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传医道 心系民康| 冯作平

发布时间:2025-08-14 20:41  浏览量:2

情传医道 心系民康

作者 冯作平

陈新是燕京医派陈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承人,在中医领域有着重要地位与贡献。《我和我的父亲》栏目述说国医大师陈新家族四代人传承中医,用中医治病救人的故事。

现任京城易安中医研究院院长、京城脉和堂创始人——陈新,作为中医世家的骄傲,自幼深受父亲的影响,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不仅继承了家族的医术,更是发扬了中医的精髓,领悟医者的仁心与担当,将中医的智慧与温暖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和患者。

陈新传承父辈的遗志,特别注重中医思想的传。他认为,传统中医博大精深,中华五千年,中医三千年,要传承,更要革新。

如今,燕京医派陈氏中医已经传承五代了(陈新的徒弟们是第五代),他按照父亲的遗愿,走父亲的路,坚持每年率工作室(站)成员到青海玉树义诊。在玉树甘宁牧村义诊中,陈新见证了生活中普通家庭特殊的传承,就是给患者看病的地点,既不在村委会,也不在小学,而是在一位老阿婆家里。

老阿婆是这个村子里最长寿的,已经80岁了。老阿婆的儿子新盖了大房子,家里既敞亮又温馨。村长对陈新说:“老阿婆家是我们村最干净的地方,你们城里来的人,怕你们待不惯,老阿婆得知你们免费给村民看病,主动让你们来家里的。”

陈新来到老阿婆家,老人热情的拿苹果、糌粑,沏奶茶、酥油茶招待远道来的尊贵客人。当老阿婆把装苹果的盆拿过来的时候,她端着的盆在抖。开始,陈新院长以为她可能有帕金森、手足震颤。号脉后,感到她的心脏跳得太厉害,手抖是随着心脏的跳动在抖,手能随着心脏跳动(130次/分钟)而抖,心律失常。

老阿婆告诉陈新:“我心跳异常30多年了,儿子去世以后,心脏就添了这么一个毛病。”本来老阿婆有一儿一女是双胞胎,都在镇里上班,但是在30年前的一次地震中,儿子没救回来,泥石流就给淹了。陈新看到墙上挂的合影照片,老人70大寿的照片里:共七口人,四个大人站在老人身后,三个小孩在老人膝前。陈新问:“这是您女儿女婿吗?”老人点头,“那这个呢?”老人说:“我儿子”,陈新疑问:“您儿子不是地震中没了吗?”,老人说:“是,这是我第三个孩子。地震发生时,儿子女儿都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但是水泥板下,还压着另一个孩子。一头压了俩孩子,一头压了一个,就像跷跷板。”当时救援队说:“三个一起救救不了,最多救两个。赶快做决定,耽误一秒钟,孩子们都活不过来。”经过百般折磨,艰难取舍,老阿婆趴着废墟下缝隙,看着自己儿子的灰扑扑的脸,说:“儿啊!你好好睡一觉,一会妈就带你回家”。最终,救援队救出了压在水泥板同一端的她女儿和小男孩。

之后,老阿婆的心脏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差,有的时候干着活,心脏就跟机关枪似的突突个不停。停下来,浑身冒大汗,眼睛也花。从照片上老阿婆说的第三个孩子,就是当时和自己女儿压在一起的小男孩,当时9岁。这个孩子父母在那场地震中,都没救回来,孩子也成了一名孤儿。老阿婆看着孩子就像看见了自己的儿子,索性就把孩子收养带回了家。

当时,老阿婆一直沉浸在儿子去世的悲痛中,但是,这个孩子非常懂事,经常帮老阿婆跟姐姐干活,从来没说累,学习成绩也不错。她从这个孩子身上,就看到了自己儿子的影子。为了让这个孩子以后有足够的钱上学,老阿婆从那时候开始,干了很多活。结果,积劳成疾,各种骨关节疾病、腿疼、腰疼的毛病都出来了,最吓人的就是她的心脏,有好几次都因为房颤住进了医院,几度生命垂危。老阿婆说:“我自己其实不怕死,儿子死了之后,我也觉着活着都没意思,但是想着自己还有一个女儿,有一个小儿子,觉得还是要跟命运再搏一搏。好在这个小儿子非常有出息,考上了北京大学,唯一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村里都沸腾了。”

当年,老阿婆就跟小儿子说:“出去好好学习,争取在大城市扎根就别回来了。”小儿子也没让她失望,毕业以后就进了大公司,从基层一直干到了中层管理者岗位。挣的钱也多了,给家里盖了大房子,每半年就回去把老阿妈带到北京去做检查。以前老阿婆不舍得吃的药,这个孩子都给她吃上了。老阿婆自豪满满地说:“我身上的病这么多,现在还能活到80岁,全靠我这个儿子。”

由于她们县的地势不好,特别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有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有的小孩就流浪、乞讨去了。后来,老阿婆的小儿子毅然决然辞掉了北京的好工作,回到家乡,建起县里唯一一个福利院,办齐全各种手续。从此,流浪、乞讨的孩子都能得到照顾,也都能上学了。

一开始老阿婆是非常反对的,给儿子说:“你好不容易走出去了,还回来干嘛呀!”小儿子满怀深情地说:“阿妈,我是您救回来的,我和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您给了我人生中最温暖的亲情,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我是幸运的。但是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我也想帮帮他们,就像当初您把我抱回家一样!”

随着福利院的建成,老阿婆的身体越来越差,心律失常、心绞痛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陈新给老阿婆治病时,老阿婆说:“我活这么大岁数其实够本了,儿子也出息女儿也有家庭了,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陈大夫,你可别让我住院。”陈新说:“您不住院也能治好,我用祖传的一通一补疗法治疗。我给您女儿嘱咐用药方法和剂量”。

义诊结束后,陈新团队返回北京。一个月后,陈新的徒弟接到老阿婆小儿子的电话:“阿妈谢谢陈新院长!阿妈的病情有了好转,手也不会随着心脏抖了,心慌也不那么厉害了,心脏的跳动平稳了,胸闷气短、膝关节痛的情况都有改善,晚上可以多睡3小时,白天还去福利院走走,看望孩子们!”

老阿婆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康复,更是传统中医在现代社会绽放光彩的生动体现。

让我们共同期待,传统中医的传承之光能够照亮更多人的生命之路,让更多的人在传统中医的呵护下享受美好的生活。

作者简介:冯作平,男,乌鲁木齐市人,1978年12月入伍,1999年9月回到地方工作,现已退休。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丰融春秋》等80多种报刊媒体发表文章和照片1690多篇(幅),多次获奖。