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变可能,看华为 Pura 80 系列一镜双目如何登顶技术珠峰!
发布时间:2025-08-14 18:54 浏览量:2
8 月 14 日下午,一场以《长焦十年之路对谈》为主题的直播对谈中,华为手机影像技术大咖熊谌飞围绕华为近 10 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吸引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这次直播对谈可以说是干货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总体来说,双方主要是围绕华为长焦技术十年回顾以及华为 Pura 80 系列一镜双目长焦技术介绍、研发故事、体验效果进行了交流。熊谌飞透露出很多产品和技术研发背后的故事和秘密,让人大呼过瘾的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于华为在手机影像领域长焦技术积累的关注。
这是一幅历经十余年人才与技术沉淀、持续挑战行业极限的图景。
而其中,被频繁提及的核心,自然就是前不久刚发布的华为 Pura 80 Ultra 手机中所搭载的“一镜双目”技术。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技术吧。
它能够在一支镜头内实现多个焦段的自由切换,包括中长焦段和超长焦段,从而带来前所未有的多场景拍摄实力。这意味着华为再次突破了智能手机在光学结构、镜片设计和防抖技术上的多重限制。
显然,凭借这项据称内部代号为“二郎神”的创新技术,华为的手机长焦影像被推向了更高的台阶。
华为 P / Pura 系列的发展史就是移动影像的发展史
在直播中,熊谌飞提到,华为最早关注长焦技术,要回溯到 10 年前!
而“一镜双目”技术,也是源自华为在手机长焦影像领域深耕十余年、不断试错与创新的结果。
而回顾华为的长焦影像深耕之路,就离不开对华为 P 系列的梳理。对此,熊谌飞也对过往 10 年来华为影像发展进行了总结,同时将过去 10 年长焦的发展分为了两个阶段。
首先是长焦望远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解决消费者关心的“望得远”问题。
回望过去,2018 年的华为 P20 Pro 搭载了 3X 光学镜头。相比 2X,这一代产品在中长焦拍摄上有了更进一步的飞跃。P20 Pro 的三摄方案也让世人看到了华为在影像组合设计方面的雄厚实力。从此长焦在手机上有了固定的位置。
而到了 2019 年 P30 Pro 横空出世时,首次搭载的潜望式长焦镜头一举成为行业焦点,也成为华为在长焦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熊谌飞回忆,在设计华为 P30 Pro 潜望式长焦镜头,图纸给到工厂后,在当时根本造不出来。
但余承东那时经常会提的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而这句话背后,就是技术人员和产业链无数日夜的攻坚和付出。
最后当 P30 Pro 潜望式模组造出来后,整个供应链也获得了技术的赋能,让整个行业开启了潜望长焦时代。一时间,“潜望式”成了旗舰手机的必备标签,众多手机厂商纷纷跟进,由此可见华为在当时已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与引领作用。
在 P40 Pro 上,华为首次实现了 10X 光学变焦,将手机拍照的远摄能力带入了一个全新维度。
解决了望远能力,手机行业长焦的发展就来到了第二个阶段 —— 长焦拓展阶段。
首先解决的就是“远视眼”,就是长焦无法拍近距离物体。在华为 Mate50 RS 保时捷设计版上,华为首发超微距长焦摄像头,令手机镜头兼具高倍远摄与近距离微距拍摄的能力,进一步展现出多焦段一体化的技术趋势。
2023 年的华为 P60 Pro 则以“超聚光夜视长焦”为卖点,再次诠释了华为在极光学边界上的投入。夜景长焦拍摄一直是手机影像的痛点:光线不足、曝光不足、图像质量下降等问题时常困扰用户。而 P60 Pro 通过协同光学设计与计算影像技术,成功实现了暗光环境下的清晰远摄,打破了传统智能手机在夜拍长焦的局限,解决了无法拍暗光环境“夜盲症”的问题。光圈小导致虚化效果差“小眼睛”的问题也被解决,让人像拍摄无需算法模拟也能有很好的虚化效果。
正是得益于历代产品技术积累的支撑,华为 Pura 80 系列才能在有限的机身内部集成“一镜双目”这样集大成的影像系统。
正如熊谌飞在直播里说的,P 系列的发展史就是移动影像的发展史。而华为在移动影像领域从一开始定的目标就是要甩对手一条街。
站在横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之上,华为影像展现出强大的系统化研发实力。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还积极推动产业链的升级与变革,让更多供应链企业参与到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中,真正带动了国产手机影像技术的崛起,也将中国手机厂商在影像领域的话语权推向了更高水准。
这根本不可能造出来!那就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接下来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在华为 Pura 80 系列的“一镜双目”上。
如果把过去十年长焦摄影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那第一阶段,长焦望远阶段;第二阶段,长焦拓展阶段。
换句话说,第一阶段就是能拍得更远,第二阶段就是要拍的更好。
在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长焦摄影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影像旗舰机型的重要指标。然而,在真正落地应用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中,想同时兼顾远距离拍摄、夜景拍摄、人像虚化、微距等多种复杂场景,却绝非易事。
也就是说,长焦摄影,还拍得不够好!
过去,厂商可能用多颗不同焦段的镜头来解决多场景需求,但这样会带来机身空间占用、镜头凸起、供电和散热问题以及复杂度提升等诸多挑战,因此我们看到手机的摄像头数量并没有持续增加,但这也限制了长焦镜头应对不同场景的能力。
华为在对消费市场和技术趋势的观察中,深刻体会到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对于更高倍长焦、更好的夜拍、更自然人像虚化以及微距拍摄之间的平衡需求。
一方面摄像头数量不能增加,另一方面又要达到最佳的使用体验,于是华为就琢磨能否在一套镜头模组内集成不同的长焦焦段。
最终他们通过前端棱镜的角度切换和后端共用光路的方式,让镜头可以在中长焦与超长焦之间自如切换。由此,“一镜双目”技术应运而生,能够在同一枚传感器上实现多焦段拍摄,让体积与性能达成平衡。
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是“难于上青天”。
具体来说,这一挑战的第一个难点来自于模组制造精度。一镜双目技术需要在同一模块内放置前后多组棱镜镜片,需要达到微米级的精度,而切换焦段时,每一个零部件的微小偏移都可能影响成像质量,需要极高水准的装配工艺与检测流程,难度相比普通模组提高几百倍。
其次,步进马达驱动与齿轮传动的精度控制也是难点。实现前端棱镜在极短时间内的精准切换,需要高精度且寿命足够的马达与齿轮传动机构。具体来说,单前棱镜重量就达上代的 3 倍,移动行程更是长达 9.36mm,超出行业的 3 倍。
再者是可靠性的问题。镜头机身内部结构如此精密,外界的各种震动、跌落、高温、低温等环境都可能导致部件移位或损坏。为此华为在产线和研发环境中对该模组进行了长达数万次以上的跌落测试以及极端温度考验,极大地提升了供应链对高难度制造工艺的掌控能力。
还有就是传感器防抖机构,更高倍数的光学变焦对画面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华为除了在光学路径上强化稳像方案,也在传感器和镜头马达防抖上进行了深入布局,保证了用户在高变焦倍率时仍能获取清晰稳定的图像。
根据熊谌飞的介绍,为了攻克上面这些结构与工艺的难题,华为集结了数百位工程师,通宵达旦地设计、讨论、仿真试验,并分模块地打样验证,才最终敲定模组设计。
可是,当他们拿着设计图纸给供应商时,却遭遇当头一棒。
所有的供应商,竟无人敢接。因为所有供应商看到这个设计图纸的第一眼,就会给出结论:“这玩意儿没法量产!”
143 个零部件的设计图纸,几乎每个移动结构的精度要求都在挑战业界的天花板,这让人怎么搞?
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P30 Pro 的情况,眼前又出现了一片技术盐碱地,需要他们去拓荒。
然而,偏偏华为愣是给做出来了。
还是老方法,拉着供应链一起干!
华为直接派出工程师团队直接入驻供应商工厂一整年,与其共同协作,最终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攻克了包括 143 个零部件的组装良率、传动机构精度、耐久度和批量生产的所有难题,将当初被视为“不可能量产”的设计变成现实。
从这一段漫长而又艰苦的研发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为在技术挑战面前的顽强与执著,更能体会到“一镜双目”在供应链体系中带来的巨大变革。
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华为可是为供应链带去非常多的技术提升,这些技术提升能同步带动整体行业发展,让整个行业更加先进,这也是华为存在的一部分意义,向上攀登,直到抵达技术珠峰。
他们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打造了一个能与其同舟共济、共同成长的供应链生态。
华为 Pura 80 系列一镜双目技术打造长焦六边形战士
在经历了无数次方案比对与结构迭代之后,华为 Pura 80 系列终于将“一镜双目”技术带给消费者。该技术重新解构了智能手机镜头模组的边界,基本可以说是划时代的突破。
铺垫了这么多,接下来我们不妨就对 Pura 80 Ultra 上的“一镜双目”功能和技术原理做个整体的介绍。
总体来说,一镜双目通过双棱镜、四镜群的设计,让光线在内部进行多次反射,并以对称式的遮光结构减少杂散光的干扰,最终实现了长行程、多焦段的可切换光学路径。对比传统潜望式镜头仅做单焦段的远摄设计,这种方案提高了光程 129% 的同时,又节省了 25% 的空间占用。
不同于以往多摄像头分而治之的方式,华为 Pura 80 Ultra 将 3.7 倍中长焦与 9.4 倍超长焦镜头光学焦段合二为一,并共用一块 1/1.28 英寸的主摄级超大底传感器。大底所带来的进光量优势,直接体现在长焦拍摄的画面纯净度、暗光细节与对焦速度上。这也是“一镜双目”在夜景、舞台、人像、望远乃至微距等高阶场景均能自如应对的关键原因。
在高倍变焦模式下,手持拍摄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画面晃动。针对这一痛点,华为在硬件防抖上做了多重升级,包括马达、齿轮和传感器联动的防抖机构;而在算法上,华为又引入了 AI ISP 能力,结合多帧合成和云端超分处理,通过自动识别场景光线和运动状态进行精细化补偿,这不仅让预览画面更稳定,也让成片画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举例来说,对于喜爱演唱会和舞台表演的观众而言,长焦能提供更清晰的特写镜头。“一镜双目”配合超大底传感器和稳定防抖效果,让用户在远距离依然能抓取台上细节。
再比如月亮拍摄也是手机长焦的典型应用场景,得益于更可靠的算法和更高质量的镜头模组,华为 Pura 80 Ultra 的超级月亮模式能拍下清晰的月面纹理。
总之,华为 Pura 80 Ultra“一镜双目”的创新,并不仅停留在单一硬件维度,而是基于多学科交融,包括光学设计、机械结构、图像信号处理、AI 场景识别等各个方向的综合突破。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顶尖硬件与先进算法结合的成果,是一次彻底重塑移动影像体验的升级。
结语
回顾华为在长焦领域十余年的执着耕耘,可以说华为长期以来在手机影像领域的研发深度与创新魄力,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而如今华为 Pura 80 系列上“一镜双目”技术,则无疑是十余年沉淀的集大成者。
就像本次《长焦十年之路对谈》直播中所呈现的,这样的一次突破,不仅源自华为对影像技术十余年的长期坚持与投入,也源于它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持续赋能和共同进步。在长焦技术演进的这条道路上,华为已经率先迈入了“硬件集成与算法驱动”新高度,登临智能手机影像技术的顶峰。
同时,它也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到,手机不再只是简单的记录工具,而能胜任更具创作深度和艺术表达力的影像利器。当更多爱好摄影创造和视频内容输出的人群加入其中,移动影像正从“功能性”向“专业化”快速演进。
综合而言,华为在影像领域的长期研发思路,不仅改变了用户对手机拍照的固有印象,也让整个行业从产业链到消费者都看到了更多游戏规则被推翻重设的可能性。
相信在手机影像的下一个十年,华为还会继续输出高峰之作,也将继续扮演行业“向上突破”的重要推手,拿出属于“中国智造”与前沿科技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