口许可按法律走,必须确认买家不是军用。白宫官员后来澄清,55%包括了旧关税,不是新加的,纯属数字游戏。6月27日,协议正式敲定,中国批准了一些对美稀土出口,但强调这是暂时的,条件是美国取消部分出口管制,比如半导体设计软件和飞机部件,否则一切免谈。
特朗普拖到8月11日才签字延长休战,这天正好是原期限前一天。他签的行政令把休战期推到11月10日,美方解释是为谈判争取时间,缓解国内通胀和供应链紧张。中国商务部次日跟进,宣布对稀土等关键矿物出口管制放松90天,但重申条件:美方必须兑现承诺,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如果美国单方面要好处,不给对等让步,中国会采取必要措施,捍卫利益。这话听着接地气,其实就是说,你们别想白拿,互惠互利才行。
为什么中方这么坚持条件?因为稀土不是普通商品,它关乎国家安全。中国控制全球稀土供应链,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多年投资和技术积累。美国想摆脱依赖,得自己开发,但进度慢。特朗普政府下令加速本土稀土开采,比如给MP Materials公司拨款建厂,可产量只够中国2018年产量的1%。澳大利亚也帮忙,项目像Iluka Resources的稀土精炼厂,政府贷款12.5亿澳元,计划明年投产,但短期内填不了美国缺口。中国知道这点,所以用稀土当杠杆,逼美国让步,同时推动全球供应链多元化。
特朗普签字后,市场反应平淡,因为大家早猜到他会让步。股市小涨,油价跟着跳了1美元一桶,企业松了口气,稀土价格波动趋稳。但潜在风险还在,美中互信本来就薄,如果美国不取消那些高带宽内存芯片的出口禁令,中国随时可能重启限制。分析家说,这反映出美国霸权式贸易越来越不管用,特朗普想靠关税一统天下,可现实是全球经济 interdependence,谁也离不开谁。
中国立场稳,商务部说此举基于共识,美方得行动起来。舆论猜美方会在人工智能领域让步,但时间表不明。如果拖下去,中美互信伤了,下次谈更难。特朗普在媒体上称胜利,可实际承认中国稀土影响力大。私下,他推动额外壁垒,但逆转不了脱钩趋势。公司报告显示,投资转向别处,贸易流量变了。
总的来说,这事件体现大国博弈的现实主义。特朗普终于签字,中方放松出口,但条件铁板钉钉,做不到免谈。逻辑上,先有共识,再行动,内涵是平衡利益,接地气点说,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否则谁也别想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