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个士兵一箭射杀了辽的大将,加快了战争的结束进程

发布时间:2025-08-14 20:05  浏览量:3

历史上,经常出现小人物影响历史进程的例子。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就是小人物做到的。当然我倒不是说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而是说这一事件让第一次世界大战借机爆发了。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或许还会延迟一些日子才能爆发。

而在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一个士兵的一个偶然因素,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例子。

今天本文就说说这段历史。

唐朝灭亡以后,华夏处于五代十国的战乱状态。当然五代十国的本质就是军阀混战。

而中原东北方的契丹也在这一背景下不断扩充实力。

在华夏古代,对于北方的胡人,中原王朝往往采取以胡制胡的手段:因为胡人的势力一旦壮大,想要再对付,就难上加难:比如汉武帝在位时期,汉廷几乎打光经济储备,也没彻底消灭通过整合的匈奴。匈奴问题被汉朝解决,已经是汉宣帝时代的事情了。

如果契丹壮大实力是在盛唐时期,唐廷完全可以把契丹还在发育的时候就扼杀其在萌芽内。但是五代十国的战乱,让中原各大军头之间就自顾不暇,所以对于契丹的做大,也只能选择无视。甚至到了沙陀唐朝(五代后唐)后期,沙陀唐朝的军阀混战,还把契丹人请来助拳,最终沙陀唐朝的军阀石敬瑭做了皇帝,建立石氏晋朝(五代后晋)。

当然石敬瑭也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契丹的实力进一步得到扩充。

记得2024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内容大致是论证五代十国的历史,就是不断内卷的历史:因为五代十国的混战,导致各方的利益都在缩水:比如沙陀唐朝的行政水平不如朱氏梁朝(五代后梁),而石氏晋朝比沙陀唐朝又少了燕云十六州;沙陀汉朝(五代后汉)前后存在一共四年时间,在这四年时间里,沙陀汉朝的内乱情况远超石氏晋朝;等到郭氏周朝(五代后周)取代沙陀汉朝的时候,沙陀汉朝的残余势力又建立了北汉,这意味着郭氏周朝的地盘比沙陀汉朝又少一大块。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中原继续这样内乱下去,等到萧太后时代契丹再度南下,对付一盘散沙的中原,可能还真能提前建立一个华夏历史上由胡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2、辽的隐患

五代十国是华夏古代史上最黑暗的一段历史,而且军阀混战的同时还泯灭人性。很多无知网民认为,如果五代十国延续到明朝那个时空,清兵肯定无法入关。不过,按照五代十国的泯灭人性的内战,如果真的延续到西元17世纪,相信多数网民的祖先,都没机会诞生了。而且,一盘散沙的五代十国,顶住契丹都费劲,靠什么顶住清兵?

所以我在多篇文章说过:赵家兄弟及时建立宋朝,挽救了华夏。

赵家兄弟当家时期,宋朝完成了局部统一,为顶住胡人南下,积攒了本钱。

当然,赵光义刚做皇帝的时候,北宋比照唐朝,还差河西走廊、燕云十六州、红河三角洲(越南)以及山西北部(北汉)以及吴越国这些缺位的版图。赵光义经过一番战争,除了红河三角洲和燕云十六州之外,其余的都基本上解决了。

赵光义想解决刚才提到的俩问题,为此也对古越南和大辽发动战争,但最终都失败了。

赵光义驾崩后,宋真宗做了新的大宋皇帝。而此时,辽在萧太后、辽圣宗母子的统治下,也对北宋发动战争——萧太后认为宋真宗没有自己父亲和伯伯的能力,而大辽国力正处于强盛状态,所以这倒是可以一鼓作气灭掉北宋的机会。

当然,萧太后母子有这么大的信心,根本原因也是因为赵光义的几次失败,让辽廷轻看了宋廷。

3、萧挞凛之死

其实大致情况和萧太后预判的差不多:宋真宗听说辽兵大举南下的消息,果然乱作一团。甚至宋真宗还考虑逃到南方,躲避辽的追杀——当然说到这我想说,倘若不是宋真宗的父亲和伯伯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这宋真宗,该往哪跑?

不过,好在朝廷里还是有个别的主战派(比如寇准)。在主战派的力挺之下,宋真宗只好硬着头皮御驾亲征。

当然,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存在积极一面,也存在消极一面。

所谓积极就是宋兵士气大振。战争很讲究士气。所谓消极就是:一旦皇帝遇到不测,局势必然急转直下。后世有个叫朱祁镇的皇帝,就御驾亲征被人抓了俘虏,结果差不点导致明朝灭亡。

不过,因为寇准的坚持,加上宋真宗没啥主见,所以宋真宗只好到了黄河以北。

果然宋兵的士气高昂。

当然萧太后母子也御驾亲征。所以虽然大宋天子来了,但辽兵也斗志昂扬。所以双方交战,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而碰巧在宋辽军队对峙期间,辽大将萧挞凛在巡查防务的时候,被一个宋兵用弩箭射杀——而萧挞凛当时的职务,可以理解成辽兵这次征发宋朝的军事总指挥。

萧太后和辽圣宗并不具备具体指挥打仗的能力。所以萧挞凛之死,让萧太后母子陷入骑虎难下局面:没了总指挥,这个仗没法打,但是撤退吧,又怕宋兵趁机追杀,到时候闹不好宋兵会追杀到辽的塞外地区。

4、结语

萧挞凛被杀以后,辽无奈派人联系宋真宗,希望求和。果然寇准主张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辽。但是因为宋真宗的软弱,以及着急求和,所以在宋具备优势的情况下,答应了辽的求和。就这样,宋辽签订檀渊之盟。宋和辽大致维持了百年和平。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萧挞凛没死,辽兵的军事最高指挥还在,那么,宋辽之间的战场恶战会继续持续多久,其实还真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所以,萧挞凛被一个宋兵射杀,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历史的进程。

这无疑是很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